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一级注册建筑师备考经验
大设计
1.没有表达的空间可以在气泡图上补上
2.划分大的分区
可以把大的走道需要从区域的中间通过,两个分区的交界位置有可能有通道
几个平行的房间位置按照气泡图的排布来进行布局
大的方块放置好以后,小的功能就在大方块内部进行消化
大设计考试时间安排
01 研究总图信息 0.3-0.5小时 02 深化面积表泡图 0.3-0.5小时 03 1:500深化草图 2-2.5小时 04 检查最终方案 0.3-0.5小时 合计 3-3.5小时 05 平面+总图的绘制 2.5-3.0小时
做题思考
首先计算大的分区面积,划分大的分区这一块按照泡泡图和面积图基本没有什么问题,细分来看,主要是几个大的区块如何放置的问题,
第一步放置的区块,有非常大的可能是错误的,切记时刻返回调整第一块的位置。对于自己来说,我一开始最想确定的就是最大的区块,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看,
第一块最想摆的区域,首先思考有哪些可能性,然后脑海中带着这几种可能性去研究剩下的大空间和相应的流线。这样就很可能可以在排布的过程中确定最大区域的最合理的布置位置。
如果发现横向布置不了,那肯定是预留的位置出现了盲区,大空间要么居中,如果不居中,在角上的可能性非常大。
更进一步的来说,实际上排布的内容总结起来是这么几个,首先确定大的分区位置和方向,然后是最大的区域,也就是核心区域,这个是肯定有的,再然后就是几个主要的空间和可能的流线,在这个过程中思考小空间的位置,小空间以打包的方式思考,也就是主要思考的是小空间一体在哪个位置,说白了就是在哪个边,那么实际上方案的排布就是看这几个大的区块的放置的可能性有哪些。
从这个逻辑出发,可以先列出需要重点排布的主要空间有哪几个,主要流线是什么,然后围绕重点空间来看方案怎么设计和处理。
总图绘制顺序
铅笔
1.先画建筑
2.再画入口广场
3.确定道路环线,画长一些,参考线
4.确定停车场位置
墨线
1.先画建筑
2.场地
3.道路
4.其他
5.标注
70m 最宽的位置设置停车场
题目说可分设,那么就一定要分设,所谓分开设置,就是指两侧设置,如果功能上是并列的,那么应该对称布局
采光的问题,关键是可能需要添加一个中庭来解决,卫生间分设两处的意思是分开服务
门外坡道,可以添加两个小斜线
大分的关注点在两点 1.结构 2.疏散的问题
有些方案边界不明确就很难得高分,实际上高分的卷子就是要严守分区,然后有些流线对不上,只要不是最主要的流程是不要紧的,可以忽略,扣分不多3-5分,但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考试时间(清培的方法)
30分钟 读题和记录+深化气泡图 分区关系 框子。交通 三角形 。房间相关,勾线,连线联系紧密加一道线,对外出口 泡泡大小,计算格子数 1:00
50分钟 概念布局图 1:50; 50分钟 深化布局图。房间sample,水平竖向交通 房间排布 开门 2:40; 1小时 一层底稿+一层墨线 3:40; 1小时 二层底稿+二层墨线 4:40; 50分钟 总图 5:30
合计5小时
电具名星台口无标注总高
电:楼电梯 具:家具 名:房间和庭院名称 星:星号房间面积 台:台阶 口:出入口 无:无障碍 标:标注尺寸 柱 柱子 总:总建筑面积 高:室内外标高
入场数高树
入:建筑和场地入口 场:场地名称 数:数字,数量,面积 高:标高 树:树木
绘制流程:
0.拆开试卷
1.读题和记录
先绘制一个小的草稿(绘制总平面要求),可以先大致的对总平面图进行排布和大致的设计
功能要求-->在题干中相关的功能要求,直接画线连接到功能表格,此处的意义在于后期类似于处理备注的内容。
交通设计-->使用三角形的符号,后期深化竖向交通的时候会需要明确。
房间排布的-->通过连线连接到相对应的房间,双线表示紧密联系
2.深化气泡
