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业界的前沿公司汇总
Physical Intelligence (π)
官网:https://www.physicalintelligence.company/blog/pi0
Physical Intelligence(简称 PI)是一家成立于2023年1月的美国具身智能(Embodied AI)初创公司,其核心目标并非制造机器人硬件,而是为各类机器人和物理设备提供通用的“AI大脑”——即一个能驱动多种机器人执行任务的通用基础模型。因此,Physical Intelligence 本身不生产机器人产品,而是专注于机器人智能软件的研发
主要技术与产品
尽管没有实体机器人硬件,Physical Intelligence 已推出以下关键软件成果:
-
π0(Pi-Zero):这是 PI 于2024年底推出的首个通用机器人基础模型,基于视觉语言模型(VLM)架构,专为机器人控制设计,能在多种任务中实现跨平台泛化能力
-
π0.5:2025年5月发布的升级版视觉-语言-动作(VLA)模型,在全新环境中展现出更强的泛化和操作能力,被视为迈向通用机器人智能的重要一步
公司定位与愿景
- PI 被业界类比为“机器人领域的 OpenAI”,强调通过一个统一的 AI 模型为任意机器人赋能,打破硬件差异限制
- 公司明确表示不会开发自己的机器人硬件,而是通过在现有多样化机器人平台(如机械臂、人形机器人等)上部署其软件模型,验证通用智能的可行性
- 创始人 Karol Hausman 甚至公开表示“人形机器人被高估了”,强调智能软件比特定形态的硬件更重要
商业与合作动态
- 截至2025年,PI 已完成4亿美元融资,估值达24亿美元
- 与中国智元机器人有战略合作,共同推动具身智能技术的全球应用
总结
Physical Intelligence 是一家典型的“具身大脑”公司,其“产品”是通用机器人基础模型(如 π0、π0.5),而非实体机器人。它的核心价值在于让不同厂商、不同形态的机器人共享同一个智能内核,从而加速通用机器人时代的到来
官网介绍:
Physical Intelligence 正在把通用人工智能带入物理世界。我们是一支由工程师、科学家、机器人学者与创业者组成的团队,正在研发基础模型和学习算法,以驱动当下的机器人以及未来的一切物理执行设备。
Real-Time Action Chunking with Large Models
2025 年 6 月 9 日
一种面向大型 VLA 的实时系统,即使在高延迟条件下也能兼顾精度与速度。
VLAs that Train Fast, Run Fast, and Generalize Better
2025 年 5 月 28 日
一种用于训练视觉-语言-动作模型(VLA)的方法:训练更快,保留互联网规模知识,具备高质量推理特性,并拥有更强泛化能力。
π0.5:具备开放世界泛化能力的 VLA
2025 年 4 月 22 日
我们最新的通用策略 π0.5 在 π0 基础上扩展,能够实现开放世界泛化。该新模型可控制移动操控机器人清理一间全新的厨房或卧室。
教机器人“更会听、想得更深”
2025 年 2 月 26 日
一种让机器人逐步思考复杂任务的方法,并结合人类在环的反馈。
开源 π0
2025 年 2 月 4 日
我们开源 π0 的权重与代码,同时发布新的 π0-FAST 自回归模型。
FAST:高效机器人动作标记化
2025 年 1 月 16 日
一种全新的机器人动作分词/标记化方法,使我们能以比以往快 5 倍的速度训练通用策略。
π0:我们的首个通用策略
2024 年 10 月 31 日
我们的首个通用策略 π0:这是一款原型模型,结合了大规模多任务与多机器人数据采集以及全新的网络架构,迄今实现了最强大、最灵巧的通用机器人策略。
说明与术语说明:
- VLA:Vision-Language-Action(视觉-语言-动作)模型,直译为“视觉-语言-动作模型”。
- generalist policy:直译为“通用策略”,可按场景替换为“通用型策略/通才策略”。
- action tokenizer:译作“动作标记化/动作分词”,可根据读者背景选用“动作编码器”。
- internet-scale knowledge:译作“互联网规模知识”,指在互联网上大规模数据上习得的知识。
智元
智元机器人公司(全称为“智元创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人形机器人及具身智能技术研发与商业化的企业。公司产品线覆盖交互服务、柔性制造、清洁作业、科研教育等多个应用场景。
