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策略体系
- 功能等价原则
- 必须保持代码外部行为不变,仅优化内部结构
- 通过小步修改 + 自动化测试保障稳定性
- 两顶帽子模型
- 功能开发帽:专注新增功能的实现
- 重构优化帽:专注代码质量提升
- 开发过程中需动态切换两种模式,每次提交只聚焦单一目标
- 渐进式优化
- 将复杂问题拆解为原子操作(如提取方法、简化条件)
- 每次重构仅解决一个具体问题,避免大范围修改
二、实施方法论框架
- 问题分析阶段
- 识别代码坏味道(重复代码/过长函数/复杂条件等)
- 评估重构必要性与可行性(投入产出比分析)
- 方案设计阶段
- 对比多种技术方案(如策略模式替代条件判断)
- 制定分阶段实施计划,明确降级方案
- 开发验证阶段
- 建立测试保护网(单元测试/集成测试)
- 使用IDE自动化工具执行重构操作
- 通过性能对比量化成果(如FPS提升/卡顿次数减少) [1]
三、系统级重构模式
- 绞杀者模式
- 逐步构建新服务替换遗留系统,保持系统持续可用
- 适用场景:大型遗留系统改造
- 修缮者模式
- 隔离并改造特定模块,避免影响整体架构
- 适用场景:局部架构优化
- 拆迁者模式
- 完全重构并替代旧系统
- 适用场景:小型系统或明确边界的模块
四、关键支撑机制 [6][10]
- 测试驱动机制
- 重构前补充测试用例,建立安全防护网
- 通过持续集成(CI)快速验证修改
- 量化评估体系
- 性能指标:FPS、内存占用、接口响应时间 [1]
- 质量指标:代码复杂度、重复率、可维护性指数
- 文档与监控
- 关键节点添加监控告警
- 采用4D总结法(结果/数据/技术提升/个人成长)沉淀经验 [8]
五、常见误区规避 [5]
- 避免完美主义
- 控制波及范围
- 验证前置
posted @
2025-07-24 10:33
yuxuan0802
阅读(
44)
评论()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