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设计描述

一、结合 “adw 攻防工具” 的数据库设计步骤
数据库需求分析:明确 adw 攻防工具的核心功能,如攻击脚本管理、防御策略配置、攻防日志记录、目标资产信息存储等。需收集用户(安全人员)需求,确定需存储的数据实体:目标资产(IP、端口、服务)、攻击模块(类型、参数、执行结果)、防御规则(触发条件、响应方式)、操作日志(时间、用户、行为)等,明确实体间的业务关联(如攻击模块关联目标资产)。
概念结构设计:通过 E-R 图抽象数据关系。核心实体包括 “目标资产”“攻击模块”“防御规则”“用户”“日志”,实体属性如下:目标资产(资产 ID、IP 地址、端口、服务类型);攻击模块(模块 ID、名称、类型、参数模板);防御规则(规则 ID、触发阈值、响应动作)。实体关系:用户与日志为 1:N(一个用户产生多条日志);攻击模块与目标资产为 N:M(一个模块可攻击多个目标,一个目标可被多个模块攻击)。
逻辑结构设计:将 E-R 图转化为关系模型,映射为数据库表结构。例如:
目标资产表(asset_id, ip, port, service, create_time)
攻击模块表(module_id, name, type, params, description)
攻防关系表(relation_id, module_id, asset_id, execute_time)(解决 N:M 关系)
日志表(log_id, user_id, operation, time, result)
物理结构设计:选择 MySQL 作为数据库,优化存储与性能。对高频查询字段(如 IP、日志时间)建立索引;日志表按时间分区存储,提升历史数据查询效率;设置字段约束(如 IP 唯一、端口范围校验),确保数据完整性;配置定期备份策略,防止攻防数据丢失。
二、结合 “adw 攻防工具” 的用户界面设计
用户特性分析:目标用户为安全测试人员、网络管理员,具备一定技术背景,关注工具的专业性与效率。用户操作场景包括快速发起攻击测试、实时监控防御效果、追溯攻防历史,需界面支持批量操作与数据可视化。
界面功能任务分析:核心任务分为三类:
攻击管理:加载攻击模块、配置目标参数、执行攻击并显示结果;
防御配置:添加 / 编辑防御规则、设置响应策略、查看规则生效状态;
日志分析:筛选特定时间 / 类型的操作日志、生成攻防统计报表。
确定界面类型与设计:采用 “功能分区 + 实时交互” 的桌面端界面,工具选用 Figma 原型设计、PyQt 实现。左侧为功能导航区(攻击模块库 / 防御规则 / 日志中心),中间为操作区(表单配置 / 命令行输入),右侧为实时结果区(图表 / 日志流)。
遵循设计原则:
界面合适性:攻击模块按类型(漏洞扫描 / 流量攻击)分类展示,符合安全工具使用习惯;
简便操作性:常用功能(如 “一键执行攻击”)设置快捷按钮,支持模板保存(复用目标参数);
交互可控性:攻防过程中提供 “暂停 / 终止” 按钮,防御规则修改前需二次确认;
媒体组合恰当:用折线图展示攻击流量变化,表格呈现日志详情,红色预警提示防御触发状态,平衡专业性与可读性。

posted @ 2025-06-30 23:05  不言a  阅读(3)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