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的自我
什么是宁静的自我
要理解宁静的自我,我们可以先认识一下什么是『吵闹的自我』?
一个吵闹的自我,会给个人制造很多噪音和混乱,当自我吵闹时,我们会:
1、很在意外界对自己的评价,一旦有负面甚至中立的评价,就会情绪起伏,即愤怒又自我怀疑,总想逃避否定的信息。
2、自己对外界的感知容易陷入非黑即白的状态,因为一些小事,在好坏两个极端中跳跃摇摆,时而觉得一切很好,时而觉得一切很糟,导致情绪起伏。
3、过度自我防御,高度关注自己的利益,因此总想提前看到所有的危险和障碍,战战兢兢,拒绝挑战,对他人不友好。
4、对困难和压力特别敏感——碰到一点点问题,都像是遇到了天大的麻烦,感到焦躁、痛苦。
总的来说,吵闹的自我会给自己制造很多麻烦。
在面对任务的同时,不断被揣测他人的评价干扰;注意力经常被种种负面的想法分散;对于压力敏感,经常出现负面情绪,情绪波动大...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仅需要应对任务本身,还需要分神处理众多的负面情绪和想法。
研究发现,内在自我吵闹的人,对于环境中潜在的威胁更加敏感、更容易从负面角度解读信息、也更容易回忆起那些令ta们感到焦虑的场景
而宁静的自我,则会让人减少不必要的焦虑。Ta们不会对环境中的威胁过度敏感,也能够从较为中立的角度解读信息,做出更加清醒而自主的判断和行为。
工作中,如果有一个宁静的自我,我们会更客观地吸收外界给自己的多种信息,无论是肯定还是批评,我们能够以平和的情绪消化这些信息,理解这些信息中对自己有益的部分加以吸收。
面对有挑战的任务,虽然有焦虑感,但不会过多去想他人会如何看待自己,也不会因为思虑过多夸大任务的难度(自己把自己吓退了),而能够专注在任务上,让焦虑成为自己努力应对的推动力。
生活中,我们也能够更少受到焦虑的影响,离开工作环境,拥有宁静自我的人更擅长投入到当下(因为头脑中的噪声更少),更少受到自身负面情绪的影响,也就更能关注到身边人的需要。
当我们的自我能够处在一个更宁静的状态中时,会:
1、更少产生焦虑,保持情绪平和
2、更客观地看待自我和他人,较少因外界反馈而怀疑自己、感到沮丧
3、能够以平和、甚至期待的心态面对挑战和困难,将目光放在长远目标上
4、在需要专注、紧张的时候可以完全沉浸其中,而需要休息的时候又可以彻底放松。
这个时代,我们格外需要培养出『宁静的自我』
这是一个很难不焦虑的时代。尤其对于大城市里的年轻人而言,繁重的工作使很多年轻人失去了生活的时间和空间,高房价、高消费,使每个人都面临巨大压力。这种状况使得个人的应对能力变得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宁静的自我
来保持心境的稳定健康,更少焦虑,安心走自己该走的路。
好消息是, “宁静的自我”不是先天获得的,而是通过自我发展、成熟才能获得的。这里有一位测评显示有着宁静自我的朋友,希望通过她的故事进一步理解宁静的自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对我来说,宁静的自我是从静默冥想中获得的。
以前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是一个很紧张的人。那种生活真的很累。担心买不起流行的奢侈品爆款,担心买房该怎么办,担心身边的人比自己成功,担心结不了婚成为剩女……每天很烦躁,自己都不喜欢自己。
我学会了和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保持一段观察者的距离。当我担心的时候,我先不着急让这种担心引发更多的负面情绪,而是先观察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慢慢地我就意识到,这些想法和感受并不是必要的。
我现在还会感受到负面情绪,因为现在人的生活速度真的太快了,每天疲于应对是一种常态。但我能做到及时停止这种负面情绪,能够再次把注意力收回到该做的事情上
,生活反而因此变得顺利了一点点。
我以前在人际关系上有问题,很拧巴、别扭,总觉得别人针对我,很受伤。其实我很希望获得好的人际关系,却又装出很酷、完全不在乎的样子,在公司,担心同事超越自己,怕在竞争中输掉。后来我发现,他们的很多表现有他们自己的理由,并不是因为我。慢慢的我理解到了他们也是我的同伴,我们之间并不只有竞争关系,而是也可以相互促进。
再之后,我发现我的注意力收回到了自己身上,我的内心稳定、平和
。因为我知道眼前的一点点得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更长期的时间中,我是否在走自己选择的路,他人对我而言没有那么重要
。我变得笃定和心安。
现在虽然工作还是很忙,但偶尔有闲暇时,我能够完全从工作烦恼中跳脱出来,彻底放松、全情投入生活。虽然我的忙碌没有改变,但感觉我更能治愈自己了,焦虑减少了太多,效率和身心状态都有明显的提升。苦中作乐,反而有了快乐。
那么,如何养成『宁静自我』,提升自身的自愈力?
想要自我变得更加成熟而宁静,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做出努力。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始尝试:
- 有距离的觉察
你要在自身与情绪之间,拉出一段用来观察
的距离。这个距离能够帮助我们在负面情绪的压力下,也看到长远的目标、看到忍耐当下负面情绪的意义,也质疑自己的负面情绪是否合理。
这使我们开始能够跳脱出负面情绪,停止焦虑的恶性循环
。
同时这种距离
也给了我们审视自己的选择的机会
。我们在追求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吗?当我们能够更清晰地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我们就会更少受到外界的干扰,并专注于少数真正是自己生活目标的事情。
- 视角转换
灵活地转换视角,意味着我们要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有较强的同理心。 想要获得这种能力,你可以试着在思考他人观点时,有意识地将自身抽离出来,以“第三方”的角度思考。
这样做能够帮助我们尽量卸下防御,不因过度算计得失而封闭在自己的思维世界里,发现自己和他人之间关系的更多可能。
- 包容性身份(Inclusive identity)
我们要能够意识到,“我”与他人是“相互依存”的(interdependent)。当我们渐渐感受到自己与他人作为“命运共同体”而存在,自己和工作伙伴、自己和朋友/亲人/伴侣,都是共同经历着命运的关系——这种认识会让我们的心态变得更包容和更开放,我们看待他人和世界的眼光会发生改变,从而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焦虑。
- 持续成长
一个拥有成长性思维
的人,相信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都不会永远是当下的模样,也因此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现状保持更多的宽容。
愿我们都能够与焦虑和谐共处,更好地治愈自我,过上一种更从容、更有意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