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软件工程结对作业(第一次之需求分析和原型设计)
|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fzu/SE2024 |
|---|---|
| 这个作业要求在哪里 |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fzu/SE2024/homework/13261 |
| 这个作业的目标 | 1.能将客户提出的需求进行整理,实现整套流程信息化 2. 学会利用原型模型设计工具来绘制原型图 3. 锻炼与队友交流合作的能力 |
| 学号 | 102202108王露洁(我)和102202115孙佳会 |
1.原型开发工具和原型展示链接
🧰开发工具: 墨刀
🔗原型展示链接: https://modao.cc/proto/laJCcA74sk9ko410vkE5Ur/sharing?view_mode=read_only
2.绘制原型模型过程
#point1
🎁《构建之法》阅读成果
第三章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软件工程师这一职业的内涵和成长路径。它不仅仅需要我们有扎实的技术功底,更需要我们不断积累软件开发相关的知识,提升技术技能,同时还需要我们具备跨领域的知识和经验。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软件工程师,我们的成长之路是多元化且充满挑战的……
查看具体内容
📍--关于第三章--
首先,这一章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软件工程师这一职业的内涵和成长路径。它不仅仅需要我们有扎实的技术功底,更需要我们不断积累软件开发相关的知识,提升技术技能,同时还需要我们具备跨领域的知识和经验。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软件工程师,我们的成长之路是多元化且充满挑战的。
其次,这一章提到的自我评估和自我提升的方法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它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软件工程师,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升。这种自我驱动的成长方式,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快地成长,还能够让我们在职业生涯中保持竞争力。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书中提到的“TSP”(团队软件流程)让我意识到,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优秀的软件工程师不仅需要具备出色的个人能力,还需要能够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最后,这一章还让我对软件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提到的案例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软件工程师,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是为了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因此,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对工作的敬畏之心,认真对待每一个项目任务,确保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关于第八章--
首先,我深刻感受到了需求分析作为软件开发基石的地位。在软件开发的初期阶段,准确、全面地捕获和定义用户需求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决定了软件的功能和性能,还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开发进度和成本。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我意识到,需求分析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活,更是一个需要细心、耐心和沟通技巧的工作。
其次,我对需求分析的方法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书中详细介绍了用户调查、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定义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其独特的方法和工具。例如,用户调查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进行,以获取用户的真实需求和反馈。而需求分析则需要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整理、分类、去重、优先级排序等操作,以确保需求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在阅读过程中,我还对NABCD模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模型提供了一种将需求、做法、好处、竞争和推广等方面综合考虑的方法,有助于团队更全面地评估和分析软件产品的市场潜力和竞争优势。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个模型,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软件产品的核心价值,为后续的开发和推广提供有力的支持。
此外,我还深刻体会到了需求分析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动态性。随着项目的推进和市场的变化,用户需求也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需求分析不仅是一个一次性的任务,更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和更新的过程。这要求我们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保持与用户的紧密沟通,及时获取和反馈用户需求的变化,以确保软件产品始终满足用户的期望和需求。
#point2
📌需求分析
在大学环境中,学生渴望通过参与或发起跨专业的项目(如创业、学术研究)来增强个人综合能力、拓宽知识视野并积累人脉资源。然而,当前校园内跨专业合作面临诸多挑战,主要包括人脉资源有限、合作机会稀缺、专业间合作障碍以及缺乏持续支持平台。本报告旨在分析这些需求,为构建一个能够有效促进跨专业合作的原型模型提供基础。
查看具体内容
🧑🤝🧑人脉资源有限
现状:学生主要依赖个人人脉或老师介绍来寻找合作伙伴。
需求:需要一个平台或机制,能够让学生轻松发现、联系并组建跨专业的团队。
🤝合作机会稀缺
现状:由于信息不对称,学生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尤其是需要多学科支持的项目。
需求:建立一个项目发布与匹配系统,使学生能够根据项目需求快速找到合适的团队成员。
💦专业间合作障碍
现状: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课程安排、项目目标、沟通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合作困难。
需求:提供协作工具和方法,帮助团队克服专业壁垒,提高合作效率。
🤡缺乏持续支持平台
现状:校园内缺乏专门支持跨专业项目持续发展的平台或资源。
需求:建立一个集项目管理、资源共享、导师指导、资金支持于一体的综合支持平台。
#point3
💡实现思路
查看具体内容
--用户角色--
🧑🎓学生用户:希望参与或发起项目的大学生。
🧑🏫项目导师: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的教师或行业专家。
👩🔧平台管理员:负责管理用户、项目和平台内容的工作人员。
--功能设计--
🙋♀️用户注册与认证
注册:学生通过学号注册,填写个人信息(姓名、专业、兴趣领域、技能等)。
认证:通过学校系统验证身份,确保用户为在校学生。
💻项目发布与参与
项目发起:用户可创建项目,填写项目名称、简介、所需技能、时间安排等信息。
项目参与:其他用户可申请参与,发起者可审核并邀请合适的成员。
🎭匹配系统
智能匹配:根据用户的兴趣和技能,自动推荐合适的项目和合作伙伴。
筛选功能:用户可按技能、时间、专业等条件筛选项目。
⏰进度管理
任务分配:项目发起者可将任务分配给团队成员,并设定截止日期。
进度跟踪:团队可在平台上更新任务进展,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评价与反馈
项目评价:完成后,团队成员可对项目及合作伙伴进行评价。
反馈机制:提供改进建议,帮助平台优化服务。
--安全性与隐私性--
🔒数据加密:所有用户数据和通讯内容进行加密,确保信息安全。
🛡️隐私设置:用户可选择公开或隐藏个人信息,控制信息分享。
🏹访问控制:平台提供不同权限管理,确保只有项目相关成员能够访问项目信息。
--维护与运营--
⚙️定期审核:管理员定期审核项目和用户,确保平台活跃度和内容质量。
📊数据分析:分析用户行为和项目进展,优化匹配算法和平台功能。
#point4
🌀流程图
注册登录流程图

