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园logo
  • 会员
  • 众包
  • 新闻
  • 博问
  • 闪存
  • 赞助商
  • HarmonyOS
  • Chat2DB
    • 搜索
      所有博客
    • 搜索
      当前博客
  • 写随笔 我的博客 短消息 简洁模式
    用户头像
    我的博客 我的园子 账号设置 会员中心 简洁模式 ...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好残忍
博客园    首页    新随笔    联系   管理    订阅  订阅
什么是语法糖(syntactic suger)

语法糖(Syntactic sugar),也译为糖衣语法

是由英国计算机科学家彼得·约翰·兰达(Peter J. Landin)发明的一个术语,指计算机语言中添加的某种语法,这种语法对语言的功能并没有影响,但是更方便程序员使用。通常来说使用语法糖能够增加程序的可读性,从而减少程序代码出错的机会。

之所以叫「语法」糖,不只是因为加糖后的代码功能与加糖前保持一致,更重要的是,糖在不改变其所在位置的语法结构的前提下,实现了运行时的等价。可以简单理解为,加糖后的代码编译后跟加糖前一毛一样。

之所以叫语法「糖」,是因为加糖后的代码写起来很爽,包括但不限于:代码更简洁流畅,代码更语义自然...写着爽,看着爽,就像吃了糖。效率高,错误少,老公回家早...

据说还有一种叫做「语法盐」的东西,主要目的是通过反人类的语法,让你更痛苦的写代码。其实它同样能达到避免代码书写错误的效果,但编程效率应该是降低了,毕竟提高了语法学习门槛,让人咸到忧伤...

最基本的,for循环就是一个语法糖:

1 for(int i = 0; i < 5; i ++){
2 }

而实际上跟while没啥区别:

int i = 0;
while ( i <5 ){
    ...
    i ++;
}

Python中也有非常多的语法糖,比如:

i = a if a < b else b

这与下面的代码是同样的效果

if a < b:
    i = a
else
    i = b

 



posted on 2020-11-29 21:03  bug制造厂  阅读(183)  评论(0)    收藏  举报
刷新页面返回顶部
博客园  ©  2004-2025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浙ICP备20210404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