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和班级

19数理综合班

成绩

 

姓名

学号

04131

课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

实验名称

网络基本认知(1)--网络基础知识

  1. 理解和掌握有关网络的概念、分类、组成等基本知识。
  2. 通过使用网络,了解a网络的基本功能。
  3. 网络性能对网络使用者来说至关重要,理解影响网络的使用有关因素。
  4. 通过对互联网的认知,从某一方面探讨对《互联网+》中的+”理解,并谈一谈您的想法。

(宋体小四或五号,间距1倍或1.5倍,字数不少于壹千字)

  1. 简述网络的定义、功能、分类、组成等概念。

答:

网络的定义:是一个将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与线路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功能:1.数据通信  2.资源共享(硬件、软件、数据) 3.分布式处理 4.提高可靠性5.负载均衡

分类:

1.按分布范围分: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WAN;个人区域网;

2.按交换技术分: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3.按拓扑结构分: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

4.按使用者分:公用网:如移动、联通、电信运营商;专用网;

组成:

1. 组成部分:包含硬件、软件、协议。

2.工作方式:按照工作方式将计算机网络分为边缘部分以及核心部分。

边缘部分:用户直接使用,用于通信、资源共享等;

核心部分:为边缘部分服务。

3.功能组成:按照功能组成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①. 通信子网:实现数据通信;

②. 资源子网: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处理。

2.简述网络性能的衡量指标。

答:衡量计算机网络的指标有以下七个:

  1. 速率:数据的传输速率,它也称为数据率(data rate)或者说是比特率(bit rate),单位b/s , kb/s, Mb/s , Gb/s等,当提到网络的速率通常是指额定速率或标称速率 。
  2. 带宽:最初指的是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是赫兹,在计算机网络这里是数字通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最高的速率),单位:bit/s 。
  3.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者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是现实中网络的一种测量 (真实值),但是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限制。单位:bit/s 。
  4. 时延:指数据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也称为延迟或迟延。网络的时延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①.传输时延(发送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计算公式: 发送时延 = 数据块长度(bit) / 信道带宽(bit/s)

②.传播时延:传播链路上,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计算公式: 传播时延 = 信道长度(米) / 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

③.处理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组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④.排队时延:在结点内部,结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延(通常取决于网络中当时的通信量)。

  1. 时延带宽积:在一段时间内,在媒体上正在传播的比特数,带宽相当于导线的截面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计算公式: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x 带宽
  2. 往返时间RTT:双向交互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包括中间结点的处理时延、排队时延以及转发数据时的发送时延。
  3. 利用率:分为信道利用率和网络利用率两种:

①.信道利用率:指出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有数据通过的。

②.网络利用率: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3.列举您感兴趣的有关课程的话题。

答:本人比较感兴趣的是课程中的网络安全问题。例如在计算机面对主动攻击如篡改、恶意程序什么的是如何检测并防护的。还想知道路由器、光猫等东西的工作逻辑,这样在平时生活中碰到网络的问题会有思路解决。

 

 

 

 

 

1.列举教室环境中所用到的网络硬件,陈述其作用。

--有关网络硬件:设备、接口、介质

  1. 教师机:是教师使用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师不仅与其它媒体设备相边,而且通过网络设备与学生机相连。教师通过教师机能够组织教学活动,控制教学进程。 
  2. 学生机:是学生使用的多媒体计算机。学生通过网络设备与其它计算机相连,既可以访问本地资源又可以访问外部网络资源。 
  3.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控制面板和电子教室(广播软件)。控制面板能够控制各媒体设备之间的切换;电子教室能够实现教学演示、视频广播和集体讨论等教学功能。 
  4. 接口多为usb接口,主要实现主机和显示屏、输入设备连通。
  5. 介质:网线是网络连接设备之间的物理通路,还有校园网的无线连接。

 

2.通过网络,学习双绞线的制作过程,特别指出关键步骤。

--准备:五类双绞线;水晶头(RJ-45头) ;压线钳;双绞线连通测试仪;

--过程:

