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改变世界

有源缓冲电路分析与仿真

2023-08-31 11:00  斑鸠,一生。  阅读(18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最近涉及到缓冲电路,将相关学习总结如下,欢迎各位大佬多多指导!未完待续~~~


一、原理

  目前,耐压越低的Mosfet的参数特性越理想,高压Mosfet的参数特性劣于低压Mosfet。因此,能在低压侧完成的吸收就不要放在高压侧实现。

  缓冲电路的本质是对漏感能量或者二极管寄生电荷向吸收电容转移,并在合适的时候,将吸收电容能量释放到负载或者电路中。

  1.1 优点

    •   降低开关管的最大关断尖峰
    •        降低开关管寄生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损耗
    •   降低开关管的关断振铃
    •   与无源缓冲电路相比,没有缓冲电感
    •         控制灵活,损耗较低

  1.2 特点

    一般来说。整流电路的额定值是开关管关断尖峰电压的1.2~1.5倍。有的定义稳态尖峰不超过额定值的80%,启动或者保护状态尖峰不超过90%或者95%。

    无源RCD缓冲电路存在损耗,导致效率略微降低,且仅用于开关管关闭而非开启期间。

    无源LCD缓冲电路存在电感L设计复杂,体积较大。

二、分析及仿真

  2.1 主拓扑分析

    下图所示的主拓扑,原边是全桥逆变电路,副边是全桥整流电路。后面使用PMos和电容做了一个有源缓冲电路,主要目的是降低同步整流管的关断电压尖峰。

 

   原边驱动是由两路占空比相同,相位相差180°的PWM信号,通过调节原边驱动占空比的大小,可以改变输出电压增益。副边同步整流管的驱动,仅仅在副边绕组上有电压时,关闭相应的同步整流管。当变压器副边绕组没有电压时,副边同步整流管全部导通,用于给副边输出电流环路提供电流通路。

  有源缓冲部分,仅仅当副边绕组电压变化为非零时,Pmos导通,为漏感和二极管反向恢复电流转移到Csnb提供通道。当副边绕组电压为零时,Pmos关断,让缓冲电容放电。

 

 

  2.2 PMos 应用电路分析

    与NMos应用电路相似,PMos应用电路也有同步整流模式和开关模式。由于PMos器件的特性,当Vsg > |Vth|时,才能导通,因此需要负压驱动。

 

  2.3 驱动电路分析

    在工业产品中,如果采用负压芯片产生负压成本较高,而且还需要使用隔离驱动芯片。

    因此,在同步整流模式下,工业上常常采用电容充放电来提供负压。

    驱动充放电路径如下所示:

    实际Req>>R1,所以C1上面存在一个直流电压偏置。该直流电压偏置几乎等于驱动电压的最大值。

    R1的主要目的是调节C1的充放电速度。

  2.3 仿真

    使用LTspice 搭建如下仿真模型,

    仿真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中红色为驱动输入电压,绿色为Pmos端的驱动电压波形,彩色为当电阻R1从10欧逐渐增加到2000时,电容C1上的电压波形。

    仿真结果显示,电阻R1太小,导致电容充电速度较快,但是电容放电下降速度也较快,容易Pmos提前关断。电阻R1太大,导致充电速度较慢,影响Pmos驱动电压的幅值和Slew rate。

     图中红色为驱动输入电压,绿色为Pmos端的驱动电压波形,彩色为当电容C1从0.5nF逐渐增加到10nF时,电容C1上的电压波形。

    仿真结果显示,电容C1太小,导致电容放电速度较快,难以维持Pmos驱动电压波形,Pmos提前关断,电容C1太大,导致充电速度较慢,影响Pmos的开通速度。

 

三、改进

  3.1 主电路部分

 

    为了避免缓冲电容Csnb较大的谐振电流,因此在缓冲电路里面加上一个阻尼电阻。为了避免原边驱动占空比之间的差异导致变压器饱和,因此,在原边交流开关回路增加一个隔离电容和一个电容放电电阻。

 

 

  3.2 驱动电路部分  

  上图所示的Pmos驱动电路,充放电路劲同时受到电阻R1的影响,为了减小电容的纹波,需要降低降低放电速度,增加放电回路的阻抗。同时,为了增加第一个驱动波形的可靠性,需要提高电容速度,减小充电回路的阻抗。因此,下文推荐一种分离充放电路径的电路。

 

    该电路使用一个二极管和电阻分离了电容充放电回路,电阻R1>>R2,电容充电时,大部分电流流经R2,放电时大部分电流流经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