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安装redis以及客户端的使用

前言

网上搜索了一筐如何在Linux下安装部署Redis的文章,各种文章混搭在一起勉强安装成功了。自己也记录下,方便后续安装时候有个借鉴之处。

  • Redis版本 5.0.4
  • 服务器版本 Linux CentOS 7.6 64位

下载Redis

进入官网找到下载地址 https://redis.io/download

 

右键Download按钮,选择复制链接。
进入到Xshell控制台(默认当前是root根目录),输入wget 将上面复制的下载链接粘贴上,如下命令:

1
wget 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5.0.7.tar.gz

敲入回车键执行后如下图:

等待下载完成。

解压并安装Redis

 解压

下载完成后需要将压缩文件解压,输入以下命令解压到当前目录

1
tar -zvxf redis-5.0.7.tar.gz

解压后在根目录上输入ls 列出所有目录会发现与下载redis之前多了一个redis-5.0.7.tar.gz文件和 redis-5.0.7的目录。

 

移动redis目录

一般都会将redis目录放置到 /usr/local/redis目录,所以这里输入下面命令将目前在/root目录下的redis-5.0.7文件夹更改目录,同时更改文件夹名称为redis。

1
mv /root/redis-5.0.7 /usr/local/redis

cd 到/usr/local目录下输入ls命令可以查询到当前目录已经多了一个redis子目录,同时/root目录下已经没有redis-5.0.7文件夹

 

 

编译

cd到/usr/local/redis目录,输入命令make执行编译命令,接下来控制台会输出各种编译过程中输出的内容。

1
make

最终运行结果如下:

 

 

 

 安装

输入以下命令

1
make PREFIX=/usr/local/redis install

这里多了一个关键字 PREFIX= 这个关键字的作用是编译的时候用于指定程序存放的路径。比如我们现在就是指定了redis必须存放在/usr/local/redis目录。假设不添加该关键字Linux会将可执行文件存放在/usr/local/bin目录,

库文件会存放在/usr/local/lib目录。配置文件会存放在/usr/local/etc目录。其他的资源文件会存放在usr/local/share目录。这里指定号目录也方便后续的卸载,后续直接rm -rf /usr/local/redis 即可删除redis。

执行结果如下图:

启动redis

根据上面的操作已经将redis安装完成了。在目录/usr/local/redis 输入下面命令启动redis

1
./bin/redis-server& ./redis.conf

 

 

 上面的启动方式是采取后台进程方式,下面是采取显示启动方式(如在配置文件设置了daemonize属性为yes则跟后台进程方式启动其实一样)。

1
./bin/redis-server ./redis.conf

两种方式区别无非是有无带符号&的区别。 redis-server 后面是配置文件,目的是根据该配置文件的配置启动redis服务。redis.conf配置文件允许自定义多个配置文件,通过启动时指定读取哪个即可。

redis.conf配置文件

在目录/usr/local/redis下有一个redis.conf的配置文件。我们上面启动方式就是执行了该配置文件的配置运行的。我么可以通过cat、vim、less等Linux内置的读取命令读取该文件。

也可以通过redis-cli命令进入redis控制台后通过CONFIG GET * 的方式读取所有配置项。 如下:

1
2
redis-cli
CONFIG GET *

回车确认后会将所有配置项读取出来,如下图

这里列举下比较重要的配置项

配置项名称 配置项值范围 说明
daemonize yes、no yes表示启用守护进程,默认是no即不以守护进程方式运行。其中Windows系统下不支持启用守护进程方式运行
port   指定 Redis 监听端口,默认端口为 6379
bind   绑定的主机地址,如果需要设置远程访问则直接将这个属性备注下或者改为bind * 即可,这个属性和下面的protected-mode控制了是否可以远程访问 。
protected-mode yes 、no 保护模式,该模式控制外部网是否可以连接redis服务,默认是yes,所以默认我们外网是无法访问的,如需外网连接rendis服务则需要将此属性改为no。
timeout 300 当客户端闲置多长时间后关闭连接,如果指定为 0,表示关闭该功能
loglevel debug、verbose、notice、warning 日志级别,默认为 notice
databases 16 设置数据库的数量,默认的数据库是0。整个通过客户端工具可以看得到
rdbcompression yes、no 指定存储至本地数据库时是否压缩数据,默认为 yes,Redis 采用 LZF 压缩,如果为了节省 CPU 时间,可以关闭该选项,但会导致数据库文件变的巨大。
dbfilename dump.rdb 指定本地数据库文件名,默认值为 dump.rdb
dir   指定本地数据库存放目录
requirepass   设置 Redis 连接密码,如果配置了连接密码,客户端在连接 Redis 时需要通过 AUTH <password> 命令提供密码,默认关闭
maxclients 0 设置同一时间最大客户端连接数,默认无限制,Redis 可以同时打开的客户端连接数为 Redis 进程可以打开的最大文件描述符数,如果设置 maxclients 0,表示不作限制。当客户端连接数到达限制时,Redis 会关闭新的连接并向客户端返回 max number of clients reached 错误信息。
maxmemory XXX <bytes> 指定 Redis 最大内存限制,Redis 在启动时会把数据加载到内存中,达到最大内存后,Redis 会先尝试清除已到期或即将到期的 Key,当此方法处理 后,仍然到达最大内存设置,将无法再进行写入操作,但仍然可以进行读取操作。Redis 新的 vm 机制,会把 Key 存放内存,Value 会存放在 swap 区。配置项值范围列里XXX为数值。

