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的进化

机械论的崛起

物理概念实际上是人类头脑的产物,像一个人努力尝试理解密封的手表,可以自创工作原理,但永远没有办法对比真正的工作原理,不断逼近真相的极限。

一个伟大的侦探故事、第一个线索

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的原因。

矢量、运动之谜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力有大小也有方向,是个矢量。矢量解释了曲线运动:与运动方向非平行的力。

留下一个线索

惯性质量:同样的力作用在不同质量的小球上,在光滑平面上运动距离不同。测得引力质量:用天平测得。二者相等是巧合(经典物理),还是有本质的内涵(现代物理)。

下落物体速度与质量无关。但是从同样的力在不同惯性质量物体的作用效果可得出,惯性质量决定改变运动状态的难易度,那么如果地球的作用力相同,惯性质量大的物体必然下落更慢,伽利略实验证明相等。所以地球在不同惯性质量物体上的引力必然不同。

下落物体的加速度正比于引力质量,而反比于惯性质量。所有物体下落加速度相同,故两种质量必然相等。

热是一种物质吗?

温度计的使用,基于一个假设:物体的温度在接触足够长的时间后,会变得一致。热是另外的东西,加热不同体积的水所消耗燃料或时间不同。比热:同样加热的两种物体,温度升高速度不同。

热有质量吗?没有,不同温度的物体在天平上平衡。这种无重量“物质”即卡路里。
热是物质吗,无重量的物质?摩擦为什么生热?物质没有改变,却生出了热量,升高了温度。热质说(认为热是一种物质)认为摩擦没有改变热量总量,只是改变了木头的比热,导致温度升高。拉姆福德观察到钻下来的金属屑温度极高,热量来自哪里,将同样质量的热金属屑和同样质量的金属放到等量冷水里,没发现所含热量不同。对于不同温度物质比热的测量证实了比热不随温度变化。热质说失效。

通过摩擦形成的热源看上去是无穷无尽的,任何孤立的物体组合毫无限制的持续供给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是实体性的物质。如果能想象出想热这种东西,我认为只可能是运动。——拉姆福德

过山车

理想无摩擦的过山车,速度与高度密切相关,势能与动能势能与动能总和不变,相互转化化,使高度和速度可以互推。

考虑摩擦,热量、势能、动能总和不变。热质否掉滞后,物理认为热是一种能量。

热能与机械能的转化率

焦耳:实验测出,重力转化机械能和热能的比例。摩擦生热的量与消耗重力成正比。
物理学认识到存在质量能量两种物质的概念。物质有重量,能量无重量。能量形式多样,可以相互转化,封闭系统能量守恒、质量守恒。

哲学背景

机械论:亥姆霍兹——自然就是对力的过程。

物质的动力学理论

热不是与机械能有别的特殊能量形式,实施分子运动的动能。
相同的温度、体积、压强决定了粒子的平均动能即温度。无论何种气体,分子数量相等。
液化:分子平均动能下降,液体中的布朗运动。

第二章 机械论的没落

两种电流体

想象两种点流体,正和负,解释验电器现象。在孤立系统中,各自的数量可增大减小,但总数恒定。此外,相同的电流体相斥,不同的相吸。没有绝对的绝缘体和导体。
电流体像热一样,无重量。
库伦力类似于引力的作用方式。
电势类似于温度,电荷类似于热量。带同样电荷的不同大小金属,小的那个电势高,电荷逃逸的趋势更强(电势),因为电荷排列的更紧密。
类似温度,两个具有不同电势的导体接触,电势会变得相同;电容量(类似比热容)不同的物体,等量电荷产生不同的变化;温度计测量,与导体接触的验电器也能指示自身与导体的电势。
不同:热量传递有时间,电势差会在瞬间消失,电荷流向另一个导体。
以上表明,机械论可解释电学基本事实,磁也一样。

磁流体

磁铁中间磁力小,但如果打断,同样位置变成短点,又有磁力了。
普通的铁中,存在很多磁偶极,只是排列混乱,无磁力,而在磁铁中是有规律的排列。磁铁靠近铁,吸引了铁中的磁偶极,拿开磁铁又恢复原状。
如果磁铁足够大,可以排除另一极的影响,那么磁极作用力与引力和库仑力规律相同。地球也是巨大的磁偶极。
机械论可以解释磁和电,但不得不发明正负两种点流体及磁偶极,不是那么满意。