以下是智元机器人公司的主要产品系列:
1. 人形机器人系列
- 远征A2系列:包括标准版、青春版(A2青春版)和轮式版本(A2-W),主要用于交互服务场景,具备31个主动自由度,身高130cm,续航约2小时,最大行走速度1m/s,单臂负载0.5kg
- 精灵G1:通用具身智能机器人,具备20个自主自由度(不含末端),搭载3个RGBD相机和5个鱼眼相机,配备Jetson AGX Orin 64GB算力平台,续航可达4小时以上
2. 开源与科研平台
- 灵犀X1 / X2:全栈开源机器人平台,面向科研与教育,其中灵犀X1还包含OmniPicker自适应通用夹爪,仅用一个主动自由度即可抓取多种形状物体
3. 特种与商用机器人
- 绝尘C5:面向中大型场景的智能清洁机器人,支持扫地、洗地、尘推等多种清洁功能,适用于各类硬质地面
- 四足机器人D1系列:用于特种作业或复杂地形场景
- OmniHand 灵巧手系列:高自由度灵巧操作手,适用于精细抓取与操作任务
4. 商业化进展
截至2025年8月,智元机器人已将其六大核心产品线(远征A2、灵犀X2、精灵G1、OmniHand、D1四足机器人、绝尘C5)在自有商城及京东平台同步开售,加速商业化落地
这些产品体现了智元机器人在具身智能、人机交互、自主感知与操作等方面的综合技术能力。
Figure AI
Figure AI(全称 Figure AI, Inc.)是一家成立于2022年的美国机器人公司,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桑尼维尔(Sunnyvale),由Brett Adcock(同时也是飞行汽车公司Archer Aviation和招聘平台Vettery的创始人)创立。公司专注于开发具备人工智能的通用型自主人形机器人,目标是打造全球首款具有商业可行性的双足人形机器人,以应对制造业、物流、仓储等领域的劳动力短缺问题
核心产品:Figure 01
Figure AI 的代表性产品是其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 Figure 01,该机器人具备以下特点:
- 全自主双足行走能力,可在复杂环境中稳定移动;
- 配备多模态感知系统(包括摄像头、深度传感器等),能理解环境和人类指令;
- 搭载自研的AI模型,支持视觉理解、自然语言交互与任务执行;
- 能够完成抓取、搬运、操作工具、开关门、整理物品等精细任务
- 设计强调通用性,适用于工业、商业乃至家庭场景
Figure 01 自2022年推出原型机以来,已迭代多个版本,并在宝马(BMW)、亚马逊(Amazon)等企业的实际场景中进行测试和部署。例如,Figure 01 已在宝马位于南卡罗来纳州的工厂中执行物料搬运任务
技术与合作亮点
- 自研AI大模型:Figure AI 开发了专用于机器人的端到端视觉-语言-动作(VLA)模型,使机器人能通过语言指令理解并执行任务。
- 战略合作:
- 与OpenAI合作,集成其大语言模型(如GPT-4)以增强对话与推理能力(2024年2月公布);
- 与英伟达合作,利用其Isaac机器人平台和AI芯片加速训练与部署;
- 获得微软、英伟达、亚马逊、软银等科技巨头的投资与支持
融资与估值
Figure AI 自成立以来融资迅速,截至2025年已累计融资超10亿美元,估值超过60亿美元,被视为全球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头部企业之一
总结
Figure AI 并非仅做硬件,而是致力于构建“AI + 人形本体 + 云端智能”的完整闭环。其核心愿景是让 Figure 01 成为像“智能手机”一样普及的通用智能体,能够在人类生活的各种物理空间中自主工作
CloudRobo
CloudRobo 并不是一家独立的机器人公司,而是华为云于2025年6月正式发布的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云服务平台,旨在通过“云上赋智”的方式,为各类机器人本体提供智能化能力,实现“轻本体、强智能”的新一代机器人开发范式
核心定位
CloudRobo 是一个面向机器人产业的全栈式具身智能开发与运行平台,其目标是让“一切联网的本体都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
三大核心模型(“具身智能三脑”)
