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 强化学习-贝尔曼方程 -77

引用

Https://newfacade.github.io/notes-on-reinforcement-learning/04-bellman.html

帮我用通俗的语言讲解
https://gemini.google.com/app/50c4f9a423c67adb

想象一下你正在玩一个迷宫游戏,目标是找到出口并获得奖励。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在每个路口做出选择(向上、向下、向左或向右)。贝尔曼方程就像一个智能向导,帮助你评估在每个位置(状态)的“价值”,从而做出最佳决策。

贝尔曼方程的核心思想非常直观:一个位置的价值 = 马上能得到的奖励 + 未来所有可能位置的价值(乘以一个折扣)。
当前状态的好坏不仅取决于你马上能获得的即时奖励,还取决于你接下来能到达的状态的好坏。

假设你在迷宫的某个路口,前面有两条路:
路A: 走一步就能得到1个金币(即时奖励),但接下来会进入一个比较危险的区域(未来价值较低)。
路B: 走一步没有金币(即时奖励为0),但能让你离出口更近,未来的期望收益更高(未来价值较高)。

贝尔曼方程会帮助你计算并比较这两条路的总价值(即时奖励 + 未来价值),从而让你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两个关键概念:

状态价值(State Value): 指的是在某个特定状态(比如迷宫中的某个位置)的长期期望回报。它衡量的是“身处这个位置有多好”。
动作价值(Action Value): 指的是在某个状态下,采取某个特定动作(比如向上走)后的长期期望回报。它衡量的是“在这个位置做这个动作有多好”。

你可能注意到上面提到了“折扣因子”(gamma)。这是一个0到1之间的数字,用来平衡即时奖励和未来奖励的重要性。
如果折扣因子接近0,意味着你更看重眼前的利益(“短视”)。
如果折扣因子接近1,意味着你更看重长远的利益(“有远见”)。
在迷宫的例子中,未来的奖励可能没有眼前的奖励那么确定,所以我们需要给未来的价值打个折扣。

贝尔曼方程是强化学习中的一个基本工具,它通过将一个复杂的大问题(如何走出迷宫)分解成一系列的小问题(在每个路口如何选择),来帮助智能体(Agent)学习如何在环境中做出最优决策,以获得最大的长期回报。

数学解释

贝尔曼方程有两种主要形式:
贝尔曼期望方程(Bellman Expectation Equation)
贝尔曼最优方程(Bellman Optimality Equation)

始推导之前,先统一一些常用符号:
s:状态(State)
a:动作(Action)
R:奖励(Reward)
π(a|s):策略(Policy),表示在状态 s 下选择动作 a 的概率
γ:折扣因子(Discount Factor,0 ≤ γ < 1),用于平衡短期和长期奖励

Vπ(s):状态价值函数(State-Value Function),表示从状态 s 出发,遵循策略 π 所能获得的期望总回报
Qπ(s,a):动作价值函数(Action-Value Function),表示在状态 s 下执行动作 a,然后按照策略 π 行动所能获得的期望总回报

Gt:总回报(Total Return),表示从时间 t 开始后续的折扣奖励总和
Gt = Rt+1 + γRt+2 + γ²Rt+3 + ...
贝尔曼期望方程描述了在给定策略 π下,价值函数的递推关系。

方程的推导

Vπ(s) = Eπ[Gt | St = s]
Gt = Rt+1 + γ(Rt+2 + γRt+3 + ...)
= Rt+1 + γGt+1

Vπ(s) = Eπ[Rt+1 + γGt+1 | St = s]
Vπ(s) = Eπ[Rt+1 | St = s] + γ Eπ[Gt+1 | St = s]

  • 第一项 Eπ[Rt+1 | St = s]:表示在状态 s 下,按照策略 π 所得到的立即奖励的期望
  • 第二项 γ Eπ[Gt+1 | St = s]:表示所有可能后续状态的期望价值,并乘以折扣因子 γ。这里 Eπ[Gt+1 | St = s] 实际上就是后续状态 s' 的价值 Vπ(s') 的期望。

Vπ(s) = ∑a π(a|s) [ R(s,a) + γ ∑s' P(s'|s,a) Vπ(s') ]

  • ∑a π(a|s):表示在状态 s 下,对所有动作 a 按策略概率进行加权平均。
  • R(s,a):表示采取动作 a 后得到的立即奖励。
  • ∑s' P(s'|s,a) Vπ(s'):表示动作 a 后续可能转移到各个状态 s' 的概率,加权后继状态的价值。

线性代数的视角

如果把所有状态的价值用向量表示,这个方程可以写成更紧凑的矩阵形式。
Vπ:|S| × 1 的价值向量
Rπ:|S| × 1 的奖励向量,每个元素是 Eπ[Rt+1 | St = s]
Pπ:|S| × |S| 的状态转移矩阵,

贝尔曼期望方程可以写成
Vπ = Rπ + γ Pπ Vπ
-->
(I - γ Pπ) Vπ = Rπ
-->
Vπ = (I - γ Pπ)⁻¹ Rπ

解析解告诉我们:
只要知道状态转移概率 P、奖励函数 R 以及策略 π,就可以一次性求出所有状态的价值。
这就是动态规划方法的本质:用线性代数直接求解。

最优价值函数 V*(s)

上面的推导过程:贝尔曼期望方程是针对给定策略π

最优价值函数 V(s)
V
(s) = max_π Vπ(s)
在所有策略中,状态 s 的最大期望价值。

推导方法和期望方程类似,不过这里不再是对所有动作按策略概率取平均,而是选择使期望价值最大的动作:

推导:
V(s) = max_a E[ Rt+1 + γ V(St+1) | St = s, At = a ]
-->
V(s) = max_a [ R(s,a) + γ ∑s' P(s'|s,a) V(s') ]

关键点:
这里的 max_a 表示:不管之前用的是什么策略,现在选择那个能让后续回报最大的动作。
由于有 max,方程是非线性的,不能直接像期望方程那样用矩阵求逆来解。
通常需要用迭代算法,如值迭代(Value Iteration)或策略迭代(Policy Iteration)来求解。

总结

贝尔曼期望方程:描述了固定策略下,状态价值与后续状态价值的递推关系,是线性的,可以用线性代数直接求解。
Vπ = Rπ + γ Pπ Vπ

贝尔曼最优方程:描述了最优策略下,价值函数需要满足的条件。
包含了 max 运算,是非线性的,通常需要迭代求解。
V(s) = max_a [ R(s,a) + γ ∑s' P(s'|s,a) V(s') ]
理解这两种方程及其区别,是掌握强化学习核心算法(如 Q-Learning、SARSA、动态规划)的关键。

举个例子:
https://gemini.google.com/app/50c4f9a423c67adb

posted @ 2025-07-06 23:46  jack-chen666  阅读(77)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