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分类 -  心灵成长

1 2 3 4 5 ··· 11 下一页

身心灵成长,空性感悟,无我,临在,本体。
魏凤菊老师看望临终同修感悟
摘要:http://blog.sina.com.cn/s/blog_1319eb5390102vqo5.html 1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1319eb5390102viyf.html View Code http://blog.sina.cn/dpo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0-12-30 15:55 风雨者2 阅读(943) 评论(5) 推荐(0)

认识佛教
摘要:认识佛教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12-31 06:01 风雨者2 阅读(387) 评论(1) 推荐(1)

【书籍推荐】《自我观察:第四道入门手册》爱自己
摘要:自我观察的几个基本原则: 注意身体的感觉并且放松身体 这个原则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对身体的感觉就不算是真正的观察。 在一些教学体系里称作“记得自己”。记得自己的最初阶段是找到自己。如果我只是在做自我观察而不能记得自己是不够的,在观察时,我需要先找到自己,把自己定位于特定的时空,定位在这个身体里,定位在当下。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12-31 05:55 风雨者2 阅读(913) 评论(0) 推荐(0)

[推荐] 自我观察的四个基本原则
摘要:注意身体的感觉并且放松身体 这个原则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对身体的感觉就不算是真正的观察。 身体的感觉包括能量在体内流动的感觉、思绪流动的感觉、情绪流动的感觉、肌肉组织紧张的感觉、放松和昏昏欲睡的感觉,通过五种感官进入身体这部机器的图像、气味、味道、触感和声音,都是“感觉”的内容。 没有身体感觉的观察是没有根基的,只会让人更加疯狂。头脑是会撒谎的,它会在没工作时想象自己在工作。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12-31 05:49 风雨者2 阅读(393) 评论(0) 推荐(0)

只要你真会念,念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就是修行
摘要:只要你真会念,念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就是修行。看得清楚是慧,如如不动是定,不分别、不执着就是戒,戒定慧圆满具足,在这一句佛号之中。 文摘恭录: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十七集)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12-31 05:39 风雨者2 阅读(1965) 评论(0) 推荐(0)

胡小林老师最新答问(全两集)2017年3月9日发布
摘要:https://mp.weixin.qq.com/s/s3jAwSYdO-pLwLffZ33lNw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3-30 05:53 风雨者2 阅读(562) 评论(0) 推荐(0)

胡小林老师泪洒会场:向孝子王希海老师学习!
摘要:https://mp.weixin.qq.com/s/5QiQCoePbrNNve2aOAoe9w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3-30 05:48 风雨者2 阅读(1451) 评论(0) 推荐(0)

蔡礼旭老师:如何经营幸福生活(武汉万人论坛)
摘要:https://mp.weixin.qq.com/s/n51QS9MIXms8mpZZ5q7Nug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3-30 05:43 风雨者2 阅读(254) 评论(0) 推荐(0)

新视频】蔡礼旭老师:学圣贤教诲 改人生命运(2013年北京论坛)附下载
摘要:https://mp.weixin.qq.com/s/6aId_19DxdK6EfeSvSHZsw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3-30 05:40 风雨者2 阅读(527) 评论(0) 推荐(0)

陈静瑜:齐家治国 女德为要
摘要:https://mp.weixin.qq.com/s/uowu9ca1courKRFIH5t1DA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3-30 05:30 风雨者2 阅读(410) 评论(0) 推荐(0)

胡小林老师《弟子规》汇集
摘要:https://mp.weixin.qq.com/s/ECS0TvoEY3iK-QpzM6zfWw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3-30 05:26 风雨者2 阅读(1565) 评论(0) 推荐(0)

【视频学习】 胡小林视频全集
摘要:https://mp.weixin.qq.com/s/cK59Ujc7oCJJtuNE2WBmdA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3-30 05:19 风雨者2 阅读(2860) 评论(0) 推荐(0)

