结合工程实践选题调研分析同类软件产品

我的工程实践题目是基于区块链的数据溯源,我所选取的三款同类软件产品分别为比特币区块链,以太坊和HyperLedger。

 

1、这些软件的开发者是怎么说服你(陌⽣⼈)成为他们的⽤户的?他们的⽬标都是盈利么?他们的⽬标
都是赚取⽤户的现⾦么?还是别的?

答:为了学习区块链,这三种主流而且较为成熟的区块链系统是必须要学习掌握的,所以我应该是自愿成为其用户的。此三类软件的目标不全是为了盈利。比特币作为区块链技术的第一次应用,仅仅只是在链上实现了加密货币的相关功能,并没有明确的盈利方;以太坊和HyperLedger的目标更多是为了拓展区块链的功能性,实现可编程的区块链,以及探索更多的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

 

2、这些软件是如何到你⼿⾥的(邮购,下载,互相拷⻉、在线使用……)

答:通过github下载获得。

 

3、这些软件有Bug 么?⼜是如何更新新版本的?

答:比特币曾在2010年8月15日出现过比较大的软件缺陷,当时比特币区块链的第74638块上出现了184,467,440,737.09551616个比特币交易,而比特币本身设计只有2100万枚。这一溢出漏洞及时被技术人员发现,并通过软分叉的方式解决;以太坊则因为智能合约编写时的漏洞,出现过严重的“The DAO”攻击事故,技术人员采纳了以太坊社区的意见,采用硬分叉的方式解决了这一事故,自此,原来的ETH分叉成了ETC和ETH两条区块链。

 

4、此类软件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同⼀类型的软件之间是如何竞争的? 发展趋势如何?

答:区块链应用最早出现即比特币的诞生,于2009年1月3日。因为比特币开源的属性,很多人将比特币原有的代码进行修改推出了五花八门的各类加密货币。这一时间段内,不同的币之间没有明显的竞争关系,人们也只是聚焦于如何“炒币”,甚至区块链技术本身还没有从比特币中剥离出来。直到以太坊的出现,区块链才真正意义迎来了其功能扩展之路的开始。以太坊使人们能够在链上编写智能合约以满足除了加密货币的转账以外的更加复杂的逻辑,赋予了区块链可编程的属性,成为了新一代区块链技术的代名词。之后出现Hyperledger更加关注联盟链形式的区块链——联盟链比起公链(比特币,以太坊)要更加具有实际应用的意义。为了适应这一潮流,以太坊也推出了自己的联盟链版本——Quorum。

 

5、列举你在使⽤上述软件时观察到的“特殊”现象,它们和硬件有什么不同?这些能说明软件的某些本质特
性么?

答:区块链应用本质上就是P2P共享账本,目前的区块链技术不善于进行繁重的链上计算。我觉得软件和硬件本来就是不同的事物,软件依附于硬件而存在,如果没有硬件,共享账本也只是空中楼阁。

 

6、你个⼈第⼀次⽤此类软件是什么时候,你当时是⼏年级,班主任叫什么?在哪⾥,什么状态,当时的
软件是如何得到的(买的正版,盗版,下载?)

答:18年,当时是大三下半学期,班主任吴庆耀,在华南理工大学,区块链实验室。当时也是从github上下载获得的。

 

7、你是如何精通这类软件的?它给你什么好处,坏处?

答:通过实际使用,阅读源代码,阅读社区文章和学术论文;好处在于加深了我对区块链的认知,从逻辑概念到具体实现;目前没有发现特别明显的坏处。

 

8、你现在还⽤它么,或者是同类软件的不同品牌,为何?

答:我现在还在研究以太坊和HyperLegder,对于这两款区块链2.0技术的代表(而且是开源软件),网络上有很多基于这两个软件的技术创新,尤其对于功能扩展性良好的HyperLegder。所以继续对其进行研究对我对于区块链的研究学习将大有益处。

 

9、这种软件再过10年,20年还会存在么,为什么?

答:不一定,也许会有更加成熟的技术实现,也许他们会存在,会升级,也有可能他们会被新一代的区块链产品所取代而消亡。

 

posted @ 2019-10-12 13:46  HermitTravis  阅读(12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