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项目(七)风险管理

文章来自 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56858 修改

系统化风险识别

通过标准来对风险进行分级

风险识别的主体,应该包含项目中的团队成员在内的各方干系人,而不只是项目经理。组织中的每个层级,都必须有意识地积极识别,并有效管理风险。系统化的风险识别,是一个反复进行的过程,应该从项目构思阶段开始,贯穿规划和执行的始终。
识别风险过程的主要输出,就是初始的风险登记册,包括已识别的风险清单,以及潜在应对措施清单。对于已识别的每个风险,都要评估其概率和影响,并进行优先排序。
风险评估标准表:
image

其中,风险概率是指每个具体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影响则是风险对于项目目标(进度、成本、范围、质量)的潜在影响。上图中是《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中给出的,风险对项目目标影响程度的评估量表,你可以对照量表来计算相应的风险指数,比如造成成本增加大于 40%、进度拖延大于 20% 的风险,属于最高影响程度级别,风险指数为 0.80。
你可以通过访谈或会议的形式来进行风险概率和影响的评估,参与人员包括熟悉相应风险类别的人员,以及项目外部的经验丰富人员。以下是一个风险登记册的示例:
image

冰山下的风险

没有人反馈风险,不代表没有风险, 风险需要你自己挖掘
识别出的风险越多,项目的风险就越低

执行中最大的风险,不是那些显而易见的风险,而是冰山下看不见的风险,往往才是最要命的。
通常,项目组中最坏的情况是,大家对项目里的风险避而不谈。原因可能是:

  • 缺乏风险的沟通渠道;
  • 提出来也没有用;
  • 老板会认为我没能力管好当前的项目/产品经理认为我的业务能力不合格
    项目经理一定不能脱离团队,如果没有群众基础,只是坐等着别人给你上报风险,那你的工作就远远没有做到位。
    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必须是一个优秀的“情报人员”,上至最高的项目发起人及组织各层决策者,下至项目最边缘的人群,比如外包、实习生、短期借调支持人员等,你都要跟他们建立广泛且深入的联系。
    你需要的是一颗真诚交流的心,去关注项目中的每个角色、每个成员的需求,理解他们的困难,愿意为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帮助他们去获得更大的成功,仅此而已。
    先去观察下,你的团队在吃饭的时候都会分成哪些群体。这些自然划分的群体中,哪些是你经常交流的?哪些是你缺少交流的?在工作之余,你要多关注下和你缺少交流的群体,抽时间和他们多吃饭多沟通,让自己站在他们的视角想问题。这样一来,很快你就可以扩展自己对于冰山下项目风险的理解。

风险的应对

需要为识别出的每个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对于发生概率很高的严重风险,一定要提前准备风险应对方案和危机应急预案,一旦风险和危机来临,应急预案就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的损失和危机的灾难。
比如双 11, 过年时, 出现业务故障后, 如何快速的处理? 需要你提前确定好处理步骤、责任人、预计时长,甚至是每一步的指令或脚本,以免在出现突发问题时,手忙脚乱导致出错。
在项目排期时,确保有相应的故障演练计划,做好充足的准备。也许有些风险预案永远也用不上,但是这并不是说它们是多余的。在风险降临的危机关头,它们的价值就会凸显出来。
在项目执行期间,已识别的风险会不断地变化,新的风险也会产生,你需要在每周的项目状态同步会议上,对风险进行再评估,并通过周期性的风险审查,来识别新的风险。

树立正确的风险观

治未病,建立系统性保健机制

事后不如事中控制,事中不如事前控制

经常做匿名的问卷收集或访谈(针对执行角色),定期做一场坦诚布公的复盘会,都是系统性保健的好方法。
调查问卷的方式,是项目经理了解团队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每个重要版本结束时,你都可以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大家的意见,其中有两个典型的问题:

  • 对这个版本研发过程的综合评分(包括迭代方式、工作量、工作压力、团队配合、时间管理等各个方面),这反映了过程满意度;
  • 对这个版本功能设计的满意度,即产品认可度。
    你要坚持在多个版本中反复使用,积累数据。这样一来,你就可以通过各个版本的数据变化,看到团队状态的起伏和健康度的走势。当团队对产品的发展方向产生疑虑或不认可,或是对过程中的管理方式或协作状态不满时,你要允许团队各抒己见,充分沟通表达。事先预防永远胜过事后纠正,如果你有意识地在团队中构建这样的常规反馈渠道,系统性风险提示和保健的作用就会逐渐发挥出来。

积极管理致命风险

致命风险我们无法去控制, 但是要做到心中有数

一旦致命风险真的发生,很可能会回天乏力。有经验的项目经理,可以从过往经历的失败中,敏锐地嗅到危险的味道。那么,项目经理可以做些什么呢?

  • 挖掘出这些致命风险,把它们变为可见的、可谈的。很多管理者非常关心执行中的风险,却对于这类致命风险讳莫如深,只留在自己脑子里,这样反而是最危险的。致命风险的挖掘,通常会让我们对于项目背景的理解更加透彻,并对那些影响到项目生死存亡的关键要事,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和规划部署。
  • 正视风险,不存侥幸心理。你要和发起人一起想办法,发动核心团队,合力去制定应对策略。
  • 在项目核心团队中,周期性地梳理和同步风险状态。
    在互联网领域,真正成功突围者大多都是一路坎坷,从各种致命风险中爬出来,九死一生。致命风险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警醒。加速构建核心能力,不断拓宽护城河,才是最根本的应对之道。
posted @ 2025-07-18 15:17  ChnMig  阅读(30)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