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周数据分析视频集--(业务)
数据分析和业务
(数据🐸引用了秦路的视频)
- 为什么业务很重要
- 市场营销指标
- 产品运营指标
- 用户行为指标
- 电子商务指标
- 流量指标
- 如何生成指标
- 业务的分析框架
- 市场营销模型
- AARRR模型
- 用户行为模型
1 为什么业务很重要

模型未动,指标先行。如果你不能衡量它,你就无法增长它。
指标
- 核心指标
- 好的指标是比率。 即有比较的指标。
- 好的指标能带来显著效果(变化)。 我的理解,好的指标可以比较准确的监测到公司运营的变化。
- 好的指标不应该虚荣。 比如某个指标大幅增长,其实背后是烧钱。
- 好的指标不应该复杂。指标是为了分析公司状况,指导未来而设立的,过于复杂,不利于使用这个指标。
2 市场营销指标
用户生命周期
不同业务划分的阶段不同:传统营销:潜在用户,兴趣用户,新老客户,流失客户。
用户价值
比如指数法,也得根据实际业务分析。
RFM模型:
- recent ,最近一次消费时间
- m,总消费金额
- F ,消费频率
- ⚠️时间周期。通过RFM就可以划分用户为多个类型。
用户分群:营销矩阵,根据价值,流失分类。
3 产品运营指标
AARRR(经典框架)
- 用户获取(最基础)
- 日应用下载量
- 日新增用户数(注册)
- 获客成本
- 一次会话用户数占比。
- 提高活跃:活跃用户占比(总用户数)。用户访问时间长度,用户平均访问次数(一天内/一段时间内)。
- 提高留存:用户在某个时间段使用产品,过了一段时间仍旧使用的用户,用户留存。
- 盈利获利
- 付费用户数量/占比(收入健康成都,占活跃用户比)
- ARPU:某段时间内每位用户平均收入,卖道具的游戏。
- 客单价
- LTV = ARPU*1/流失率 --经验公式
- 自传播
- k因子: 老带新的数量。用户数*平均邀请人数*邀请转化率。
- 用户分享率。
- 活动/邀请曝光量。
4 用户行为指标
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用户/客户,因此行为分析不同。
功能使用
功能使用率/渗透率: 使用某个功能的用户占占比。
用户session会话:
网站/app一次访问的整个过程。用户的行为轨迹(用户路径图),通过用户行为轨迹可以找到关键路径转化率。
5 电子商务指标
购物篮的分析
笔单价,一次订单的支出
件单价。
成交率--交易用户占笔
购物篮系数:连带率,比如买了婴儿奶粉顺带买了婴儿尿布。
复购率:一段时间内,多次消费的用户,占所有消费用户的比率。--衡量消费欲望
回购率:一段时间内(1月)消费过的用户x人,在下一段时间(2月)这些用户又进行了消费,那么回购率就是x除以1月总消费用户人数。--忠诚度。
6 流量指标
PV:浏览次数。一次访问请求。互联网早期的统计指标。
UV:一定时间内访问网页的人数。独立访客数。早期技术上通过cookie或IP。(微信上ip,cookie都是动态的,所以不准确)
访客行为
新老访客比
访客时间
访客平均访问页数。
访客来源:sem, seo, 外链。用手机还是PC机等等。
首页访客占比--引导是否好。
退出率:从该页退出的数量/进入该页的访问数。偏向产品页面设计。
跳出率:衡量各个落地页,营销页的页面。
如何根据需求生成指标
各个行业不同。遇到一个需求,思考如何去生成指标?方法就是:组合。
例子:
UV + 访客浏览网页的时长,可以组合成: 重度访问用户占比。(浏览app软件在5分钟以上的用户在所有访客中的占比)
通过"重度访问用户占比"这个指标,可以纵向(时间)上比较,用于app/网站的内容吸引力的变化分析。
建立业务分析框架
使用核心思维和指标+7个思维技巧+业务和指标。 用知识和技能来建立业务分析框架。
- 从指标的角度出发
- 从业务
- 从流程
市场营销模型

- 画出模型图
- 引入不同阶段的业务分析指标:
-
潜在客户转化率
新课付费转化率。
不同渠道注册转化率。
不同渠道新客转化率。
-
- 对每个指标,使用分析思维技巧。
- 比如不同渠道转化率的对比。就是对比法。
在1,2,3中都会用到思考方法:反向思维,发散思维,深度思维。
整个过程,就是结构化思维(模型图/流程图等等)-> 转化为可以用数据分析(带入业务指标) ->贴合业务(带入业务数据/非数据资料)
AARRR模型
二次激活环节,引入业务指标:
- 有效推送成功率
- 有效推送到达率
- 用户打开率
- 不同渠道/方式的推送激活的转化率。
根据后台得到的推送业务数据,制作图形用于分析,比如条形图(漏洞图):
还可以细分:
- 不同时间段的推送转化率比较。
- 根据比较结果,在转化率高的时间段进行推送。
- 逆向思维:有客户指定接受手机推送信息的时间段。
用户行为模型(内容平台)

