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总结

本书是王小波的杂文集,封面是蒙克的《呐喊》,很灵魂。
人到中年的王小波,深感肩负社会重任,不能再像他年轻的时候那样做沉默的大多数人,只顾自己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借着蒙克的恐惧符号,发出内心的呐喊,打破沉默,呼吁大众明辨是非,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不同于《黄金时代》里的风格,本书没有一点“小和尚”作风,全书观点犀利,笔调幽默,语气真诚,给人力量。

开篇就渲染了一个凄凉的画面

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当时我是个年轻人,但是我害怕这样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我看来,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看到这段话时,总觉得似曾相识,想起了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里的“我已经老了……”,看到后面王小波揭示了《情人》对他终身受益,影响了他的行文风格,豁然开朗。

一个人倘若需要从思想中得到快乐,那么他的第一个欲望就是学习。而能够带来思想快乐的东西,只能是人类智慧至高的产物。比这再低一档的东西,只会给人带来痛苦;而这种低档货,就是处于功利的种种想法。

要想明辨是非,我们就得以史为鉴,但是历史浩如烟海,正史野史又真假参半,也不见得百分之百客观,有没有更简单粗暴直接的方式?有的,亚里士多德就觉得,艺术比历史更真实。
我们可以去欣赏人类文明几千年的艺术瑰宝,无论是建筑、雕塑、绘画、音乐、戏剧、诗歌、小说等等,都可以,他们比书面记载的历史更真实、深刻、震撼。

同时,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我们还能缓解人生痛苦(这是叔本华说的,我也觉得很有道理哈哈哈哈哈哈)

为什么欣赏艺术可以缓解痛苦?
因为过多的欲望是我们的痛苦来源,而人在欣赏真正的艺术的时候,内心是非功利、不带欲望的。

艺术的真谛就是要使人感到好,甚至是完美无缺。传授科学知识可以直接告诉你各种法则,而艺术修养是无法传授的,只能潜移默化。其实文学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一点文学和艺术修养也没有,他会觉得任何作品对他来说都很满意。

所以,遇到无知的傻X时,没必要较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给足傻X尊重,让他觉得他很厉害,然后,继续做自己就行,毕竟人生的乐趣和终点都不同。

回到正题,通过各种幽默反讽,王小波时刻在告诉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不媚俗,不人云亦云,要独立思考,永远对世界持有好奇心,做个有趣的人。就是这样,喵~

posted @ 2021-01-16 16:40  雪山飞猪  阅读(30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