第一个严重困难

电学的发展始于电流的发现,偶然性发挥了很大作用,加尔瓦尼的偶然发现使伏特发明了伏特电池——锌和铜之间的电势差。可以不断产生电流并在导线上产生热量。孤立系统产生热量是由化学能-电能-热能这个链产生的。
奥斯特实验:电流产生的力可以作用与磁极,且垂直于电流方向——与机械论不同,其他力都是沿着一条相互吸引或排斥的物体的线作用的。
机械论——一切都可以被力解释,而力与距离相关(库伦、引力、磁力),与速度无关。
用一个电荷来做实验,可以发现力不在电荷与磁铁的连线上,且力的强度取决于电荷运动速度。
表达方向和大小的定律极其复杂,机械论面临严重困难而动摇。
某种理论出现困难,对旧理论可进行推广,暂时摆脱困境,直到无法修补。

光速

伽利略提出测定光速,方法:遥远距离的两个人,A发出光信号,B看到光信号后发出光信号,A可以测得从发射信号到收到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提出了正确的问题,只是数学和实验技术不够未能解决。
伽利略没想到,用镜子也可以代替B,一个人即可实验。菲佐实现了地基测量光速,罗默用天文观测测量光速。

作为物质的光

光沿直线传播,除非折射。类似电荷、磁偶极,创造了光微粒,可以解释反射,玻璃或水中的粒子影响了光微粒,似乎可以解释折射。

颜色之谜

牛顿发现各种颜色都存在于白色光之中,可解释为各种颜色微粒被棱镜分开,因为玻璃对不同颜色微粒有不同的作用力,对紫色最强,对红色最弱,因此折射路径不同。

还可已通过棱镜,逆向操作,将光谱合并为白色光。分离的单色光无法再被棱镜分解。

推论:如果太阳只发射某种颜色的光,则各种色彩会消失,要么单色,要么黑色。只有炽热金属钠照明的房间内,所有东西都是黄色或黑色。微粒理论似乎可以解释,只是引入太多不同的物质;而另一套理论也可以解释。

什么是波?

波:风吹麦浪、石头入水,波是物质的一种运动状态,不是物质本身。
双层球体(脉动球),内层球体有节奏膨胀收缩,挤压相邻介质粒子,增加了粒子密度,收缩时密度减少。这种密度会在整个介质中传递,介质粒子本身微小振动,而整个运动呈现出波的形式。
不是物质的东西的运动,即能量通过物质传递。
波的特性:1.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2.波长,波峰之间的距离。
波是一种力学理论。可以简化为粒子的运动,粒子是物质的组成成分。成功的解释声学现象。
粒子运动和波本身运动是不同的,在脉动球的粒子中,发生在一条直线上。介质的粒子沿着短线段震荡,密度随这运动周期性的增大减小。波传播的方向与粒子在其上的振荡线是重合的,这种波叫纵波。

横波呢?一个球在胶状物中绕轴小角度反复旋转,胶状物沿着球运动,而波沿着球的径向传播,介质运动方向与之垂直。
image

水的波动是横波,漂浮物上下浮动,波沿着水平面传播。声波是纵波。
在均匀介质中的脉动或球振动产生的波是球面波,如果距离波源足够远,可视为平面波。

光的波动理论

惠更斯:光是波,是能量的转移,不是物质。微粒说vs波动说解释光现象:

  • 光速?粒子在虚空中的运行速度vs波的速度
  • 波需要介质,而光可在真空传播。波理论需要引入以太,微粒说需要引入各种颜色的光微粒。
  • 光沿着直线传播,而波可以绕过物体,波动说如何解释影子?河中短波被大船阻断,在背后形成影子;光形成影子极可能是因为波长比普通的障碍物要小,因而无法绕过,如果障碍物足够小,光可以弯曲绕过——可通过实验检验。
  • 折射:波动说:两个人举着棍子同速度走动,棍子平行位移,如果一瞬间两个人的速度差变化后又恢复同速,棍子将转换角度。光斜射入玻璃与此类似,不同波长的光在以太中速度相同,在玻璃中速度不同,一边已经开始以光在玻璃中速度传播,另一边还未进入玻璃的以在空气中速度传播,导致了转向。微粒说:不同颜色微粒在真空中速度相同,在玻璃中速度不同。
  • 颜色:波动说:波长对应不同颜色,白色光是不同波长光的混合;微粒说:白色光是不同颜色微粒的混合。
    实验的判决:光是否会弯曲,障碍物足够小,是否不会留下影子。托马斯-扬,菲涅尔实验证明了。
    单色光会在小孔后留下光斑,当小孔缩小到足够小,明显阴影分界消失,出现明暗相间的环。如果是两个极靠近的小孔,将出现明暗相间条纹,两边逐渐融入黑暗。

光是纵波还是横波?