华为云 CloudRobo 平台构建了三大基础模型,形成完整的智能闭环
- 具身多模态生成大模型(“大脑”):负责理解任务、环境与人类指令,进行高层语义推理。
- 具身规划大模型(“小脑”):将高层指令转化为具体动作序列,进行路径与行为规划。
- 具身执行大模型(“脑干”):直接控制机器人底层执行器,实现精准、实时的动作输出。
主要功能与平台组成
CloudRobo 整合了三大子平台,覆盖机器人全生命周期
- 数据生产管理平台:支持数据采集、标注、合成与数据集生成。
- 机器人训练平台:提供仿真环境与模型训练工具,加速算法迭代。
- 机器人运行管理平台:实现云端模型部署、远程监控与持续学习。
通过云原生架构,CloudRobo 打通“开发态”与“运行态”的数据闭环,显著降低机器人智能开发门槛
实际应用案例
- 工业喷涂:赋能埃夫特(EFORT)的工业机械臂,快速适配新喷涂任务,无需重新编程
- 汽车制造:与乐聚机器人合作,在汽车产线实现物流搬运、自动上料等柔性作业
- 光模块组装:支持业界首个全机器人化的原位柔性组装系统,用于高精度光通信器件生产
技术优势
- 突破本体限制:将复杂计算放在云端,使机器人本体更轻量、低成本、低功耗
- 强泛化能力:基于大模型,可在不同任务与场景中快速迁移,减少对特定场景数据的依赖
- 实时交互:增强机器人与人类及物理世界的实时智能交互能力
总结
CloudRobo 是华为云推出的具身智能云平台,本质是“机器人的智能操作系统+云工厂”。它代表了“云+AI+机器人”融合的新方向,通过将智能上云,推动机器人从“专用设备”向“通用智能体”演进
宇树科技
宇树科技(Unitree Robotics)是一家中国领先的机器人公司,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杭州,创始人兼CEO为王兴兴。公司最初以高性能四足机器人(机器狗)起家,现已拓展至人形机器人、灵巧手及核心零部件等产品线,成为全球四足机器人领域的龙头企业,并在国内人形机器人赛道中占据重要地位
一、主要产品线
1. 四足机器人(机器狗)
宇树科技是全球最早实现四足机器人商业化的公司之一,产品覆盖消费级、科研级和行业级:
- 消费/科研级:Go1、Go2、Go2-W、A1、XDog、Laikago、AlienGo 等;
- 行业级:B1、B2、B2-W、A2 等,具备更强的负载、续航和环境适应能力
这些机器狗广泛应用于科研教育、安防巡检、娱乐表演等领域,曾在2025年CES展会上现场表演翻跟头,引发广泛关注
2. 人形机器人
宇树科技自2023年起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目前已推出四款产品:
- H1:首款人形机器人,具备高动态运动能力;
- H1-2:H1的升级版;
- G1:更轻量化的通用人形机器人,起售价9.9万元人民币;
- R1(2025年7月发布):第三款人形机器人,起售价低至3.99万元,大幅降低人形机器人门槛,定位教育、家庭及轻工业场景
此外,公司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发布身高1.8米的新一代人形机器人,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
3. 其他核心组件
- 灵巧手:用于精细操作任务;
- 高扭矩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支撑其机器人高性能运动能力
二、商业化与资本市场进展
- 宇树科技已开启科创板IPO辅导,并于2025年7月完成备案,拟正式登陆A股
- 公司产品已进入全球多个国家,在科研、工业、娱乐等领域实现规模化落地。
- 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WAIC、CES等国际展会上频繁亮相,技术实力和产品成熟度获广泛认可
总结
宇树科技从“机器狗专家”成功转型为“全栈式具身智能企业”,凭借高性价比、强运动性能和快速产品迭代能力,在四足与人形机器人双赛道齐头并进。其R1人形机器人以不到4万元的售价,有望推动人形机器人进入大众市场,成为行业价格标杆
乐聚机器人
乐聚机器人(全称: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3月,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人形机器人研发、制造与产业化的中国高科技企业,总部位于深圳,在哈尔滨、杭州等地设有研发机构
