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文化课
给文化课生活起一个高大上的名字:高考复兴计划(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vival Project)
NOI 结束后在绍兴和杭州少玩了几天,然后就回来了。
\(7.21\) 开始文化课的学习!主要是跟着一对一学,\(8.1\) 学校开始上课后就两边同时跟。
暑假学了这些
-
语文:背诵 \(40\) 首古诗
-
数学:导数(二),解析几何(二),数列
-
英语:单词书的部分单词
-
物理:选修二,选修三
-
化学:有机,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那一章
-
生物:选修二,选修三的二三章
注:加 “(二)” 的表示之前学过但没学完,这次继续接着学。
还差
(不含语文英语,仅表示未学过的,而非未掌握的)
-
数学:选修三(学 OI 的真要学这本书吗)
-
生物:选修一,选修三第一章
整体效果还是很可观的,但我说的“学”,明显不等同于“掌握”,请大家不要误会。
感受
呈现出一种趋势:补课早期极其不愿服从作业安排,后期重心逐渐向学校靠拢,应该说是好事。
中间几次差点崩溃,或许是学校带来的强大约束和同学们的鼓励使我又挺了过来,感觉我还是比较脆弱的。当你环顾四周,发现都是自己不会的,旁边同学讨论的也是你不会的,老师讲课完全不懂在说什么,只能在自己的书桌那一亩三分地找寻唯一的快慰,这种感觉,也只有我们这种退赛生能够体会到,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对意志的摧残,但或许也是一种磨练吧。
一对一时间短,内容量少,有难题,但覆盖面不够,且老师水平明显不如学校,能让你学个大概,但要想到顶端,还是要跟学校,不管我们再怎么喷 S2,学校复习全面,学案精髓,不得不让人佩服。当我茫然于复习进度之快,学习的不扎实,学校竟如能猜透我的心灵一般发一张综合性学案,满足我的需求,或许这时我才第一次体会到学校安排的妙处。然后在学校的大量“对拍”中,“拍”出所有自己的不足,才算“掌握”。
但是学习这个事情肯定没有这么简单,当前一轮复习只有生物和化学复习到了我在学校没学到的部分,感觉还凑合。更多的部分,诸如数学导数解析几何,物理电磁学,生物基因工程,还有一段时日才复习到。我不知道那时能否接收高强度的练习,毕竟“底子薄”,也许这种一对一光速补课模式已经为未来埋下隐患,但人不也是走一步看一步吗。
总而言之学习是复杂的,一个人平衡 \(6\) 科的学习,绝非易事,如果加上每科补课的内容,那么你就是一个推进 \(12\) 个线程的 CPU,真能做到这一点的也只有计算机了。
最后附上暑假进行的一次“半月考”的战况
(只有 \(770\) 名是因为有一些人没考)
有数的位置依次表示:总分,年排,班排,英语分数,英语年排,英语班排
在我们班,只有高贵的倒数几名才能获得这样的殊荣(小纸条),其他的会贴在黑板上。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