波动理论解释了光现象,但还需要解决以太的力学性质。光是横波吗?像声一样,因为介质密度变化而形成,粒子振动与传播方向相同?或是以太如同胶状物,以太粒子的运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如果是纵波,设计机械的以太性质很容易解决。
用两片电气石晶体,对着光源,然后旋转,光会变暗直至消失,转一圈后光又出现了。如果光是纵波,旋转不会影响旋转轴处的光线。所以需认为光是横波。而介质以太就必须具有果冻一样的性质。

以太和机械论

用机械论解释以太的假设都失败了,假设有粒子构成,粒子之间相互作用,方向同连线,大小与距离相关,必须做出牵强的假设。

光能穿过以太,星球与以太相对运动没有阻碍,说明以太粒子和物质粒子不会相互作用。
光穿过以太和水,速度发生变化,必须假定以太和物质有相互作用,除此之外在任何机械现象中都没有。非常矛盾。

第三章 场,相对论

如何表示场

法拉第、麦克斯韦、赫兹的成果引领出不同与机械论的新哲学观点。

力的场表示法

引力除了用距离和质量表示外,还可以用引力场表达:如,指向太阳的引力线。
引力线永远垂直于球表面,接近球的地方密度大,密度的变化与距离的平方成正比,如距离增加到2倍,密度下降到1/4。
力通过这些线时的速度是无穷大,根据牛顿,两个物体之间的力与距离和质量相关,无关时间,力不费时间即在两个物体间传递。
机械论:一切力必须作用在粒子的连线上,只与距离有关。
电流产生的磁力,垂直于导线与磁极的连线,且与电流速度有关。而围绕电流的力线是圆,力的方向是圆的切线,因此垂直于与磁极的连线(圆的半径)。任何电流产生磁场,对附近磁极产生作用,这个原理可以用于检测电流。
螺旋管导线产生的磁场与磁铁的磁场类似,从一端到另一端。
暂时假定,场能表达场源的一切作用影响。实验证明,螺旋管通电与磁铁产生作用一样。
推论:场的性质本身具有关键意义,场源不同无关紧要。
静止的电荷周围有经典场,类似与引力场,可解释库仑力。
静电场不会影响静磁场。电荷运动即电流,即电场变化,+电荷运动而产生的的电场变化永远有磁场伴随,奥斯特实验证实。电场变化越快(电荷大,速度快),伴随的磁场就越强。电流体语言被转化为场语言。

场理论的两大支柱

法拉第实验,磁场的变化产生电流。如果用力的语言解释,磁偶极的运动产生了新的力,使电流体在导线中运动。这个力取决于什么?磁铁的形状,导线的形状?如果用螺旋管替代磁铁是否一样会产生电?实验没有任何线索。
场的语言:穿过被导线环绕的表面的力线数目变化会产生电流,无论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力线变化(电磁铁的断通电,或磁铁的运动)。力线数目变化=力线密度=场强变化。
断点瞬间,磁场消失,导致导线包围表面的磁力线数目迅速变化,产生了感应电流,解释了断电瞬间的电火花。这意味着磁场转化为了热量,磁场被视为能量仓库。场的概念被强调,而作为机械论基础的物质概念弱化。

场的真实性

麦克斯韦方程定量描述场的定律,描不同于力学定律,它述了场的结构。
想象电路或磁力线缩小为极小,成为空间中一点。电场是由变化的磁场独立生产得,无需检测,反之亦然。
麦克斯韦方程描述空间任何点和任何时刻的电磁场结构。
电磁场的机构具有意义,不像机械论,只有物质或电荷才有意义。
与力学定律一样,麦克斯韦方程能够通过某一时刻的场,推导场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不同的是电磁方程中,没有物质存在,而力学定律中需要物质“演员”;牛顿定律将遥远的事件联系在一起,电磁定律没有,现在这里的场取决于刚刚过去的瞬间,在它的直接邻域内的场。这些方程允许预测相距不远、时间稍微滞后的情况,通过每个小步的积累,预测得到奥斯特和法拉第实验,而牛顿理论只允许联系遥远事件的大步骤。
电荷振荡产生变化的电场,伴随变化的磁场,又会伴随变化的电场。能量从振荡电荷开始辐射,以确定速度传播,能量的转移、状态的运动,是波现象的特征。即电磁波。
纵波:密度变化通过介质传播,横波:果冻状介质变形。电力线和磁力线总是在与波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上,因此电磁波是横波。推论:电磁波在虚空中传播,如振荡电荷停止,变成静电场,已经产生的波还在继续传播,称为独立的存在,可以追寻变化的历史,与物质无异。
赫兹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速度等于光速

