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阅读之——Google’s Hybrid Approach to Research

      这个英文材料对我一个英语一般的学生表示亚历山大啊,不过还是勉强看完了,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谷歌作为一家商业公司,利润是其基本的追求目标,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谷歌并没有被这个基本目标挡住了视野,无数公司失败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缺少创新,公司的一切发展的目标都仅仅利润,那么,这个公司离衰亡也不远了。因而,谷歌在保证其利润的基础上,不断追求理论创新。而它的科研部门与其他公司的传统科研部门不同的是,他的科研部门并非研究纯理论,而是会和工程结合起来,也就是它所说的混合型研究(hybrid-research)。

      在它的公司的研究中,主要就是依托于谷歌公司强大的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和庞大的用户群来改善纯理论研究脱离实践的缺点。这样一来,它的研究成果可以更加贴合市场的发展,不至于搞成了一个纯的和实际没什么关系的理论。甚至很多的时候,它是以产品带动理论的发展和改变,这是一个非常新颖且大胆的思路,而事实证明,谷歌用的不错。

     谷歌在商业利益和理论创新这杠杆两端之间力图找到一个平衡点,就是它自己所说的混合型研究。而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它所寻找到的这个平衡点已经越来越清晰。

     看了谷歌这种世界级的机构的科研,工程,实验结合的方法,对比自己现在所学的计算机课程,还是有一些感想的。

      平心而论,北航的计算机系并不差,但是还是有很多让人不满意的部分。首先我们学的是计算机,有些不必要的课程为什么要设置进来,甚至有些课和我们的专业连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这样的课,除了完成学校的教学大纲,剩下的就只有浪费学生的时间,换来学生一堆抱怨而已。不要说这些课可拓宽知识面,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些托词,如果仅仅为了这些目标,完全可以通过把这些课设置为选修课来实现。

      其次,我们学校的老师的科研手段还是传统的理论和工程分家类型,少有像谷歌那种能把理论研究和实践结合的老师,一般都是搞理论的发paper,搞工程的招人做项目。我们是不是应该向谷歌这种方法借鉴一下呢?当然我不否认谷歌之所以能够进行这种混合型研究,和它有着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庞大的用户群有密切关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对我们毫无借鉴之处。

      关于理论和工程,二者的关系映射到学校的教学中,是不是有点像学与习?貌似Anran大牛写的东西很火啊。我也看了很多评论,也看了别人的日志,有挺Anran的,也有反驳的,我也来说两句。有很多人反驳Anran的看法,有些很有道理,但是有些反驳理由我实在不敢苟同。有人写到“在大学里,有哪些课是真的传授了思想?没有!所有的思想都只能从实践中获得!思想是靠自己去悟的。怎么悟?……(中间省略例子balabala)悟,就在在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知识的前提下,然后某一天,突然想通了,然后,就有了自己的思想。这么说应该没错吧。”也许有道理,但是我想说的是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我们获得思想的主要途径还是“学”,而非“习”。而且“学”本身包含的范围很广,听老师讲课只是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你不能因为老师讲得烂,就把“学”整个否定,这是以片面取代全面。对于学生来说,所有思想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显然不可取。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这学期要写编译大作业,我们还有一门叫编译原理的课,就是在有些人心目中那种没有传授任何思想的课。那好,请问你写编译器的时候,是不是把编译原理书扔了,自己从头“悟”一个?词法分析,语法分析,符号表,存储管理,语义分析,代码优化,代码生成这些步骤和理论都是你自己“悟”出来的?也许你是天才,这些理论你都能悟出来,那花费的时间呢,我认为不比一个啥都不懂的小白先学会编译原理再来写编译器要快。相比于巨人,我们是侏儒,最多只能做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侏儒。所有思想都靠自己“悟”出来,显然是难以实现的。我们能够悟出来的东西是那些课本上一般不涉及的实践的经验,然而基本的理论也让学生自己领悟是不可能的。

      然而我也并不完全赞同学而习,看了谷歌的混合型研究,我在想有没有一条中间路线呢?还有学而习和习而学真的要一个必须正确,而另一个必须错误吗?难道不能根据学生个人情况不同,课程不同,学习目标不同而因地制宜的分清主次吗?二者之间有没有互相借鉴的可能呢?这是我的一点思考,受水平所限,得不到什么好的结论,也只能想到这里了,就写到这吧。

posted @ 2012-12-12 03:15  Shine Team  阅读(404)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