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delete

#include<iostream>

class A{
public:
        void t(){
                std::cout<< "hello world!" << std::endl;
        }
        ~A(){
                std::cout<< "调用析构函数" << std::endl;
        }
        int a;
};

int main(){
        A *p = new A;
        p->a = 2;
        delete p;
        p->t();
        std::cout << "p->a:" << p->a << std::endl;

        return 0;
}

输出:

调用析构函数
hello world!
p->a:0

delete p操作首先会调用p指向对象的析构函数,然后将成员变量a置空。
delete操作并没有将t()删除,因为t()是所有对象共有的。

在这段代码中,p指向的内存空间已经被释放,delete操作将其所指向的内存空间标记为可用,但并没有将指针p本身变为NULL或者指向其他有效的内存地址,所以在尝试使用p指针时,它仍然指向之前已经释放的内存地址。这种情况被称为“悬挂指针”(dangling pointer),使用悬挂指针可能导致未定义的行为(undefined behavior),包括程序崩溃、数据损坏等。(未定义行为:每个编译器可能都有不同的实现,C++标准中并未有明确的定义)

查看对象占用的内存空间,就会发现内存空间中只存储了对象中的数据成员。所以我认为肯定是有一个表用于说明“哪个地址上的东西属于哪个类型”。

还可以参考链接进行学习。

posted @ 2022-09-01 15:29  好人~  阅读(8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