场和以太

电磁波是横波,与光速相同,麦克斯韦方程描述电的感应和光的折射,说明光学和电学可结合。电磁波和可见光的唯一差别是波长,可见光波长短肉眼可见。
场开始只是根据机械论理解现象的手段,但逐渐发现其本身就是理解相互作用的要点。场可以解释以前理论解释的所有现象,另外还能解释新的现象。唯一障碍是以太,解决办法似乎是承认空间无条件的可以传播电磁波。

力学框架

在一个旋转的房间中,力学定律不再成立,而地球就像这样的房间。力学描述必须有一个参照系,当说匀速运动时,必须说相对于选定的坐标系匀速运动。现在可以为力学定理加一个限定,与地球有关的参照系中力学定律成立。
力学定律成立的坐标系:匀速的火车,etc——惯性系,而惯性系是否真的存在则是个问题。
力学定律不成立的坐标系:转弯的火车,俯冲的飞机etc。
两个相对匀速运动的杆,对于不同的观察者来说,坐标不同,速度不同,但速度差为不变量,同一杆上的两个点距离是不变量,因此如果力学定律适用于一个坐标系,则可用于相对匀速运动的其他坐标系。力学法则相同,即经典力学变换法则。

以太和运动

非力学现象,如场相关的现象,是否也适用于经典变换?——相对论的起点
声音速度各个方向相同,在匀速运动的火车车厢中,也是如此;但对于地面上的观察者来说,火车中的声速因方向而不同,在运动方向上,高于标准;反方向低于标准。
这个观察是否适用与光?有两个步骤需要考察,1.车厢带着传播声音的空气一起运动,2.两个匀速运动的坐标系中观察的速度是通过经典变换联系的。
车厢是否携带以太?可能携带,可能飘过,可能是居中情况即携带一部分。如果携带,力学变换有效,光速会根据光源与观察者的相对速度而变化。实验证明,光速恒定,与光源运动情况无关。
那是车厢穿越以太吗?所有物体都在静止的以太海中运动。那么只有在以太海的静止坐标系中(绝对的静止或绝对的匀速),光各方向速度相同,而在相对以太运动的坐标系汇总,光速应该与测量的方向有关。如果这个假设正确,地球运动方向的光速应于另一面不同,迈克尔孙-莫雷实验证明,所有场现象包括光,与地球运动方向无关。以太丧失了一切性质,只剩下传播波。
1.光速与运动无关。2.匀速直线运动的坐标系中自然定律相同。
1.2实验均证明正确,矛盾?因为还隐含了一个假设,3.可以根据经典变换,将位置和速度从一个惯性系变换到另一个,唯一可能改变的是假设3。

时间,距离,相对论

新假设:所有相互匀速直线运动的坐标系中,光速相同,自然定律相同。(抛弃了经典变换)
房间内:中间发出的光同时到达两面墙;房间外:到达时间不同。——一个坐标系中的同时,在另一坐标系中不是同时的。
遥远的两个时钟如何同步?在两个时钟的中点,通过电视观察。在同一坐标系中可以做到时钟相互同步。
光速在所有惯性系中保持恒定,无法与经典变换调和。需要打破的观念和牺牲的假设:运动的时钟会改变节奏,运动的尺会改变长度,可以保持变换的法则。
经典变换对场现象无效。需要新的洛伦兹变换。麦克斯韦对于洛伦兹变换不变,就像力学对经典变换不变。
经典变换,有空间的变换法则,没有时间的。而相对论变换,有空间、时间、速度变换,在匀速运动中,自然定律也是一样的。

