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周数据分析视频集--(数据思维)

秦路的博客:https://ask.hellobi.com/blog/qinlu/6086  

  • 需要配合视频阅读。
  • 同时提供了初中级别的必读书单。

 

 

这是一门比较全面的数据分析入门课程。分为7个模块。

 

分析思维:

数据分析是为了解决企业的问题。不是为了分析而分析。

 

带着4个问题学习:

  1. 这个月KPI又没有达成,业务数据没有提示,为什么分析没有效果?
  2. 跑SQL的,天天给业务部分跑数据,何时是个头啊?
  3. 零零碎碎,什么是数据分析体现?道理懂,但都是碎片化
  4. 老板的心思你别猜,每次报告都不触及老板,他到底想要什么?

 

为什么七周?

数据思维,业务知识,Excel, 数据可视化,SQL, 统计学, Python。在工作中都很重要!

  • 一门交叉领域的学科
  • 用EXCEL可以完成基础的报告,也可以使用PYthon深入挖掘数据。
  • 决定数据分析师上限的是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工具(Excel, Python)。

 

数据分析的结构层次

底层数据的收集/产品端收集:

埋点(采集),收集网页端,产品端,客户端的数据,也包括第三方外部数据。

用户行为-原始数据

 

数据业务化/产品需要什么样的数据?

将收集的数据转化为可理解,可量化比较的业务数据。只有和业务本身结合才有价值。

原始数据-加工数据

 

数据可视化/产品的表现如何?

建立数据指标体系,监督和衡量数据指标。

加工数据-可视化数据/信息。bi

 

数据决策和执行/怎么让产品更好

数据分析师应当参与进去,提供建议。从数据中获得的洞察,要转化为策略,这就包括分析过程。

执行既包括策略的制定,也包括优化和改进。

可视化数据/信息-数据决策

 

数据模型/产品开始自动化和系统化的运营

类似发现了用户需求,然后把需求作成产品。

这是将策略制作成数据应用和产品,当发现数据中蕴含的规律,比如什么样的用户喜欢,什么样的商品会被购买,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更好,就尝试包这些作出系统

数据决策-数据产品/应用

 

数据战略/指导未来。

当积累了大量数据,模型,应用后,公司级别的数据体系形成了。

数据工具-数据体系/战略。

 

 

 

 每个概念都不是独立的:

  • excel+统计->分析工具库
  • sql+python->PyMysql
  • 可视化+python-> Matplotlib
  • 可视化+sql+python->Superset


 

 

数据分析思维

  • What: 三种核心思维
  • Why: 数据分析的思维技巧
  • How: 如何在业务时间锻炼分析能力

 

 三种核心思维

  • 结构化
  • 公式化
  • 业务化

 结构化

分析思路乱成一团?

使用电脑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工具(xmind)和类似金字塔分析图,小团队开会使用展板或标签等方法进行头脑风暴

  • 对最直观的问题或论点,进行归纳和整理
  • 对论点进行递进和拆分
  • 将论点完善,补充。

金字塔分析工具:

  1. 找核心论点,假设,问题,预测,原因
  2. 进行拆解:自上而下,将核心论点层层拆分成分论点,上下之间形成因果,依赖关系
  3. 各分论点,应相互独立,并完全穷尽思维。
  4. 验证,每个论点都要去验证,量化,用数据说话。

结构化也有缺点,因此用到公式化和业务化。

 

公式化

结构化是分析的思维,不够数据化,而且难免有发散的缺点。

 

 

 

 使用简单的加减乘除。把公式加入到思维导图中去。

 

 业务化(业务流程化)

 完成结构化和公式化解决不了的问题。即需要深入了解业务本身,才能考虑的充分。

 

 

 

 你的分析贴合业务吗?