将面积表中没有在气泡中反映的房间,标注到气泡图上,绘制一个圈,然后连接到气泡图上,然后计算每个气泡对应的网格数,小于1个网格的不用计算。
通过第1步和第2步实际上是收集了所有的考试信息
3.概念布局
又分为初略概念布局和方块概念布局
初略布局 在网格纸上打网格,黑色可擦除水笔绘制网格,使用1:500试卷的尺寸来绘制网格,绘制两个柱网区,分别对应1楼和2楼,
这样在草图纸上设计的时候可以对照着思考一楼和二楼的布局
计算整个用地范围的可使用面积,然后对比参考试卷要求的面积要求,看看大概是个什么样的平面。
草图纸放在网格上,然后使用打圈圈来大致布局大的功能的,可以多方案比选
先研究大空间的位置,研究一楼二楼的大空间。
使用草图纸来进行处理
方块概念布局 确定了大空间的位置以后,使用可擦除水笔在网格纸上布置各种空间,使用方块来布置。
这一步我感觉也可以接着使用草图纸来排布,因为使用草图纸来排布速度会更快一些。
以上步骤不需要特别精确,是属于打一个框架。
4.深化布局
在上一步使用的网格纸上使用黑色可擦除笔来进行设计
1.深化竖向交通,添加题目要求的楼梯电梯,扶梯
2.深化水平交通,深化所有泡泡图的连接关系(注意小空间布局可以南北放置或者东西放置来改变走廊的位置)
3.深化消防疏散,在有疏散要求的地方再添加多的楼梯,3米宽楼梯(研究一下是什么规范)
(注意楼梯的南北放置与东西放置)
4.深化所有的备注
5.分区之间的门,查看房间功能表的分区信息,分区需要使用门隔开
6.一层的疏散出口,楼梯10米内有对外出口(楼高小于15米,研究一下是什么规范)
7.多方案对比的时候,使用草图盖上去,绘制其他推敲的方案
5.平面表达
1.平面底稿--重新拿一张网格纸,可以先将网格纸放置在一层试卷的底部,对齐网格纸,对齐的时候尽量让网格纸的粗网格线和用地边界等对齐,然后将一层试卷翻开,来绘制底稿,这样绘制完成底稿以后,将一层的试卷翻回来就可以直接绘图了,使用铅笔来绘制平面底稿,先使用铅笔轻一些在网格纸上使用1:200的比例先绘制柱网网格和用地边界,轻一些是为了方便后续深化房间的时候还能够看得见,然后绘制房间边界和各个房间的门,绘制楼梯间和电梯间的位置。
2.平面墨线,将上一个步骤的一层试卷翻回来,先使用0.3的笔绘制门的位置,然后使用双线笔绘制墙体,两个方向的墙体绘制完成以后,将试卷的第一页拿过来,对着要求标注房间名称和打星号的面积,同时完善各个区域的细节,比如楼梯和电梯的内部,标楼梯上下,绘制相关空间的家具和标注;再然后开始点柱子,使用点柱笔进行点柱;标注标高,出口坡道,轴网尺寸等(电具名星台口无标注总高)
3.一层绘制完毕以后,将二层的试卷直接叠在一层的试卷上对齐,同时直接在一层的底稿上修改,因为一层的底稿是铅笔绘制的,所以便于修改,修改成二层的底稿,主要是疏散口等空间布局等,然后开始二楼的墨线绘制,流程参考一楼。
4.对于不规则的柱网关系,将草图纸放在坐标纸上,在草图纸上绘制柱网,然后将草图纸和坐标纸放置在图纸下面进行墨线绘制
6.总图表达
1:500的坐标纸绘制草图
总图在图纸上画铅笔线条,然后再上墨线 (入场数高树)
场地设计经验
**场地设计**
**定理**
1.场地设计的最后一题,如果有厨房,应该非常果断的将厨房放置在下风向的角落,可以不用考虑把厨房放置在正面前方的角落上
2.如果两栋建筑密切联系或者紧密联系,那么就是指并列布置,而不用考虑对角放置,如果是多栋建筑紧密联系则不属于这个范围,一般围合成“十”字,或者“十”字缺一边。
3.厨房与餐厅应该紧密联系,即应该并列放置
4.活动场地或者种植园应该避开古树或者保留树木,但是如果是花园或者集中绿地则可以利用古树名木的区域,或者说把古树名木囊括其中。
5.老年人的室外活动场地应该尽量在南面,向阳。
6.如果两栋同样名称的楼的尺寸不一致的时候,那么如果它们的长边尺寸不一致,那么他们就是东西布置,如果他们的短边尺寸不一致,那么它们就是南北布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同样类型的楼进行对齐,这样也才能符合标准答案的强迫症。