相对论和力学

相对论认为,所有自然定律对于洛伦兹变换不变,经典变换是洛伦兹变换的特殊情况,即两个坐标系相对速度非常小时。
外力与速度改变成正比,相对路:如果速度很大,不再成正比,极大的速度再加速需要极大的力。
力学:物质的惯性只取决于质量;相对论:取决于质量和速度,速度越快,越有一种抵抗改变的力。
实验发现衰变产生粒子具有极高速度,确实反抗外力作用。
质量和动能都反抗外力,是否所有能量都反抗外力呢?
相对论:是的,所有能量都反抗外力,所有能量有与物质相同的行为,质量也是能量,能量也是质量。
热铁比冷铁更重,电磁辐射有质量,恒星因辐射而失去质量。
经典物理中的两种实物,物质和能量,对应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相对论认为不再守恒,质量即能量,只有质能守恒一种。
那之前说热不是物质呢?能量的质量的证据只能间接获得,因为质量能量转化效率很低,三万吨水转化为蒸汽的能量有1g。

时间﹣空间连续统

杆上的位置,点,一维连续统。
二维连续统,平面。三维连续统,空间。
在一维杆上运动的石头,可以用一个动态的图像描述,也可以用时间轴加距离两个坐标轴描述,即一维空间上的运动,可以被二维时间-空间连续统描述。类似于描述温度的图表,是温度-时间连续统。从经典物理来说,二者等价。但从相对论来说不等价,或者说没办法分开。
对于某个事件,在两个相互匀速运动的坐标系的观察者,采用不同的空间坐标,但采用相同时间坐标(经典物理),时间是绝对的,静止像动态运动图像的变换具有客观意义。——低速下没问题。
在高速相对运动下,相对论认为,二维连续统分裂为一维连续统是任意行为,没有客观性。
推广之,世界是四维连续统,经典物理认为空间可以变化,时间绝对;相对论认为,高速运动的,两个坐标系,时间和空间都会相对改变,需通过洛伦兹变化转换。三维的动态世界,还是四维的静态世界?经典物理认为二者等价而取前者,相对论认为后者更方便,且也可以用前者,但是分裂为时间与空间没有客观上的意义,因为时间不再是绝对的了。

广义相对论

惯性系似乎只存在与理论中,现实中地球不是,太阳不是,没有地方是惯性系,从而可以使用物理定律。
经典物理不存在绝对的匀速直线运动,说某一个静止,另一个运动是无意义的。如果两个坐标系非匀速运动,可以说某一个静止,某一个在运动,绝对运动具有意义。
能否建立一种物理学,适用于任何坐标系,不仅是在相对静止或匀速运动的坐标系中有效(如果可以,日心说还是地心说,只是坐标系选择的不同)而同时也必须在惯性系这种特殊情况下得到已知的原有定律。——为所有坐标系建立物理法则的问题通过广义相对论解决,狭义相对论适用于惯性系。
假定越基本、越简单,用于推理的数学工具越复杂,从理论到观察越复杂越奥妙。
建立一个在所有坐标系中都有效的物理学,正规的理论会非常复杂,并强迫使用尚未用于物理的数学工具。如引力与几何之间的联系。

电梯内外

一个自由落体的电梯,下落过程中,松开一个物体。在电梯外观察者来看,电梯、物体以同样的加速度下落,保持相对静止,电梯内观察者看到,物体静止。如果电梯内的人轻推物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就像惯性系,只有一点与惯性系不同,这个物体不会永远运动,迟早会撞上电梯,电梯也迟早会撞上地面。一个时间和空间有限制的惯性系。
条件是加速度相对于电梯外的观察者必须保持不变,即引力必须相同,如果电梯像地球那样大,加速度会变化,就不成立,因此必须限制电梯的大小。
电梯外:运动符合牛顿定律,地球引力场作用下加速运动。电梯内:出生于电梯内的人会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个惯性系,定律具有简单的形式,引力场不存在。引力将两个坐标系联系起来,关键点在于引力质量等价于惯性质量。
有一个恒力向上拉的电梯。电梯外观察者:电梯内观察者处于绝对运动,力学定律不适用,但他们并没有发现。如果松开一个物体,会加速与地板相撞。加速运动,没有引力场。
电梯内的人:解释为引力场,认为电梯外的人观察到的也是一样。静止+引力场。
一束横穿电梯的光。电梯外观察者:光束到达电梯远端时,下落了一点,对于电梯内来说,光沿略弯曲线运动。电梯内观察者:引力场对光没有作用,光将在进入点的正对面到达墙壁。
但是有个错误,光携带能量,而能量具有质量,每一个惯性质量都受引力影响,因为惯性质量等价于引力质量。光束在引力场中弯曲,等同于被光速抛出的物体。电梯内观察者考虑了这点,将观察到与外部观察者一样的现象。引力场扫除了绝对运动。