  • 是否从业务方面的角度思考
  • 真的分析出原因了吗?
  • 能不能将分析结果落地

 

 数据是某个结果的体现,不代表原因。必须用业务思维去分析。

 数据分析要和业务走的近一点。

 换位思考,我是用户,则。。

 

 


 

数据分析的思维技巧

  • 象限法: 2个纬度,分成4个象限。3个维度,3d。
    • 核心:策略驱动的思维
    • 优点:直观,清晰,对数据进行人工的划分。划分结果可以直接应用于策略。
    • 须知:按中位数,平均数,或经验分,都可以。
  •  多维法:  
    • 核心:精细化驱动
    • 优点: 处理大数据量,维度丰富且复杂的数据,维度过多会消耗不少时间。
    • 对不同维度进行交叉分析时,注意辛普森悖论
    • 应用:只要数据齐全,丰富。
  •  假设法:
    • 启发式思考的方式。
    • 优点,没有直观数据或线索时,先假设一个点,然后再验证,判断,得到一个结论。
  • 指数:把开放的数据,更细分的数据化。
    • 线性加权指数(设计权重)
    • 反比例法。用月消费次数的增长比率,来计算用户忠诚度。数据收敛到0和1.
    • log法
    • 核心: 目标驱动的思维
    • 目前驱动力强, 直观。对业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一旦设立指数,不要频繁变动。
    • 应用:将无法利用的数据加工成可利用的数据。
    • ⚠️:指数无统一标准,更依赖业务经验的加工。
  • 二八: 抓重要的指标,只有2成的数据是有用的,老板只看topN的数据。 和业务/kpi紧密关联。
    • 但有些时候,仍然不能放弃全局,否则会让思路变狭隘。
  • 对比:好的 数据指标,一定是比例/比率,一定会用到对比。
    • 各种方法,途径的对比:竞争对手,类别,特性,时间同比,转化,前后变化。
    • 通过对比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
    • 可以和其他思维技巧结合使用。
  • 漏斗:一个过程的思维方法: 展现-点击-访问-咨询-订单。
    • 单一的漏斗分析无用,必须结合其他思维方法。比如对比。

简单的技巧,无需 统计知识,性价比较高的技巧

 

 


 

 

如何锻炼数据分析思维

获得一个案例,首先要看他的数据,来源是否是真实的。

比如啤酒和尿布的故事,美国沃尔玛超市,发现很多父亲带婴儿买尿布,便在尿布旁放上啤酒。于是啤酒大卖。

分析:

  • 反向思考,那么买啤酒的人会买尿布吗?   
  • 发散思考,尿布旁边摆放其他商品是更好?啤酒是否是更好的选择?比如放上婴儿奶粉是不是更好一些?
  • 深度思考,怎么摆放的啤酒?部分还是全部品类?
  • 场景型的摆放是否比品类摆放更好?超市经营者都是傻瓜吗,现在的超市还是品类的摆放。
  • 结论这是一个虚假的故事,因为没有数据。

通过上面的3种思维思考,以及更多思考,会发现这个故事真实性很低,假的!。

 

在生活中保持好奇心

工作中多问为什么?

  • 为什么领导/同事不认同这个分析?原因?        (追根究底)
  • 如果我的职位比现在高两级,我会去怎么分析?(换位思考)
  • 让我再次分析一年前的案例,我怎么做改进?     (复盘分析)
  • 我的历史分析中,能用3个核心思维去优化和迭代吗? (结构化,数据/公式化,业务化)

 

 


 

成为数据分析师怎么学?

业务思维80 (满分100)

核心竞争力。老板很重视。

 

数据能力60  (合格)

数据敏锐度,统计知识等,长期锻炼的能力。

主要是应用为主的。这和人工智能专家不一样。

 

工具技巧40分(入门)

各类技术和编程很好用,但在职场初级,价值不大。(入门即可,在工作中至少半年,并不断踩坑后才能算熟练!)

 


 

学习方法:

  1. 分阶段,有重点。
  2. 带目的/问题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3. 温故知新,记笔记
  4. 输出,博客,讲给别人,解释清朝。

 

 

 

 

 

 

 

 

 

 

 

 

 

 

 

 

posted @ 2019-12-23 10:55  Mr-chen  阅读(317)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