7.看副出入口,如果写的是xxx与后勤出入口,那么这个副出入口一定是也会紧邻xxx的房子的。
</Br>
**场地设计的第一题的绘制流程**
1.首先绘制各个边界的退线的辅助线
2.然后绘制日照退线的辅助线
3.绘制消防退距的辅助线
4.进行选择题的做题
5.将不需要的铅笔线条擦除
6.外框上粗的墨线和里面的线条图案
7.标注各种退线的间距,以及圆角的半径,格式是一个箭头,外加 R 9.0
出题人思路:1.考察各种退线,不同的退距 2.考察日照的阴影部分 3.考察消防退距
特别注意:标注尺寸的时候的半径的标注,阳角的退距需要半圆弧,阴角的退距不存在
</Br>
**场地设计的第二题的绘制流程**
1.判断房子的位置
2.绘制退边坡点的辅助线
3.绘制确定的房子
4.进行选择题的做题
5.绘制其他的确定的房子
6.将不需要的铅笔线擦除
7.绘制阳光的照射线和日照系数
8.标注各种间距,特别的注意新建楼宇和老房子之间的标注尺寸
出题人思路:1.考察退线和退距 2.主要考察日照系数 3.考察消防退距
特别注意:新建楼房与老房子之间的尺寸标注
**场地设计大题**
绘制道路和配景的思路:
确定道路的位置,确定广场的位置,广场四周的建筑绿化,绿化3米,道路连接广场。
道路系统,有一个外环,不管建筑长什么样子,绿化的形态跟着广场和道路的边界走。
查看建筑边沿的退线情况,如果退的多,那么就可以做环路,如果退的少,那么就做不了环路。可以在两栋楼之间做内环。
</Br>
大设计实际方法和逻辑
1.拿A2的坐标纸,绘制一个500的总图,绘制三到四套待使用的排布框,每套含一层和二层
2.计算待使用地块的跨度情况
3.读试卷,对整个试卷的总图部分进行阅读,对于试卷大致的扫一遍。
4.在试卷上面积表对所有的空间进行大M和小m的数量标注,然后对每个分区的大M和小m的情况进行加减,对于大致的面积分配有一个总的概念
5.查看试卷的气泡图,将分区在总图上做一个大致的位置的对应。
6.开始进行一层的设计,设计时随时带着怎么完形的思路来进行排布。
7.大致排布到2.5小时的时候,大致的方案应该已经出来了
8.开始进行1层楼的1:200的底稿设计绘制,
还剩3个小时
9.对总图的底稿进行设计,在总图上进行绘制,然后对总图的正式答卷进行铅笔勾画设计。 30min
10.绘制1层楼的墨线 60min
11.绘制2层楼的墨线 60min
12.绘制总图的墨线 30min
2024年大设计未过个人盲区和反省
盲区1
组织框架的时候,大小空间需要分类处理
具体的来说,所有的小空间合并处理,就可以形成1条廊,两排房的布局。而我很容易形成大空间带小空间的逻辑思路。其实从总的分区逻辑来看实际上是很容易处理的,就是大空间配合小空间,但是对于有一些特别大的空间,特别是一些内部功能比较复杂的空间,比如今年一层入口处的处理,休息厅和入口我就处理成长条、走廊配合另一侧的小房间了。从自身的角度来看,比较容易倾向于设计出一种相对均衡的状态,或者说总是倾向于处理成大的空间配合小的空间一并,这实际上是一种对于精神的拆解和处理方法,但是从物质的层面来说,更喜欢或者说更高效率的做法,是完整或者纯粹的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式,也就是小空间进行归类归集,大空间进行归类归集。当然,有时候也很难说,有时候的厅又是一条狭长的走道,更进一步的说,如果一个分区的小空间数量特别多的时候,这个时候可以采用自己对于这些小空间再进行一次细分的办法,把一个分区内的空间再次划分成两个或者三个小的更细分的分区。这样对于每一个细分的分区,又都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分区。这样也可以相对比较整齐和有秩序的对空间进行归置。特别的,在对同一个分区内的诸多小空间进行分类的时候,就应该采用之前分析的方法,也就是采用小型空间集中,大空间单独,强关联功能空间集中的方法,也就是本次设计的一楼入口处空间处理的手法,对此处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