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秘密

序言

儿童没有真正可以活动的地方。家里家外都限制太多。

第一部分 精神的胚胎

引入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承认精神疾病源自婴儿时期,源自于压抑,被成年人压抑,母亲,父亲,老师。很多是因为不理解儿童产生的无意识错误。成人把自己想法认为是绝对正确,扼杀孩子的个性。
生命具有本能。
婴儿一个月内不需要衣服,而是温暖的环境。
实体化:已经存在精神生命的实体化,具有特别的性格、本能。
敏感期:特殊时期,生物的特殊需要,使得对特定刺激特别敏感。过了滞后不再具有这种能力,如蝴蝶幼虫只能吃嫩叶的时期,对高处明亮的树叶有特别的敏感;蜜蜂幼虫某个阶段可以成为蜂王,吃蜂王浆,但过了之后再吃也不可能了。——结论:在敏感期应依据本能行事1-5岁,旺盛的生命力即童真,敏感期消失后人只能凭意志和勤奋获取智慧成果。敏感期本能被阻挠后时,会激烈反抗,所谓的任性和小孩脾气。
婴儿无法站立时,躺着只能看见苍白的天花板,或误以为需要移动的东西磁极,如悬挂小球吸引注意,但造成了与环境的割裂。——正确做法:躺在略微倾斜的平面,最好放到鸟语花香中。有必要长时间放到同一个地方,重复看到熟悉事物,识别东西、位置,区分动静。
秩序敏感:第一年到第二年。房间出现新东西,孩子哭,不是想要,而是破坏了原来的秩序;妈妈脱衣服就哭,认为衣服应该穿上而不是拿在手上;东西应该呆在原来的位置,人应该在固定的位置讲故事。秩序对成人是额外的,对儿童是严肃而准确的,因为儿童依附环境成长。在固定位置找到东西的游戏很有乐趣;找不找到东西不重要,重要的是东西是否在原来的位置上,对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来说,捉迷藏的精髓在于在预期的位置找到别人。
内部秩序:姿势的敏感,如洗澡时的姿势,如换一个人换了姿势,会反感;习惯了婴儿床,在没有栏杆的床上会错乱,失眠。
智力:小孩需要固化事物的形象,不少人误以为孩子喜欢摸、闻一切,过多的切换、打扰孩子注意力、逗小孩,而打断孩子映像建立的过程,建立智慧。建立了外界稳定音响后,便不再有强烈兴趣。两岁后,不会被鲜亮物品所吸引,而是开始对不显眼、意识边缘东西产生兴趣。如小虫子,画面中微小的信息;而鲜亮的东西是暂时外部刺激的吸引。大人往往走马观花。
成长路上的斗争:大人总有时候不想被打扰,想保持自己的财产和环境,容易强加睡眠给孩子。塑造孩子心灵:改造传统儿童床,地上放上床垫和毯子,孩子可自由起床躺下,按自己意愿睡觉或起来,戒掉无用的长时间睡眠。
行走:孩子行走节奏慢,需要练习,成人不愿放慢脚步,喜欢用儿童车,在特定地点才放出来走。儿童可以走几千米,是为了走而走,包括上楼梯,不应剥夺这些机会。或缺少照顾,或矫枉过正,缺乏活动机会。
手:正常发育的三个标志:行走、说话、双手运用。有触摸的冲动,但经常被阻止。需要触碰外物,但家里的物品都禁止动用。儿童不是漫无目的,而是模仿成人,劳动。重复,直到学会,失去兴趣:如打开瓶盖,开关抽屉、擦东西。叠叠乐是不错的玩具,供探索。大人往往担心打碎东西,但其实也没什么贵重的。
劳动本能:重要的是,顺从儿童的劳动本能,否则动手能力发展会受阻碍。成人奉行性价比原则,看不惯小孩做无用功或是,慢慢的做事,有代劳的冲动,如梳头、系鞋带、穿衣服等。
人格替换:老师过于热情或动作夸张,儿童会丧失自我评判能力,感觉自我被他我控制。过多的管束同理。
对环境的爱:在熟悉的环境中,正常孩子受理智支配,掌控自我而不是频繁活动。弱智儿童会显得活泼,因为无力约束自我而行为失控。
运动:调皮捣蛋是运动的一种。
孩子对成年人无比服从,成人的影响很容易留下。孩子对成人的爱是完全的。