【唯识二十论提要】|佛理并不空虚玄秘,能透视现实即可悟得
摘要:克实以论,唯识法相非驳斥外境之有,只斥离心识以外所执之实境,而仍承认不离内心之境的存在,五位唯识中之色法,即是物质,其范围且较普通所论之物质为广大。云何应知色不离识耶?曰:物无定性,随心转变故。心有分别,外境乃起故,人有欲求,乃须物用;随欲有异,所须即殊故。心离欲染,则淡泊超然;贪求无厌,则心随物转故。常人执心外有实物,于是自他,人我,种种是非因之以生,诸大圣者,本真现量,泯心物之分,故远离颠倒,证大菩提,作大佛事,故知吾人心识,为染净因果,转凡成圣之关键,学佛者不可不慎也https://mp.weixin.qq.com/s/fkwEPyqci8E0DC8thpjvQw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3-25 13:09 风雨者2 阅读(964) 评论(0) 推荐(0)

净空法师:【观照入门】起心动念,随顺经教
摘要:https://mp.weixin.qq.com/s/Ek7-rt3xTuV9Id3PtCsy4Q 《金刚经》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个话决定正确。因此,入门就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不为自己,我们为一切众生,尤其是现前这个社会,为苦难众生,为正法住世,心行决定与圣教相应。 今天讲与自性相应,这是很难做到的。没有明心见性,怎么与自性相应? 佛菩萨的经教就是自性,是自性流露,我们能够随顺经教,就是随顺自性,与性德相应,这是学佛入门之处。功夫得力,受用无有穷尽。 本文节录自【佛说八大人觉经】1集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3-24 16:23 风雨者2 阅读(1021) 评论(0) 推荐(0)

净空法师:没有观照功夫,你这个法门是白修了
摘要:何谓观照?观照就是我们常常自己能提醒自己,就是观照。譬如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起心动念了,起了贪心,马上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就提醒我们观照的功夫。我怎么又迷了?怎么又起心动念了?心又往外跑了?一提起佛号,把这个心就收回来了,这是观照功夫。心不往境界上跑,不向外去留意,把心收回来;外面境界还是一样清楚,心不被境界所转,这就是观照的功夫。这个功夫浅,但是要做,要不断的去做,为什么?一失去观照,心马上就被外面境界牵跑了。所以古人讲「不怕念起」,念是妄念,「只怕觉迟」,觉就是观照。心里一念不平、一念瞋恚,立刻想到「南无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就心平气和,瞋恚自然就消除。所以它有这个功德在。   佛菩萨的名号,帮助你观照的,经文重要的句子,帮助你观照的,所以你要记得。我们在一切境界里头,放不下的时候、过分认真的时候,想到《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有什么放不下的?想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还有什么好执著的?这一放下、一不执著了,你看看这个心多自在,患得患失那个妄想立刻就消除,这就叫观照。时时能够提得起观照,你看境界哪有不自在的?前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3-24 16:09 风雨者2 阅读(906) 评论(0) 推荐(0)

随顺觉
摘要:随顺觉的意思就是,我们把这些都看到: 我既看到了这朵花; 我也看到了我对这花升起的喜悦之情; 同时我也看到了我觉得这朵花比那朵花更漂亮; 同时我也看到了我在评判这种分别心,认为这个分别心不好; 同时我也看到了之所以我评判这个分别心,是因为我觉得我是一个修行人…… 就是随顺着这些个连锁反应一样的念头的产生,我们始终保持观照,看到它就好了,这叫随顺觉。 念头是在不断不断变化的,从我们看到一朵花,到最后说我是一个修行人,不能有分别心……其实这个念头的链条中间,经历了很多的变化,这个念头一直在变化,一直在变化。 念头是不断生灭的,但是这个观照,一直随顺着变化的念头保持着,这叫随顺觉。 但是我们往往做不到随顺觉,可能我们在看到升起分别心,开始自我批判,然后就什么都看不到了,然后就陷入到种种情绪、新的自我批判、各种烦恼里面去了……你就看不到了,那个观照失去了。 随顺觉的意思是说—— 随顺着念头的变化,保持观照。 如果用《圆觉经》里面说的那句话,就叫: htt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3-24 15:41 风雨者2 阅读(383) 评论(0) 推荐(0)

