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面试题(二)
一、我现在有一个程序,发现在windows上运行很慢,怎么判断是程序存在问题还是软硬件系统存在问题?
参考答案:
1.检查系统是否有中毒的特征
2.检查软/硬件的配置是否符合软件的推荐标准
3.确认当前的系统是否是独立,即没有对外提供什么消耗CPU资源的服务
4.如果是C/S或者B/S结构的系统,需要检查是不是因为与服务器的连接有问题,或者访问有问题造成的
5.在系统没有任何负载的情况下,查看性能监视器,确认应用程序对CPU/内存的访问情况
二、软件测试的策略(方法)?
参考答案:
黑盒、白盒、冒烟、回归、手工、自动化、静态、动态
三、正交表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用最少的实验覆盖最多的操作,测试用例设计很少,效率高,但是很复杂;
对于基本的验证功能,以及二次集成引起的缺陷,一般都能找出来;但是更深的缺陷,更复杂的缺陷,还是无能为力的;
具体的环境下,正交表一般都很难做的。大多数,只在系统测试的时候使用此方法。
四、描述测试用例设计的完整过程?
参考答案:
需求分析 + 需求变更的维护工作;
根据需求 得出测试需求;
设计测试方案,评审测试方案;
方案评审通过后,设计测试用例,再对测试用例进行评审;
五、Beta测试与Alpha测试有什么区别?
参考答案:
Beta testing(β测试),测试是软件的多个用户在一个或多个用户的实际使用环境下进行的测试。开发者通常不在测试现场
Alpha testing (α测试),是由一个用户在开发环境下进行的测试,也可以是公司内部的用户在模拟实际操作环境下进行的受控测试
六、你认为做好测试计划工作的关键是什么?
参考答案:
软件测试计划就是在软件测试工作正式实施之前明确测试的对象,并且通过对资源、时间、风险、测试范围和预算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和规划,保证有效的实施软件测试;
做好测试计划工作的关键 :目的,管理,规范
七、一套完整的测试应该由哪些阶段组成?
参考答案:
需求分析
拆分测试点
测试计划
设计测试用例
用例评审
执行测试用例
提交缺陷
回归测试
测试报告
八、单元测试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模块接口测试
局部数据结构测试
路径测试
错误处理测试
边界测试
九、没有产品说明书和需求文档地情况下能够进行黑盒测试吗?
参考答案:
这个问题是国内测试工程师经常遇到的问题,根源就是国内软件开发文档管理不规范,对变更的管理方法就更不合理了。实际上没有任何文档的时候,测试人员是能够进行黑盒测试的,这种测试方式我们可以称之为探索测试,具体做法就是测试工程师根据自己的专业技能、领域知识等不断的深入了解测试对象、理解软件功能,进而发现缺陷。
在这种做法基本上把软件当成了产品说明书,测试过程中要和开发人员不断的进行交流。尤其在作项目的时候,进度压力比较大,可以作为加急测试方案。最大的风险是不知道有些特性是否被遗漏。
十、什么是杀虫剂悖论?
参考答案:
“杀虫剂怪事”一词由BorisBeizer在其编著的《软件测试技术》第二版中提出。用于描述测试人员对同一测试对象进行的测试次数越多,发现的缺陷就会越来越少的现象。就像老用一种农药,害虫就会有免疫力,农药发挥不了效力。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测试人员对测试软件过于熟悉,形成思维定势。
为了克服这种现象,测试人员需要不断编写新的测试程序或者测试用例,对程序的不同部分进行测试,以发现更多的缺陷。也可以引用新人来测试软件,刚刚进来的新手往往能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十一、完全测试程序时可能的吗?
参考答案:
软件测试初学者可能认为拿到软件后需要进行完全测试,找到全部的软件缺陷,使软件“零缺陷”发布。实际上完全测试是不可能的。主要有以下一个原因:
-完全测试比较耗时,时间上不允许;
-完全测试通常意味着较多资源投入,这在现实中往往是行不通的;
-输入量太大,不能一一进行测试;
-输出结果太多,只能分类进行验证;
-软件实现途径太多;
-软件产品说明书没有客观标准,从不同的角度看,软件缺陷的标准不同;
因此测试的程度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十二、发现的缺陷越多,说明软件缺陷越多吗?
