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接字、UDP通信、TCP通信、TCP/IP协议簇

一、套接字(socket)

  1.英语单词socket:n.插座;穴;v.插入插座

  2.套接字就是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的组合,是通过传输层进行通信的。IP指定电脑,端口指定某一具体APP。

  3.套接字类型:

    流式:SOCK_STREAM,基于TCP;

    数据报式:SOCK_DGRAM,基于UDP;

    原始式:SOCK_RAW。

二、UDP通信实例

1.综述

  UDP貌似可以不区分服务端和客户端,因为代码是一样的,服务端可发可收,客户端亦可发可收。

  发送端要先建立套接字,然后设置地址信息,就可以发送了;接收端要先建立套接字,再设置地址信息,再bind,就可以接收了。

2.具体实现

 1 #pragma comment(lib,"ws2_32.lib")  //链接该库,也可在工程属性中手动设置,但是麻烦。
 2  /*发送消息(Qt控件):每次发送时都要建立套接字,发完再关闭,下次发时重新建立,这是应该不合理的,但是不这样好像也会出错,为了省事就先这样了。*/
 3 WORD wVersionRequested; //用来指定WinSock库版本
 4 WSADATA wsaData; //指向WSADATA的指针,包含WinSock库版本的有关信息
 5 int err;  
 6 wVersionRequested = MAKEWORD( 2, 2 ); //定义套接字的版本号,高低字节都是2
 7 err = WSAStartup( wVersionRequested, &wsaData );//创建套接字
 8 
 9 //创建套接字失败处理,err=0则成功
10 if ( err != 0 ) 
11 {
12   textEditShow->append("发送失败!");
13   return;
14 }
15 if ( LOBYTE( wsaData.wVersion ) != 2 ||HIBYTE( wsaData.wVersion ) != 2 ) 
16 {
17   WSACleanup( );
18   textEditShow->append("发送失败!");
19   return ; 
20 }
21 
22 SOCKET typeOfSocket = socket(AF_INET, SOCK_DGRAM, 0);/*创建套接字类型,SOCK_DGRAM是UDP*/
23 
24 SOCKADDR_IN addrInfo; //地址相关信息
25 addrInfo.sin_family = AF_INET; //选择地址族,2
26 addrInfo.sin_addr.S_un.S_addr = inet_addr("192.168.0.11");//接受端的IP地址
27 addrInfo.sin_port = htons(5555);//接收端的端口号,与接收端的接收函数里指定的它自身的端口号一样。
28 
29 QString textOfQString=textEditWrite->toPlainText(); //得到编辑框的文本
30 char* textOfChar=""; //发送的文本
31 QByteArray textOfByteArray=textOfQString.toLocal8Bit();
32 textOfChar=textOfByteArray.data();
33 
34 sendto(typeOfSocket, textOfChar,strlen(textOfChar)+1, 0,(SOCKADDR*)&addrInfo,sizeof(SOCKADDR)); //往接收端发送消息
35 
36 closesocket(typeOfSocket); //关闭套接字
37 WSACleanup();  /*对每一个WSAStartup函数的成功调用(即成功加载WinSock库)都要有一个WSACleanup来释放资源,终止使用WinSock库*/
38 

  /*接收消息:新建了一个线程,写的是死循环,专门收消息,也是每次都新建连接,跟发送一样,应该不太合理。*/ 39 WORD wVersionRequested; //用来指定WinSock库版本 40 WSADATA wsaData; //指向WSADATA的指针,包含WinSock库版本的有关信息 41 int err; 42 wVersionRequested = MAKEWORD( 2, 2 ); //定义套接字的版本号,高低字节都是2 43 err = WSAStartup( wVersionRequested, &wsaData ); //创建套接字 44 45 //创建套接字失败处理,err=0则成功 46 if ( 0 != err ) 47 { 48   WSACleanup( ); 49   return; 50 } 51 if ( 2 != LOBYTE( wsaData.wVersion ) ||2 != HIBYTE( wsaData.wVersion ) ) 52 { 53   WSACleanup( ); 54   return ; 55 } 56 SOCKET typeOfSocket = socket(AF_INET, SOCK_DGRAM, 0); //创建套接字类型,UDP 57 //地址相关信息 58 SOCKADDR_IN addrInfo; 59 addrInfo.sin_family = AF_INET; 60 addrInfo.sin_port = htons(8888); 61 addrInfo.sin_addr.s_addr = htonl(INADDR_ANY); //IP 62 63 char textOfChar[100] = ""; //收到的文本 64 int iSizeOfChar = 0; 65 int iAddrLen = sizeof(addrInfo); 66 67 if(bind( typeOfSocket, (SOCKADDR FAR *)&addrInfo, sizeof(addrInfo))!=0)/*若绑定失败,结束循环不再接收*/ 68 { 69   closesocket(typeOfSocket); //关闭套接字 70   WSACleanup(); 71   break; 72 } 73 74 if(!((iSizeOfChar=recvfrom (typeOfSocket,textOfChar,100,0,(SOCKADDR FAR *)&addrInfo,&iAddrLen))==SOCKET_ERROR)) //成功接收 75 { 76   textOfChar[iSizeOfChar] = '\0'; //字符串终止 77   gText=QString::fromLocal8Bit(textOfChar); 78 } 79 80 closesocket(typeOfSocket); //关闭套接字 81 WSACleanup();

