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用例基本概念及其构成元素

定义:

测试用例是为特定目的而设计的一组测试输入,执行条件和预期的结果,测试用例是执行的最小实体。简单来说,测试用例就是设计一个场景,使软件程序在这种场景下,必须能够正常运行并且达到程序所设计的执行结果,一个好的测试用例是指很可能找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组成元素:

1、用例ID:测试用例的编号有一定的规则,比如系统测试的编号定义规则:MS-ST-001,命名规则是项目名称+测试阶段类型(系统测试阶段)+编号,编号是为了查找测试用例,便于测试用例的跟踪;

2、测试项目:要测试项目的名称,可以使测试用例所属的大类,被测需求,被测模块或者是被测的单元;

3、测试标题:对测试用例的描述,测试用例应该清楚表达测试用例的用途,比如测试用户登录时输入错误时,软件的响应情况;

4、重要级别:定义测试用例的优先级别,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可能对应粒度;

高:保证系统基本功能,重要特性,实际使用频率比较高的用例;

中:重要程度介于高和低之间的测试用例;

低:实际使用频率不高,对系统业务功能影响不大的模块或功能的测试用例;

一般如果软件需求的优先级是“高”,那么针对该需求的测试用例也是“高”,反过来也是一样;

5、预置条件:就是执行当前测试用例的前提描述,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则无法进行测试;

6、测试输入:测试用例执行时,需要输入的外部信息;

7、操作步骤:执行当前测试用例所要经过的操作步骤,需要给出每一步操作的详细描述,测试人员根据测试用例操作步骤,完成测试用例的执行,一般5步以内,前一步的成功条件是后一步的前提条件;

8、预期结果:当前测试用例多的预期输出结果,用来与实际结果比较,如果相同则该测试用例通过,否则该测试用例失败;

9、作者:谁写的;

10、创建时间:编写测试用例的时期;

11、修改日期:最后一次修该用例的日期;

12、测试结果:执行用例后的结果:pass,fail,block

测试用例设计原则:

1、测试用例的代表性:能够代表并覆盖各种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合法的和非合法的,边界的和越界的以及极限的输入数据,操作和环境设置等;

2、测试结果的可判定性:即测试执行结果的正确性是可判定的,每一个测试用例都应有相应的期望结果;

3、测试结果的可再现性:即度同样的测试用例,系统的执行结果应当是相同的;

posted @ 2021-12-02 17:28  小白要加油  阅读(431)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