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2集)
摘要:当然往生必须要记住,我们前面几天所学的发菩提心。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给我们讲得很明白,能不能往生全在信愿之有无,往生极乐世界的真正条件,是要真正相信、真正想去,这是关键。往生到极乐世界,品位高下全在功夫的浅深,这就是念佛,没有说念佛多少,讲究功夫。什么是功夫?一般讲老实念。什么才算是老实?觉明妙行菩萨给我们说,第一个不怀疑,第二不夹杂,第三个不间断。十念法也要守住这三个原则: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其实觉明妙行菩萨有依据,这个依据从《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所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觉明妙行菩萨用最简单的话,我们大家都听得懂,「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讲得深,我们听不懂,他用这九个字一解释,我们很容易理解,就是这九个字。不能怀疑,就是用真诚心,真诚的信心;不夹杂,没有妄念,没有杂念,用清净心去念;不间断,这就是功夫。最忌讳的是怀疑、夹杂,把你的功夫全破坏了。由此我们可以能够想像到,往生极乐世界的品位,完全看你诚信的程度、愿心的程度。我想往生,你也想往生,他也想往生,都发心求往生,但是力度不相同,有人非常恳切,有人就比较随便,这个愿心是或有或无,有时候有,有时候忘掉了。所以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3-13 18:47 风雨者2 阅读(117) 评论(0) 推荐(0)

东北居士,念佛往生,零下30度,冰台现莲台!
摘要:11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3-09 12:34 风雨者2 阅读(221) 评论(0) 推荐(0)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八十七集)
摘要:我們一般普通在家人,在現在這個時代,嚴持戒律,持什麼戒律?我們在戒律裡頭只選了五科,好懂,好記。第一個淨業三福,那是指導原則,決定不能違背。佛說得很好,這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你怎麼能違背?這三條,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把這一條落實在三個根,孝親尊師落實在《弟子規》,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後面修《十善業》。三福、六和,六和敬不能少,家和萬事興;三學、六度,我們要深入經藏,戒定慧,走這個路子,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最後普賢十願。我們就持這個戒就行了,這就圓滿了。一定要做到,要從根紮起,根就是《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十善業道經》,我做了個節本,只有六百多字,在《世界宗教是一家》,在這個本子裡頭,諸位可以看到,便利現代人修學,要有善巧方便。所以要常常想到,持戒是斷煩惱,煩惱斷了清淨心現前,心裡沒有煩惱、沒有牽掛、沒有憂慮、沒有雜念。我們的經題上「清淨平等覺」,清淨,阿羅漢;平等,菩薩;覺就是明心見性,成佛了。這是我們修行的三個目標。首先求清淨,清淨心得到了修平等,平等心得到了求覺,你看都在經題上。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2-28 05:20 风雨者2 阅读(214) 评论(2) 推荐(0)

净空老法师:我修了五十多年,冤亲债主还常常找麻烦
摘要:学佛没有别的,天天忏悔、天天在消业障而已,天天在受果报,这果报里头有善有恶,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就叫不昧因果,不是没有因果。   我们确实对人百分之百的诚意,百分之百的关怀照顾爱护,人家不领情,人家是百分之百的拒绝、百分之百的排斥,还要以恶言恶语相向。这不学佛的人:这真的是冤枉!你冤屈!人家对你这么大的误会,你还要这么对他好。世间人是不平,迷而不觉;学佛的人明白了,觉而不迷,知道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的因果,知道现在这是果报现前。也是罪业化解了,应堕恶道的,可以不堕恶道了,重罪轻受,这一生果证有希望。我们的果证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有指望、有信心,是好事不是坏事。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一 一卷) 2003/12/31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2-26 05:09 风雨者2 阅读(1601) 评论(0) 推荐(0)

1 2 3 4 5 ··· 11 下一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