参考答案:
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测试工程师在没有找到缺陷前会绞尽脑汁的思考,但是找到一个后,会接二连三的发现很多缺陷,颇有个人成就感。其中的原因主要如下:
-代码复用、拷贝代码导致程序员容易犯相同的错误。类的继承导致所有的子类会包含基类的错误,反复拷贝同一代码意味可能也复制了缺陷。
-程序员比较劳累是可以导致某些连续编写的功能缺陷较多。程序员加班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因此体力不只时容易编写一些缺陷较多的程序。而这些连续潜伏缺陷恰恰时测试工程师大显身手的地方。
“缺陷一个连着一个”不是一个客观规律,只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如果软件编写的比较好,这种现象就不常见了。测试人员只要严肃认真的测试程序就可以了。
十三、所有的软件缺陷都能修复吗?所有的软件缺陷都要修复吗?
参考答案:
从技术上讲,所有的软件缺陷都是能够修复的,但是没有必要修复所有的软件缺陷。测试人员要做的是能够正确判断什么时候不能追求软件的完美。对于整个项目团队,要做的是对每一个软件缺陷进行取舍,根据风险决定那些缺陷要修复。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下:
-没有足够的时间资源。在任何一个项目中,通常情况下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都是不够用的,而且在项目中没有预算足够的回归测试时间,再加上修改缺陷可能引入新的缺陷,因此在交付期限的强大压力下,必须放弃某些缺陷的修改。
-有些缺陷只是特殊情况下出现,这种缺陷处于商业利益考虑,可以在以后升级中进行修复。
-不是缺陷的缺陷。我们经常会碰到某些功能方面的问题被当成缺陷来处理,这类问题可以以后有时间时考虑再处理。
最后要说的是,缺陷是否修改要由软件测试人员、项目经理、程序员共同讨论来决定是否修复,不同角色的人员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以做出正确的决定。
十四、什么是软件测试,软件测试的目的?
参考答案:
十五、写出bug报告流转的步骤,每步的责任人及主要完成的工作。
参考答案:(要结合自己实际的工作经验进行回答,不同公司略有区别)
测试人员提交新的Bug入库,错误状态为New。
高级测试员/测试经理验证错误,如果确认是错误,分配给开发组。设置状态为Open。如果不是错误,则拒绝,设置为Declined状态。
开发经理分配bug至对应的模块开发人员。
开发人员查询状态为Open的Bug,如果不是错误,则置状态为Declined;如果是Bug则修复并置状态为Fixed。不能解决的Bug,要留下文字说明及保持Bug为Open状态。
对于不能解决和延期解决的Bug,不能由开发人员自己决定,一般要通过某种会议(评审会)通过才能认可。
测试人员查询状态为Fixed的Bug,然后验证Bug是否已解决,如解决,置Bug的状态为Closed,如没有解决,置bug状态为Reopen。
十六、写出bug报告当中一些必备的内容。
参考答案:
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
测试应用的硬件平台(Platform),通常选择“PC”。
测试应用的操作系统平台(OS)。
a)版本
提交缺陷报告时通过该字段标识此缺陷存在于被测试软件的哪个版本。
b)Bug报告优先级
c)Bug状态
d)Bug的编号
e)发现人
f)提交人
g)指定处理人
h)概述
i)从属关系
j)详细描述
k)严重程度
l)所属模块
m)附件
n)提交日期
十七、为什么要在一个团队中开展软件测试工作?
参考答案:
因为没有经过测试的软件很难在发布之前知道该软件的质量,就好比ISO质量认证一样,测试同样也需要质量的保证,这个时候就需要在团队中开展软件测试的工作。在测试的过程发现软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让开发人员得知并修改问题,在即将发布时,从测试报告中得出软件的质量情况
十八、您在以往的测试工作中都曾经具体从事过哪些工作?其中最擅长哪部分工作?