比如 点赞/评论/收藏环节:
- 不同行为的用户活跃度占比
- 设计:内容指数
购物平台
比如进入了购物车:
- 不同商品类别的比较
- 不同价格档次的比较(象限法)
- 不同商品的下单支付率(漏洞法)
流量模型

如何应当各类业务场景
- 熟悉业务
- 应用3种核心思维:结构化,(数据公式化),业务化
- 画出业务流程框架,并逐步增加完善。
- 从局部开始
- 从小问题开始,然后组合。
- 归纳整理出对应业务环节的分析指标 。 (3,4项同步完成。)
- 检查,应用,修正
- 应用和迭代
数据管理
工作中30%是数据统计,70%是数据管理。
以下内容摘录自:<从零开始做运营入门篇(互联网公式)>
互联网产品的运营
1.流量建设:持续的大流量,有效的用户转化。
2用户维系:从用户到会员。
- 内容运营,不同互联网产品的内容不同,侧重点就不同。提高内容价值,制造用户粘性,活跃度。
- 用户运营,对不同类型用户,制定不同策略。
- 清楚用户构成/结构:性别,年龄层次,教育水平等等
- 了解用户规模,增长/衰退情况
- 用户的兴趣方向(尤其是社交平台)
- 掌握用户行为的数据。
- ⚠️开源,节流,维持,刺激---针对用户
- 向产品方提出建议,和产品方紧密合作。
- 活动运营:通过活动,短期内提升多个指标
运营入门3要素:
1 心态。和产品紧密合作,嘴要甜。
2.技能:执行力和沟通力是最基础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想象和创造力是高层的,数据敏感度需要慢慢积累。
3.思维。发散,逆向,结构的,附身的。--多听多问,多想多做。
内容运营
初级:
- 网站/产品有哪些内容--定位
- 内容从哪来---------来源
- 给谁看------------受众
- 内容要如何呈现-----展现机制
- 内容如何挑选------ 内容标准化
首要,网站定位+受众定位+运营目标
次要,内容来源
最次,内容的展现和质量标准。
活动运营,用户运营。
数据分析
核心的观点:
- 数据分析本身不在数据,在于分析
- 培养分析能力和数据敏感度,需要经验积累
- 数据表达出的含义和多种因素相关。要抛开预设立场,注意不同阶段不同类别的数据的重要程度是变化的。
数据的使用方法
- 掌握历史数据
- 从历史中找规律
- 通过规律预测未来
- 学会对数据进行拆解。
数据分析的误区
- 不要用单一数据评价全局
- 不要夸大偶然事件,认为会带来必然的结果
- 避免用结论推导原因: 发现数据的变化,希望找到原因,需要⚠️其中的逻辑关系和陷阱
运营数据作弊手法:
- 修改坐标轴数据单位
- 故意选择有利样本
- 不同的样本比较时,规模不相近,有太大差异。
跳出数据看数据
看数据其实是看产生这个数据的来源,互联网运营,数据来源都是人的行为,所以要跳出数据,看产生数据的人。
如何读懂人?
- 抛开预设立场
- 深挖用户行为(单位时间内的用户的持续行为)和系统事件(版本升级/服务器错误),然后去找出可能造成影响的动作和事件
- 换位思考
- 整合关键数据,对比历史数据,寻找结论
运行核心数据:
内容运营核心数据:
- 内容的展示数据:点击次数,页面蹦失率, 内容页面停留时间。。。
- 内容的转化数据:付费链接点击次数,付费成功次数,广告点击次数,二次转化成功率。。。
- 内容的粘性数据:RFM模型
- 扩散数据: 分享次数的数据
活动运营的核心数据:
例如一次分享邀请的活动:
- 分享渠道的质量(用来判断哪个渠道好)
- 受到邀请用户的注册成功率(判断活动质量和吸引力)
- 进行分享活动的老用户参与度(老用户分级,为不同级别的用户提供不同的增值服务)
用户运营核心数据:
(动态变化的,这里只是简单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数据)
- 注册相关数据
- 用户留存数据--用户登陆的时间,频率
- 用户活跃数据
- 付费数据
- 用户流失数据
以上是《从0开始学互联网运营初级篇》,整体粗粗看了一遍,
- 了解了什么是互联网运营,3个运营板块:内容,活动,用户。
- 了解了数据分析,其实分析的是产生这些数据的人的行为。
- 了解了产品和运营其实是密不可分的兄弟。需要紧密合作。
下一篇是进阶篇,暂时略过不看。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