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经济学



消费经济学
微观消费
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追求效用最大化。
收入效应:是指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价格变动引起消费品总量改变)
替代效应:是指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移动到新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价格变动引起消费品替代)
利率上升,替代效应使消费者储存更多,收入效应使消费者储存减少。
金融投资的特点:
1.在进行金融投资时,消费者让渡的是货币资金的使用权。
2.金融投资的流动性最强
3.金融投资是为实物投资提供资金,而不是直接产于生产。
教育投资特点:
时间上的间接性
具有消费和投资的双重特性


当期收益率 = 利息 / 购买价格
持有期收益率 = (出售价格- 购买价格) / 购买价格
到期收益率 = (当期收益 + 持有期收益)/ 购买价格


投资策略
主动策略:
发现被低谷或高估的资产,在正确的时机内买进或卖出这些资产。(水平分析法,收益曲线顺势法)
被动策略:
将资本分散投资在不同的资产上,保持一段时期,至少能获得市场平均收益。(持续时间分析法,避免风险分析法)
 
人力资本
教育是最常见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
教育的成本:经济成本,心理成本,机会成本。


宏观消费


关系:
都是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但两者之间并不是平行并列的关系。
微观消费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基础。
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


名次解释:
示范性:
消费者的行为方式不仅受自身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影响还受周围人的影响。
恩格尔曲线:
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和某一商品均衡购买量的关系曲线。
吉芬商品:
当价格上升,市场需求量随之上升;当价格下降,市场需求量随之下降。这种曲线的商品。
需求价格弹性:
指某一商品需求量对它本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效用:
指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欲望或需求的能力。
边际效用:
指消费者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所得到的效用的增加。
债券:
是指政府,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其借款承担还本付息义务所开具的凭证。,用以表明彼此间的债务,债权关系。
股票:
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和分红的一种有价证劵。
基金:
是指专门的投资机构通过发行受益凭证或入股凭证,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交由各种专家进行经营和管理。
消费率:
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消费函数:
凯恩斯:绝对收入假定
C = a + bY
C = 消费,a = 常数,b = 消费倾向(小于1正整数),Y = 收入 
杜生贝:相对收入假定
C = KY
C = 消费,K = 常数,Y = 收入


弗里德曼:持久收入假设
Cp = KYp
Cp = 持久消费,K = 常数,Yp = 持久收入 


论述
影响消费者的因素。
主观因素:
1.谨慎(建立准备金,防止预料不到的变化)
2.远虑(养老金,子女教育等未来的消费做准备)
3.计算(牺牲目前消费,去投资收益,增加未来的收入)
4.改善(存钱留着将来享受)
5.独立(为了保持个人的独立感,有所作为感)
6.投机(投资或进行企业经营用)
7.自豪(把钱作为遗产,留给后人)
8.贪婪(节约到不合理的程度)
客观因素:
1.工资的变化
2.收入与净收入之差的变化
3.财产的意外增值或损失
4.利息率的变化
5.财政政策的变化
6.个人对未来收入逾期的变化


posted @ 2014-07-05 01:00  byfei  阅读(57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