参考答案:(根据项目经验不同,灵活回答即可)
我曾经做过web测试,后台测试,客户端软件,其中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用户体验测试。最擅长的是功能测试
十九、测试计划工作的目的是什么?测试计划工作的内容都包括什么?其中哪些是最重要的?
参考答案:
软件测试计划是指导测试过程的纲领性文件,包含了产品概述、测试策略、测试方法、测试区域、测试配置、测试周期、测试资源、测试交流、风险分析等内容。借助软件测试计划,参与测试的项目成员,尤其是测试管理人员,可以明确测试任务和测试方法,保持测试实施过程的顺畅沟通,跟踪和控制测试进度,应对测试过程中的各种变更。
测试计划和测试详细规格、测试用例之间是战略和战术的关系,测试计划主要从宏观上规划测试活动的范围、方法和资源配置,而测试详细规格、测试用例是完成测试任务的具体战术。所以其中最重要的是测试测试策略和测试方法(最好是能先评审)
二十、您所熟悉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都有哪些?请分别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些方法在测试用例设计工作中的应用。
参考答案:
1.等价类划分
划分等价类: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2.边界值分析法
边界值分析方法是对等价类划分方法的补充。测试工作经验告诉我,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是发生在输入输出范围的内部.因此针对各种边界情况设计测试用例,可以查出更多的错误.
使用边界值分析方法设计测试用例,首先应确定边界情况.通常输入和输出等价类的边界,就是应着重测试的边界情况.应当选取正好等于,刚刚大于或刚刚小于边界的值作为测试数据,而不是选取等价类中的典型值或任意值作为测试数据.
3.错误推测法
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 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错误推测方法的基本思想: 列举出程序中所有可能有的错误和容易发生错误的特殊情况,根据他们选择测试用例. 例如, 在单元测试时曾列出的许多在模块中常见的错误. 以前产品测试中曾经发现的错误等, 这些就是经验的总结. 还有, 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为0的情况. 输入表格为空格或输入表格只有一行. 这些都是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 可选择这些情况下的例子作为测试用例.
4.因果图方法
前面介绍的等价类划分方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未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联系, 相互组合等. 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组合,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情况. 但要检查输入条件的组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即使把所有输入条件划分成等价类,他们之间的组合情况也相当多. 因此必须考虑采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对于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生多个动作的形式来考虑设计测试用例. 这就需要利用因果图(逻辑模型). 因果图方法最终生成的就是判定表. 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二十一、请以您以往的实际工作为例,详细的描述一次测试用例设计的完整的过程。
参考答案:
就说最近的这次网站功能的测试吧
首先:得到相关文档(需求文档和设计文档),理解需求和设计设计思想后,想好测试策略(测试计划简单点就OK了),考虑到测试环境,测试用例,测试时间等问题。
第二步:设计测试用例,测试策略是:把网站部分的功能点测试完,然后在进行系统测试(另外个模块呢有另一个测试人员负责,可以进行联调测试),网站模块的测试基本是功能测试和界面测试(用户并发的可能性很小,所以不考虑):这次的网站的输入数据呢是使用数据库中的某张表记录,如果表中某一数据记录中新加进来的(还没有被处理的,有个标志位),网站启动后会立刻去刷那张表,得到多条数据,然后在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中,会经历3个步骤,网站才算完成了它的任务。有3个步骤呢,就可以分别对 这3个步骤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尽量覆盖到各种输入情况(包括数据库中的数据,用户的输入等),得出了差不多50个用例。界面测试,也就是用户看的到的地方,包括发送的邮件和用户填写资料的页面展示。
第三步:搭建测试环境(为什么这个时候考虑测试环境呢?因为我对网站环境已经很熟了,只有有机器能空于下来做该功能测试就可以做了),因为网站本身的环境搭建和其他的系统有点不同,它需要的测试环境比较麻烦,需要web服务器(Apache,tomcat),不过这次需求呢,网站部分只用到了tomcat,所以只要有tomcat即可
第四步:执行测试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