  1. 准备好5类线、RJ 45插头和一把专用的压线钳。
  2. 用剥线器或压线钳的剥线刀口将5类线的外保护套管划开(小心不要将里面的双纹线的绝缘层划破),刀口距5类线的端头至少2厘米。
  3. 将划开的外保护套管剥去(旋转、向外抽),露出5类线电缆中的4对双绞线(长约2~ 3厘米)。
  4. 按照EIA/TIA- 568B标准和导线颜色将导线按规定的序号排好。(白橙 橙色 白绿 蓝色 白蓝 绿色 白棕 棕色)
  5. 将8根导线平坦整齐地平行排列,导线间不留空隙。
  6. 用压线钳的剪线刀口将8根导线剪断。请注意:一定要剪得很整齐。剥开的导线长度不可太短(12mm~14mm) ,可以先留长一些。不要剥开每根导线的绝缘外层。
  7. 将剪断的电缆线放入RJ-45插头试试长短(要插到底),电线的外保护层最后应能够在RJ-45插头内的凹陷处被压实。反复进行调整并确认线序。
  8. 在确认一切都正确后(特别要注意不要将导线的顺序排列反了),将RJ-45插头放入压线钳的压头槽内,准备最后的压实。
  9. 双手紧握压线钳的手柄,用力压紧。请注意,在这一步骤完成后,插头的8个针脚接触点就穿过导线的绝缘外层,分别和8根导线紧紧地压接在一起。
  10. 完成

 

--测试:

在双绞线制作完成后,一般 都要使用专门的网线测试仪来断定连通性,并且单人就能完成。

使用网线测试仪时,将网线两端的水晶头分别插入主测试仪和远程测试端RJ-45端口,将开关开至“ON" (S为慢速档) ,主机指示灯从1G逐个顺序闪亮,表示网线连接没有问题。如果网线中有几根导线发生断路,则主测试端和远程测试端相应线号的指示灯就会不亮。

 

3.通过对互联网的认知,从某一方面探讨对《互联网+》中的“+”理解,并谈一谈您的想法。

首先得了解互联网+的含义,互联网+是指在创新2.0(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的创新形态)推动下由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也是在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由互联网形态演进、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这个+后面可以包含许多的传统产业,如经济、金融、智慧城市、医疗、交通等,而本人平时最了解熟悉的同时也是接触最多的是教育相关的,因此接下来从教育方面浅谈一下互联网+。即“互联网+教育”。

第一代教育以书本为核心,第二代教育以教材为核心,第三代教育以辅导和案例方式出现,如今的第四代教育,才是真正以学生为核心。而当今的“互联网+教育”正在让中国迈向第四代教育。

从直观上来看,互联网加教育的模式应是将互联网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创建了一种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互动的新型教育方式。互联网的一些优点如不受空间限制进行信息交换、且这种交换具有互动性、其使用成本低、使用者众多等让我们的教育行业在其帮助下助力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的提高。

本人也是互联网加教育的受益人,高中时期学校曾运用一个系统,通过大数据将每个学生的错题收集起来,对其知识薄弱点进行分析,准确发现问题,这样也方便老师有效讲解,这对当时准备高考的我们起到了极大的帮助,相当于省下了许多整理错题的时间。

而也正是得益于互联网加教育的发展,疫情当下的我们才能实现“停课不停学”,才能实现隔离在家中也能跟上学校的课程,同时网络上的许多教育资源也是我们学习的一大助力,比如你可以在mooc上听到各个高校的各类课程,十分有利于课程的学习。

互联网+教育,这其中的“+”代表着跨界,也就是破界,相当于对传统的教育实行变革,利用互联网的优点对传统的教育行业做出变革,如实行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以更好地实现家校联合、通过智能互联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以求取一定的教育公平、在疫情的情况下大规模实行线上教学等等,使其与互联网重塑融合。

互联网+教育,也就是教育信息化,并非简单做技术的“+”。人们期待技术带来更多“溢出效应”,通过创新让“育”的分量更重,推动实现从教书到育人的转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兴趣进行个性化的培养,传统的方式只能实现定性分析,无法定量研究,而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利用精确的数据分析,可为教育决策提供参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和互联网平台,使得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融合,利用互联网具备的优势特点,创造新的发展机会。“互联网+”通过其自身的优势,对传统行业进行优化升级转型,使得传统行业能够适应当下的新发展,从而最终推动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