 

三、TCP通信

1.综述

  TCP要区分客户端和服务端,因为两端的代码不一样,客户端和服务端应该也都是可发可收的,要先运行服务端,再运行客户端。

  服务端先建立套接字,再设置地址信息,再bind,再listen,再accept;客户端要先建立套接字,再设置地址信息,再connect,然后就可以收发了。

  bind:绑定建立的套接字和本地地址信息,将二者关联起来;

  listen:监听客户端,规定队列长度;

  accept:若有连接请求则接收连接请求;

  connect:建立连接,出错则会阻塞,三次握手就是在这里,不是这个函数能三次握手,而是这个函数通知系统进行三次握手。

2.TCP通信编程步骤如下:

  服务器端先建立套接字(把上述UDP编程中建立套接字的SOCK_DGRAM换成SOCK_STREAM),然后绑定(bind)并监听(listen),然后用 accept()等待客户端连接;
  然后客户端建立套接字,连接(connect)服务器,连接上后使用 send()和 recv(),在套接字上写读数据,直至数据交换完毕, closesocket()关闭套接字。
  再然后服务器端有客户端连接,建立一个新的套接字,自身重新开始等待连接。该新产生的套接字使用 send()和 recv()写读数据,直至数据交换完毕, closesocket()关闭套接字;

四、TCP、UDP、TCP\IP协议簇区别

  1.TCP/IP协议是一个协议簇,里面包括很多协议。之所以命名为TCP/IP协议,因为TCP,IP协议是两个很重要的协议,所以就用他两命名了。TCP/IP协议集包括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网络访问层。

应用层包括: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万维网的基本协议;
      文件传输(TF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远程登录(Telnet),提供远程访问其它主机功能,它允许用户登录internet主机,并在这台主机上执行命令;  
      网络管理(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该协议提供了监控网络设备的方法,以及配置管理,统计信息收集,性能管理及安全管理等;
      域名系统(DNS),该系统用于在internet中将域名及其公共广播的网络节点转换成IP地址;
网络层包括:    
    Internet协议(IP) ;
    Internet控制信息协议(ICMP);
    地址解析协议(ARP);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  
网络访问层:

  网络访问层又称作主机到网络层(host-to-network).网络访问层的功能包括IP地址与物理地址硬件的映射,以及将IP封装成帧.基于不同硬件类型的网络接口,网络访问层定义了和物理介质的连接.
以上介绍并不完善。

 

2.TC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在收发数据前,必须和对方建立可靠的连接,先建立连接再说收发消息的事。

  一个TCP连接必须要经过三次“握手”才能建立起来,其中的过程非常复杂,简单说:主机A向主机B发出连接请求数据包:“我想给你发数据,可以吗?”,这是第一次对话;主机B向主机A发送同意连接和要求同步(同步就是两台主机一个在发送,一个在接收,协调工作)的数据包:“可以,你什么时候发?”,这是第二次对话;主机A再发出一个数据包确认主机B的要求同步:“我现在就发,你接着吧!”,这是第三次对话。三次“对话”的目的是使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同步,经过三次“对话”之后,主机A才向主机B正式发送数据。

  (文章部分转载http://zhangjiangxing-gmail-com.iteye.com)
  TCP建立连接要进行3次握手,而断开连接要进行4次,具体就不说了。


3.UDP协议(User Data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1) UDP是一个非连接的协议,传输数据之前源端和终端不建立连接,当它想传送时就简单地去抓取来自应用程序的数据,并尽可能快地把它扔到网络上,发出去收不收得到就不管了。在发送端,UDP传送数据的速度仅仅是受应用程序生成数据的速度、计算机的能力和传输带宽的限制;在接收端,UDP把每个消息段放在队列中,应用程序每次从队列中读一个消息段。
(2) 由于传输数据不建立连接,因此也就不需要维护连接状态,包括收发状态等,因此一台服务机可同时向多个客户机传输相同的消息。
(3) UDP信息包的标题很短,只有8个字节,相对于TCP的20个字节信息包的额外开销很小。
(4) 吞吐量不受拥挤控制算法的调节,只受应用软件生成数据的速率、传输带宽、源端和终端主机性能的限制。
(5)UDP使用尽最大努力交付,即不保证可靠交付,因此主机不需要维持复杂的链接状态表(这里面有许多参数)。
(6)UDP是面向报文的。发送方的UDP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在添加首部后就向下交付给IP层。既不拆分,也不合并,而是保留这些报文的边界,因此,应用程序需要选择合适的报文大小。
我们经常使用“ping”命令来测试两台主机之间TCP/IP通信是否正常,其实“ping”命令的原理就是向对方主机发送UDP数据包,然后对方主机确认收到数据包,如果数据包是否到达的消息及时反馈回来,那么网络就是通的。

4.小结TCP与UDP的区别:
  a.基于连接与无连接,有连接1对1,无连接1对多,面向连接和面向报文;
  b.对系统资源的要求(TCP较多,UDP少);
  c.TCP保证数据正确性,可靠;UDP可能丢包,不可靠;TCP保证数据顺序,UDP不保证。

posted on 2017-08-22 16:37  chakyu  阅读(419)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