创建项目,参与项目,审核项目流程图

#point5
🌷原型界面展示
可能不太全面,之后会进一步完善。
学生界面展示
1.首先选择身份--学生,进入登录页面,成功登录后会进入学生主页

1.1 如果还没有注册,长按“登录”,进入注册页面,填写详细信息待审核后注册完成,即可登录进入主页

2.点击右上角的放大镜,可以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项目

3.点击“发起项目”,即可编辑项目详细信息,接着项目会进入审核,由管理员负责
点击主页的推荐项目,即可查看项目详细信息

4.点击“社区”,可以看到别人发布的项目招募等信息,可选择一条查看详情

5.点击右上角的“发帖”,即可以进入帖子编辑页面,如果对别人的帖子感兴趣,可以进入ta的主页查看个人资料,获取对方联系方式

6.点击主页“我的”,即进入个人中心,点击“详情”,查看更详细资料

7.点击“我的项目”,即可查看本人参加的项目和发起的项目

8.点击右上角的“设置”,“退出登录”,就会返回到登录界面

老师界面展示
1.首先选择身份--老师,然后进入登录界面,成功登录后即可进入老师主页

1.1 如果还没有注册,长按“登录”,进入注册页面,填写详细信息待审核后注册完成,即可登录进入主页

2.点击“社区”,即可查看别人发的信息帖,与学生界面类似,就不详细介绍了。
点击“申请”,可查看他人发来的请求指导等信息。(抱歉图上箭头标错了)

3.点击主页的推荐项目,查看项目具体信息。
点击“我的”,进入老师个人中心

4.点击“详情”,查看更详细资料

5.点击“我指导的项目”,即可查看项目列表,选择一条查看详情

6.点击“设置”,退出登录,回到登录界面

管理员界面展示
1.选择身份--管理员,登录成功后进入管理员主页

2.点击“项目管理”,查看待审核项目。
点击“用户管理”,查看待审核账号。

3.点击“通知”,查看消息。
点击“我的”,进入管理员个人中心。

4.点击“设置”,退出登录,回到登录界面

3.PSP表格
| PSP | 预计耗时(分钟) | 实际耗时(分钟) |
|---|---|---|
| 阅读构建之法 | 150 | 180 |
| 需求分析与规划 | 60 | 90 |
| 团队讨论与构思 | 120 | 180 |
| 确定原型模型功能与目标 | 180 | 160 |
| 学习原型模型工具 | 60 | 90 |
| 原型模型设计 | 540 | 720 |
| 优化原型界面 | 90 | 120 |
| 测试与调试 | 90 | 90 |
| 结果呈现 | 30 | 20 |
4.结对工作的过程
🪁直接附照片 感想在下面