这里我要将daemonize改为yes,不然我每次启动都得在redis-server命令后面加符号&,不这样操作则只要回到Linux控制台则redis服务会自动关闭,同时也将bind注释,将protected-mode设置为no。
这样启动后我就可以在外网访问了。

更改方式: 

1
vim /usr/local/redis/redis.conf

通过 /daemonize  查找到属性,默认是no,更改为yes即可。 (通过/关键字查找出现多个结果则使用 n字符切换到下一个即可,查找到结果后输入:noh退回到正常模式)

如下图:

 

 

 其他两个属性也是同样方式查找和编辑即可。

 查看Redis是否正在运行

1、采取查看进程方式

1
ps -aux | grep redis

结果如下图:

 

 

2、采取端口监听查看方式

1
netstat -lanp | grep 6379

结果如下图:

 

 

redis-cli

redis-cli是连接本地redis服务的一个命令,通过该命令后可以既然怒redis的脚本控制台。如下图

输入exit可以退出redis脚本控制台

关闭运行中的Redis服务

输入redis-cli 进入控制台后输入命令shutdown即可关闭运行中的Redis服务了。如下图:

远程连接不上问题

在自己电脑打开黑窗口

telnet ip+端口

DENIED Redis is running in protected mode because protected mode is enabled, no bind address was specified, 
no authentication password is requested to clients. In this mode connections are only accepted from the loopback interface. If you want to connect from external computers to Redis you may adopt one of the following solutions: 1) Just disable protected mode sending 
the command 'CONFIG SET protected-mode no' from the loopback interface by connecting to Redis from the same host the server is running, however MAKE SURE Redis is not publicly accessible from internet if you do so. Use CONFIG REWRITE to make this change permanent. 2) 
Alternatively you can just disable the protected mode by editing the Redis configuration file, and setting the protected mode option to 'no', and then restarting the server. 3) If you started the server manually just for testing, restart it with the '--protected-mode no'
 option. 4) Setup a bind address or an authentication password. NOTE: You only need to do one of the above things in order for the server to start accepting connections from the outside.

修改redis.conf文件,把bind注掉

 

 

 

关闭保护机制

方法一:修改redis.conf文件,把protected-mode yes改成protected-mode no(不太好使)

 

方法二:通过命令行设置 (好使),但是每次启动都得设置

127.0.0.1:6379> config set protected-mode "no"

测试

设置开机自启动

此时我们已经连接上了redis,我想把这个服务启动的时候就执行。

开启启动的文件存放在/etc/init.d/目录

1、将utils中的redis_init_script拷贝到init.d文件夹中
cp /opt/redis/utils/redis_init_script /etc/init.d/

2、进入init.d文件夹中
cd /etc/init.d

3、改文件名为redised
mv redis_init_script redised

4、编辑redised
vim redised

5、修改redis7000的以下两个参数为你自己的实际参数(注意行数)
 

 

 6.修改redis文件

设置daemonize为yes,使服务可以后台运行:

daemonize yes

设置log文件路径:查看启动是否启动完成

logfile /usr/local/redis/cjlogs/redis-server.log

设置持久化文件存放路径:

dir /use/local/chijiuhua

7、给redised文件授权
chmod 777 redised

8、设置redised开机自启动
chkcofig redis7000 on

如果此处报错参考:Ubuntu没有chkconfig服务解决办法

9、启动redised
./redis7000 start

10.查询redis是否启动成功

ps -ef|grep redis

11.如果没有启动成功,去日志查看原因

tail -f /usr/local/redis/cjlogs/redis-server.log

12.重启服务,查看是否启动的时候就加载完成redis

 

 centos7参考 https://www.cnblogs.com/silent2012/p/4157728.html

大功告成

 

posted @ 2021-07-07 14:15  小陈子博客  阅读(37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