一、核心产品线
乐聚机器人目前拥有五大产品系列
1. 通用人形机器人
- “夸父”(Kuafu):2023年12月发布的大尺寸高动态人形机器人,具备可跳跃、多地形自适应行走能力,全身26个自由度,整机重约45公斤。2024年已实现海外首台交付,标志着其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 另有一款通用人形机器人(未公开命名),与“夸父”形成高低搭配
2. 中小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
- 面向教育、科研和轻量级服务场景,强调灵活性与成本控制。
3. 编程教育系列机器人
- 覆盖K12及高校教育,支持图形化编程、Python、ROS等,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课程教学
4. 医院物流机器人
- 用于医疗场景的物资配送、药品运送等,提升医院智能化运营效率
5. 重载运输机器人
- 面向工业制造与仓储物流,具备高负载、高稳定性特点,适用于重型物料搬运
二、技术与合作优势
- 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硬件平台与控制系统,掌握机器人整体结构设计、运动控制、感知融合等关键共性技术
- 与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BIGAI)深度合作,共同推进人形机器人在通用智能方向的研发
- 积极参与国家及地方机器人产业生态建设,推动“机器人+”在千行百业的应用
三、应用场景
乐聚机器人产品已覆盖:
- 教育服务:全国上千所学校采用其教育机器人;
- 医疗服务:医院物流机器人在多家三甲医院试点;
- 特种与工业服务:包括巡检、搬运、应急响应等场景
总结
乐聚机器人以人形机器人为核心,构建了从教育入门到工业落地的完整产品矩阵。其“夸父”高动态人形机器人的推出和海外交付,标志着公司在高端人形机器人领域已具备国际竞争力,是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重要代表企业之一
软通天擎是软通动力(iSoftStone,股票代码:301236.SZ)于2025年正式成立的机器人业务子公司,专注于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的研发与产业化。其成立背景是软通动力与智元机器人战略合作的成果,旨在打造覆盖教育、制造、服务等多场景的机器人产品体系
一、首款产品:天鹤C1
2025年1月16日,软通天擎在无锡发布了其首款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天鹤C1,定位科研教育与交互服务场景
核心特点包括:
- 采用双足行走结构,面向教育和人机交互;
- 搭载自主研发的 “星云具身智能计算平台”,支持多模态感知与大模型接入;
- 采用“算法软件定义硬件”的模块化架构,提供丰富的原子动作算法库;
- 支持行业智能体快速接入,便于二次开发与场景适配
值得注意的是,天鹤C1在外观和参数上与智元机器人的“灵犀X1”高度相似,引发市场对其技术来源的关注
二、产品规划与战略布局
软通天擎已公布明确的产品矩阵规划:
- 天鹤系列:面向科研教育与交互服务(如天鹤C1);
- 天擎系列:面向柔性制造用工替代,用于3C、汽车等行业的产线作业;
- 天锡系列:面向通用人形机器人,未来将拓展至更广泛的通用任务场景
此外,公司还在建设具身智能数据采集工厂,通过VR遥操作等方式,采集机器人在上料、装配、测试、打包等全流程中的多模态结构化数据(包括视觉、关节状态、力/触觉等),用于训练和优化其智能模型
三、合作与生态
- 与智元机器人深度绑定,联合成立软通天擎,共享技术与供应链资源
- 与创明新能源合作,为机器人提供高能量密度电池解决方案,提升续航能力
- 依托软通动力在ICT服务、数字化转型领域的深厚积累,加速机器人在企业端的落地。
总结
软通天擎是软通动力切入具身智能赛道的关键载体,虽起步较晚,但凭借大厂资源、战略合作与清晰的产品路线图,迅速推出天鹤C1并规划覆盖制造、通用服务的全系列机器人。其发展路径体现了“软件+数据+硬件”融合的新型机器人企业特征,是中国具身智能生态中一支不可忽视的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