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数据库三范式!

理解数据库三范式

数据库设计范式

什么是范式:简言之就是,数据库设计对数据的存储性能,还有开发人员对数据的操作都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建立科学的,规范的的数据库是需要满足一些

规范的来优化数据数据存储方式。在关系型数据库中这些规范就可以称为范式。

什么是三大范式:

第一范式:当关系模式R的所有属性都不能在分解为更基本的数据单位时,称R是满足第一范式的,简记为1NF。满足第一范式是关系模式规范化的最低要

求,否则,将有很多基本操作在这样的关系模式中实现不了。

第二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满足第一范式,并且R得所有非主属性都完全依赖于R的每一个候选关键属性,称R满足第二范式,简记为2NF。

第三范式:设R是一个满足第一范式条件的关系模式,X是R的任意属性集,如果X非传递依赖于R的任意一个候选关键字,称R满足第三范式,简记为3NF.

注:关系实质上是一张二维表,其中每一行是一个元组,每一列是一个属性

理解三大范式

第一范式

1、每一列属性都是不可再分的属性值,确保每一列的原子性

2、两列的属性相近或相似或一样,尽量合并属性一样的列,确保不产生冗余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需求知道那个省那个市并按其分类,那么显然第一个表格是不容易满足需求的,也不符合第一范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显然第一个表结构不但不能满足足够多物品的要求,还会在物品少时产生冗余。也是不符合第一范式的。

第二范式

每一行的数据只能与其中一列相关,即一行数据只做一件事。只要数据列中出现数据重复,就要把表拆分开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个人同时订几个房间,就会出来一个订单号多条数据,这样子联系人都是重复的,就会造成数据冗余。我们应该把他拆开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三范式

数据不能存在传递关系,即没个属性都跟主键有直接关系而不是间接关系。像:a-->b-->c 属性之间含有这样的关系,是不符合第三范式的。

比如Student表(学号,姓名,年龄,性别,所在院校,院校地址,院校电话)
这样一个表结构,就存在上述关系。 学号--> 所在院校 --> (院校地址,院校电话)
这样的表结构,我们应该拆开来,如下。
(学号,姓名,年龄,性别,所在院校)--(所在院校,院校地址,院校电话)

最后

三大范式只是一般设计数据库的基本理念,可以建立冗余较小、结构合理的数据库。如果有特殊情况,当然要特殊对待,数据库设计最重要的是看需求跟性能,需求>性能>表结构。所以不能一味的去追求范式建立数据库。

推荐

ProcessOn是一个在线作图工具的聚合平台

文末

欢迎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Coder编程
欢迎关注Coder编程公众号,主要分享数据结构与算法、Java相关知识体系、框架知识及原理、Spring全家桶、微服务项目实战、DevOps实践之路、每日一篇互联网大厂面试或笔试题以及PMP项目管理知识等。更多精彩内容正在路上~
新建了一个qq群:315211365,欢迎大家进群交流一起学习。谢谢了!也可以介绍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

文章收录至
Github: https://github.com/CoderMerlin/coder-programming
Gitee: https://gitee.com/573059382/coder-programming
欢迎关注并star~
微信公众号

posted @ 2019-10-29 16:45  Coder编程  阅读(346)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