几何和实验

具有欧几里得几何知识的二维人被放到了球面上,逐渐会发现欧几里得几何的不准确,足够大的同心圆,周长之比与半径之比不同。可能会调整物理,比如温度让直线变形,导致几何偏差。但最终会用新的几何来解释,明白自身世界是球体的二维表面。

广义相对论及其证实

场和物质

曾经的两大真实,场和物质。场的有效区域与物质突兀的分开,在哪里区分呢?物质有质量,场没有质量,只有能量。
但相对论提出,物质和能量并没有本质区别。场的能量密度小,物质能量密度高,二者是量的区别。而没有截然分割的表面。如电荷和电场没有明确的区分标准。
麦克斯韦场定律和引力定律是两套结构定律,在能量密度非常大的地方,即场的源头上,即电荷和物质上瓦解了。能否使在源头上、即能量密度高的地方也成立呢?场变成了唯一的真实。
这个设想还未完全实现。

小结

狭义相对论:只适用于惯性系,两大假设:物理性率在相互匀速直线运动的坐标系中有效,光速永远不变。推论:运动中的量杆与时钟性质与速度的关系,被实验证实;质量和能量的联系,质能守恒。
广义:不再局限于惯性系,为引力建立了结构定律,几何在描述中的重要性。
场的重要性,但还没有成功建立场的物理学,还是要假定物质与场都是存在的。

第四章

量子

连续性,不连续性

有些量可以连续变化,如煤矿的产出;有些量只能以最小单位变化,如人数。
随着测量精度的提高,连续量会变为基本量子,如沙子。
量子理论:有些被视为连续的量是由基本量子构成的。

物质和电的基本量子

物质质量的最小单位,原子的质量。电荷的最小单位,电子。
电子的总质量即总能量,是场的能量,最大强度位于极小的一个球内,外围能量很低。
分离电子的方法:加热,电热丝会放出电子;红热金属丝放进稀薄氢气中,金属丝将放出电子,得到预定的速度,撞击氢气,将之分成两个原子,也会剥离出一个电子。
核物理学:分裂原子核,剥离原子核中较重粒子,卢瑟福。

光量子

光电效应:紫色光是具有特定波长的光,能从金属上剥离电子,一部分光能被转化为逃逸电子的动能。
逃逸速度与光强无关,波动理论无法解释。
牛顿粒子的进化版:光量子理论,能量也是有量子的。光强增加,光量子变多,但每个光量子的能量不变,激发的电子速度不变。光量子的能量因颜色而异,能量与波长成反比。
每一种波长的光量子都不同,而电荷量子只有一种。但是抛弃了波长理论,波长概念也消失了,如何解释?光量子可以具有不同的能量。
波动:解释衍射,量子:解释光电效应。都能解释:直线传播。

光谱

太阳辐射包含连续光谱,电流通过某种气体会产生此元素的光谱,它是不连续的的。对应特定的波长,或特定能量的光子(而不是任意能量)。
发射光子后能量变低,即原子只能允许两个或多个确定的能级,形成多条光谱线—玻尔,解释元素光谱,即量子力学。
可见光光谱开始于紫色,结束于红色,可见光光谱中,光子能量总是紫色和红色光子能量之间。紫外线,X射线波长更短,如果要观察衍射,小孔间距必须更小。——晶体,可以作为小孔,观察衍射。
X射线到感光片:一个圆点;穿过晶体,会形成衍射。根据衍射图可以计算波长,知道波长,可以知道晶体结构。

物质波

德布罗意波:电子运动产生波,有固定的波长。实验证明,电子波的衍射,通过晶体,类似x射线的波长。

概率波

量子物理具有统计性质,有一半镭在1600年后衰变,但不知道哪些会衰变,无法知道具体粒子行为。与物质动力学有什么区别?物质动力是从个体定律得到的,就像人口普查,量子物理概率是直接得到的,无法描述个体,直接陈述决定集合的统计定律。
弦乐器的振动和辐射原子的类比,知道琴弦给定时刻的偏离就知道一切,是个函数,一维连续统,可以通过振动方程得到。类似的,某时刻电子出现在空间任意点的函数,为概率波,是三维连续统。两个粒子是6维连续统,以此类推。对场做描述,需要无限维的概率波。

物理学与真实

量子物理还是有二元理论,物质和场。

本章小结

posted @ 2022-05-24 21:03  cityfckr  阅读(27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