5.本次作业总结
102202108 王露洁🧸:
🚩本次作业是第一次结对作业,所以最大的收获就是与队友合作工作的能力,包括对任务的合理分配,对分歧的有效沟通和对困难的完美解决。我们选择的是制作一个小程序的原型模型。我们先是一起商讨如何开始这个从未接触过的任务,之后达成共识--首先应该熟悉一下我们所选择的原型设计工具(墨刀)的使用方法,然后对题目所给的客户需求进行分析,使得整个需求可以流程化,信息化。接着就开始讨论我们这个原型模型应该实现哪些功能,把它们一一记录下来,再考虑如何把这些看似独立的功能连接成一个整体,我们画下了流程图来梳理整个过程。最后利用墨刀这个软件进行原型模型的设计,这不仅仅是要把能实现的功能的界面显示出来,还要注意界面的排版和美化,每个界面上的具体信息也不可省略,这也是老师上课强调过的,目的是为了之后用代码实现小程序时不必再考虑前端的问题。只有前面的工作做好了,后面的工作才能够顺利地进行。
🚩但是在这整个过程中,也有很多问题伴随着我们:在一开始进行小程序功能讨论的时候,我们本来是想加一个聊天的功能,以便加入同一个项目的同学可以创建群聊进行讨论和分享,但是又听到有别的同学说这种实时性的交互用代码实现起来很难,于是代码能力不够熟练的我们就陷入了犹豫……应该说不止这个,我们很多想要实现的功能和效果都因为害怕后期代码实现不了而踌躇不决。如果放弃这些功能,就会使得原型模型功能设计不完整,客户的需求满足不了;如果全都加上去,后面的任务量就会变得巨大,我们的时间和能力hold不住。我们就在各种挣扎中完成了现在的模型,说实话,它的功能的确不完善,而针对现有的功能我们也未必能用代码实现。也就是说我们最终也没能解决这个不平衡的问题,说到底还是想法太丰富而能力太弱,这警示我们,应该要好好提高一下编程能力了!!不过对于我们设计的这个原型模型也有好的地方,那就是页面的排版和设计还是比较顺眼的,每个界面的具体信息都有给出示例,虽然能力不太行,但是审美还是有的嘻嘻!
🚩总的来说,这次作业既有收获,又有反思,还是很充实的!
102202115 孙佳会:
在本次原型设计作业中,我们围绕跨专业合作平台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首先,通过分析用户需求,我们确定了平台的核心目标是跨学科合作的高效匹配,即帮助学生根据项目需求找到适合的合作伙伴及资源支持;以及一些核心功能,如项目需求发布、社区交互、项目管理等。这一过程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了用户的实际需求,也锻炼了我们的需求分析能力。
🚩其次,团队合作是我们成功的关键。我们在项目设计中快速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想法,达成共识,确保平台的功能符合用户需求。结对的形式能够让我们面对面快速交流补充彼此想法,实现界面设计和功能设计各需求,确保项目各部分协调一致。
在原型设计阶段,我们经历了多个版本,通过不断的反馈和调整,优化了用户体验。每次的改进会都成为了学习与成长的机会,我们互相提供很多意见,提升了设计的整体质量。
在具体的原型设计中,我们使用了工具墨刀制作了界面原型,并画了流程图。这些可视化的设计成果帮助我们更直观地呈现平台结构与功能流程,也为后续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当然,本次原型设计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一些功能没有实现,也有功能可能在实际中不完全符合用户需求,一些功能的可用性上仍需加强等。持续的用户反馈和迭代改进是提升设计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次作业,我们不仅提升了原型设计的技能,更加深了对跨专业合作的重要性的理解。这次实践为我们未来的学习和项目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期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更具价值的成果。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