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美文随笔
成语故事

导航

 

2014年4月17日

摘要: 现代人的友谊很坚固又很脆弱。它是人间的宝藏,需要我们珍爱。 友谊的不可传递性,决定了它是一部孤本的书。我们可以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友谊,但我们不会和同一个人有不同的友谊。友谊是一条越掘越深的巷道,没有回头路可以走的,刻骨铭心的友谊也如仇恨一样,没齿难忘。 友情这棵树上只结一个果子,叫做信任。红...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4-17 13:12 chengyugushi2 阅读(211)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 天放亮,江滨公园里人越来越多。我埋头慢跑,晨练的人以及路人游人纷纷擦肩而过。忽然,前方不远处有一陌生中年男子向我招手,互不熟识的晨练者相互打个招呼是常有的事,我连忙回应一个招手。正想继续我的慢跑,却见他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向我这边走过来,分明是有话要和我说,我的脚步停了下来。他走到我跟前开腔了:“又...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4-17 13:11 chengyugushi2 阅读(179) 评论(0) 推荐(0) 编辑
 

2014年4月11日

摘要: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4-11 21:49 chengyugushi2 阅读(1234)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 一个人命里不见得有太太或丈夫,但绝对不可没有朋友。即使是荒岛上的鲁滨逊,也不免需要一个“礼拜五”。一个人不能选择父母,但是除了鲁滨逊之外,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照说选来的东西,应该符合自己的理想才对,但是事实又不尽然。你选别人,别人也选你。被选,是一种荣誉,但不一定是一件乐事。来按你门铃的人很多,岂能人人都令你“喜出望外”呢?大致说来,按铃的人可以分为下列四型:第一型,高级而有趣。这种朋友理想是理想,只是可遇不可求。世界上高级的人很多,有趣的人也很多,又高级又有趣的人却少之又少。高级的人使人尊敬,有趣的人使人喜欢,又高级又有趣的人,使人敬而不畏,亲而不狎,交接愈久,芬芳愈醇。譬如新鲜的水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4-11 21:47 chengyugushi2 阅读(136) 评论(0) 推荐(0) 编辑
 

2014年4月8日

摘要: 尊重孩子的妈妈才能培养出懂得自尊的孩子。 一位中学生告诉我,一种带锁的日记本在他们班里几乎人手一册,目的是为了防范父母翻看日记。 孩子向最亲的父母锁住自己,这一颇为残酷的现象令人深思。孩子之所以给日记上锁,是因为父母不能尊重他们的隐私;而父母则自有一番道理,实在不了解应当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这其中的问题就出在如何互相了解上。父母与孩子虽然有着与生俱来的亲情,但毕竟相差几十岁,彼此之间有天然的“代沟”;跟孩子做朋友,靠真诚赢得孩子的信任是唯一的途径。 许多孩子常常向“知心姐姐”“状告”父母:“妈妈爸爸老偷看我的日记或私拆同学给我的信,我十分气愤,可又不知道怎么办。” 我告诉他们,在你的...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4-08 22:43 chengyugushi2 阅读(170)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 聪明的妈妈与其做一个高明的说者,不如做一个高明的听者。 我有一个孩子。30岁时我生下他,起名叫李悦。儿子出生时,我从下乡插队、工作的吉林白城地委调回北京,跨入了我从小向往的中国少年报社的大门。我非常珍惜这个工作的机会,因为不是所有的知青都能实现自己童年的梦想。 为了全身心地工作,我把1岁零8个月的儿子送进幼儿园全托,每周只接一次。 孩子从幼儿园回来,总是说:“妈妈,咱们谈谈话。”有一次,竟然哭着向我请求:“妈妈,我知道你很忙,没时间陪我在家,可你能不能把我转到每天都能回家的幼儿园?” 我没能满足他的请求,我和我丈夫常常出差,没有时间照顾他。 每次孩子回家,总是兴致勃勃地给我讲幼儿园...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4-08 22:42 chengyugushi2 阅读(120) 评论(0) 推荐(0) 编辑
 

2014年4月7日

摘要: 其一、太爱拔尖。 有位女士,混了几十年,最后连“战友”带“发小”,全弃她而去了。她优秀是优秀,成功是成功了,可是寂寞难当。为啥?就是太拔尖。 人都喜爱身边朋友平和与善解人意。将心比心,谁喜欢总是居人之下?谁喜欢咄咄逼人的朋友?而这位女士,偏爱在朋友圈中拔尖,处处证明自己一枝独秀。 因为才貌双全,她自小习惯俯视他人,聚会时,滔滔不绝,好像聚会是她一个人展示的社交舞台;她有了困难,别人必得有求必应;别人的困难,她却是不闻不问。原来总有厚道的朋友,出于友情乐于为她付出,时间久了,谁也不甘心“侍候”她一辈子。 保持平和与谦虚,才是合适的处世之道。 其二、自作主张,策划他人生活。 有的朋...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4-07 14:47 chengyugushi2 阅读(149) 评论(0) 推荐(0) 编辑
 

2014年4月5日

摘要: 我说:等我老了…… 老人告诉我:别等,你现在就可以。 据说杨绛在饮食上很节制,少吃油腻,喜欢买了大棒骨敲碎煮汤,再将汤煮蔬菜,每天一小碗。她还习惯每日早上散步、做大雁功,时常徘徊树下,呼吸新鲜空气。 这种节制、缓慢、从容、自然、优雅的生活我好羡慕,等我老了,也要这般体恤自己,又不暴殄天物,看似活得小小的,其实没挂碍,很开阔。 你现在就可以啊!买大棒骨很难吗?细嚼慢咽很难吗?亲近花草树木,换掉体内的浊气很难吗? 是很难,我怎么能耐着性子等待大棒骨在锅子里“咕嘟咕嘟”?像品茶那样小口小口地喝汤?散步的时候如果心不“散”,我体会不到散步的妙处是不是?我想呼吸新鲜空气,可是哪里能找到那么...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4-05 15:24 chengyugushi2 阅读(171) 评论(0) 推荐(0) 编辑
 

2014年4月2日

摘要: 为了写国子监,我到国子监去逛了一趟,不得要领。从首都图书馆抱了几十本书回来,看了几天,看得眼花气闷,而所得不多。后来,我去找了一个"老"朋友聊了两个晚上,倒像是明白了不少事情。我这朋友世代在国子监当差,"侍候"过翁同龢、陆润庠、王垿等祭酒,给新科状元打过"状元及第"的旗,国子监生人,今年七十三岁,姓董。 国子监,就是从前的大学。 这个地方原先是什么样子,没法知道了(也许是一片荒郊)。立为国子监,是在元代迁都大都以后,至元二十四年(1288年),距今约已七百年。 元代的遗迹,已经难于查考。给这段时间作证的,有两棵老树:一棵槐树,一棵柏树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4-02 21:40 chengyugushi2 阅读(262) 评论(0) 推荐(0) 编辑
 

2014年4月1日

摘要: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4-01 14:39 chengyugushi2 阅读(843) 评论(0) 推荐(0)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