第二部分 新教育

成人心理的秘密在于内心,需要挖掘和自我调整;儿童心理的秘密在于环境。——无拘无束、开放自由的环境,1.承认儿童存在,2.提供必要的帮助。儿童之家实践。
第一所1906年,工人公寓孩子的幼儿园。
儿童被某样物品吸引,不知疲倦的摆弄,完成后会满足的放下。专心的劳动是本能。
用教具训练儿童感官。

重复练习

拔木塞,重复了42次,进入心流状态,对外界免疫。如重复洗手。

自由选择

不希望老师发放,而是从整齐的物品中自取,如有人弄乱,会被收拾。——降低橱柜的高度,允许儿童自由拿取。万物有各自的位置。有些不感兴趣的永远无人问津。

玩具

游戏只是打发时间,如果有更重要的事,孩子会去做,跟大人一样,有优先紧急的事——帮助他成长的事,忽视那些无益的闲事。

奖罚

孩子对奖罚无动于衷。
安静练习:没人能像婴儿一样安静。呼吸轻柔。安静测试:低声说话,测试听到则过来。
如果有重要的事,孩子会忽略甜食或其他,如留给重要的人,比禁止有用。
尊严:孩子有尊严感,自尊心,有学习如何擤鼻涕的需求、展示最好一面的需求。
纪律:孩子喜欢自己安排日程,虽好保持纪律。
写字:先写字,再读手写体,,写出自己的意思,理解老师写的意思,理解写是说的延续再读。

方法

整洁的环境,小家具;成人消极的品质;有吸引力的学习材料。重复练习,自由选择,手脑并用,安静练习

喜欢的东西

  • 重复练习
  • 重自由选择
  • 控制错误
  • 运动分析
  • 安静练习
  • 社交中得体的举止
  • 井然有序的环境
  • 良好的个人卫生
  • 感官教育
  • 独立于阅读的书写
  • 先于阅读的书写
  • 不需要书本的阅读
  • 自由活动中的纪律性

不喜欢的东西

  • 奖励与惩罚
  • 拼音课本
  • 集体课
  • 教学计划和考试
  • 玩具和零食
  • 老师讲台
    三大部分:环境、教师、教学材料。乖巧与否是成人的判断恰当,不公正的评价杨安乐儿童天性。

富家孩子

精神贫乏,对自然环境和教具不感兴趣,注意力切换快。制定纪律后得到好转,某些会唤起热情,如区分颜色,长度尺,叠叠乐,找到感兴趣的东西,心神会宁静。精密的工作,享受克服困难的满足感。
专心完成一项任务时,出现“皈依”,找到力量出口。宁可有序的工作,而不是无所事事消磨时光。

教师的心理准备

愤怒是理解孩子的敌人,傲慢伴随,自尊,尊重。
心理畸变
畸变,堕落的人格:性格缺点。畸变的正常化:专注于某种活动,实体化自己。
符号认知会引导幻想闸门,如玩具将想象投射到现实,是无益的,幻象漫无目的,精神涣散。学习、融入社会是天,好奇心。反之,在游戏和幻想中逃避现实。
心理障碍:想象丰富的孩子智力退化,心理防卫在起作用,抵触学习,厌恶老师同学。
依附:过多替代,不停发问是一种惰性,希望将别人拴在身边。
占有欲:是内心空虚的体现,儿童收藏家是吝啬的体现。
支配欲:利用强大的成人实现目的。幻想是无限的,物质有限,必有冲突。溺爱表现为对儿童自由生活的妨碍。
自卑感:孩子需要将物品作为工具道具发展自己,有自己的安排,但成人经常打断,使儿童有无意义感,就无法发展自己的控制力,和承担责任。实际上需要尊重征求、儿童的意见。
恐惧:不能利用黑暗恐惧吓唬,应接触真实世界,体验万物。
拒绝吃饭:一种保护,可能是被喂饭,被要求成人的节奏吃饭。正常是慢慢的吃,中间漫长停顿。

第三部分 儿童与社会

劳动的本能,通过劳动完成正常化。
成人的劳动:性价比,占有,权利。
儿童无法参与成人的劳动,以成长为动力,劳动本事就是目的,劳动结束后充满力量,做无用之事,不求回报,无需帮助。成人需要做的是提供合适的环境,

posted @ 2022-06-24 20:42  cityfckr  阅读(21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