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The Ph.D Grind以自传体记录了一个Ph.D.学生的六年生活(学术部分)。作者是一个二代中国移民,受父母影响选择了读Ph.D.,收到Stanford的录取后欣喜万分,但到了学校后却发现事实并不如意。第一年,作者被迫在一个他不怎么感兴趣的项目下做一些“脏活累活”,最后工作还没能发表。这一年结束后,作者十分失意。但所幸作者拿到了NSF的奖学金,所以相对来说有更多的自由,可以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作者主动联系了一个其他组的导师,一起合作了一篇文章。但这并不能算成功,因为这篇文章是不能算在毕业论文里的。作者在学术上的真正起步是在第三年,他想到了一个可以修改Python的解释器,从而使之更好的辅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8-27 14:46 Msra-Ustc-灰太狼 阅读(305) 评论(0) 推荐(0)
摘要: 这种书若是平时,我大概看不下去的,既然作为了作业,就只能硬着头皮看下去了,其实书名叫grind,我觉得我看书也是个grind的过程。作者由于表明了自己最初的目的就是记述他这六年间的故事,所以内容趋向于繁杂的事情,在看书的开始,就可以大概猜到了他会做什么,结果如何,但是也许和我看的并不够快,并且周围同学剧透了很多内容有关,任何一个新鲜的故事都可以作为一本小说来读,但是这本小说还是趋于平淡了些。 书的主题就是一名身在知识分子家庭中的孩子的读博之路,简单的说,他的历程其实很短了,看了前面yishi xing同学的图片,CMU在读博士都8年+的时间,说明博士的毕业要求之严格,我先细数一些作者的优...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8-26 23:22 Msra-Ustc-灰太狼 阅读(205) 评论(0) 推荐(0)
摘要: 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感觉既沉重又很有借鉴。书中作者并不向一般的读物一样是如何如何介绍其一路的成功的,而是更加真实的还原了其在完成PHD 这一路过程中的种种的艰辛与困难,以及在其中的各种经验。作者本来是满怀着信心的由MIT进入STANDFORD去完成PHD,由我们这些外人看来,这都是世界最顶尖的学府,可能我们更多的是会想到他应该是如何如何的风光,以及他本身是应该如何的能力超群,足以面对各种困难与挑战。然而现实却也不是这样。 他跟从了Dawson,从事了 Klee这一项目。最初一年作者 先是花了上千个小时来调试Klee让它能够在Linux对驱动程序检测其bug,然而最后还是一直在干体力活,没有发出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8-26 17:12 Msra-Ustc-灰太狼 阅读(220) 评论(0) 推荐(0)
摘要: 软件开发需要一个团队人员的共同努力,合理分工协作完成。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一个好的评价体系来反映每个人在团队中的绩效,这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提高团队工作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是对每个认真付出的队员的一种肯定和奖励。 今天中午,BigBadWolf队员们讨论了评价标准问题,我们意识到由于每个人的分工会有本质上的不同,很难拿单一的指标来评定绩效,所以我们需要从多方面考虑问题。下面是我们经过讨论,认为比较客观和公正的方法: 我们每人将对其他队员在1.工作任务量;2.工作完成质量;3.工作态度;4.额外贡献这些方面打分(0~10)并且每项以5分为及格分,最后按比例汇总,下面是这四项...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8-23 21:06 Msra-Ustc-灰太狼 阅读(1981) 评论(4) 推荐(0)
摘要: 读完《The Ph.D. Grind》_Philip J. Guo,作为一个将要申请Ph.D program的学生而言,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很多,也有很多感悟。 首先想到的就是很多问题不应该是到手就闷头苦干,而是要有个很全面的分析和计划,书中无处不体现这样的方法:就从作者准备读Ph.D来说吧,他有一个明确的目的,那就是以后从事学术领域的工作,而他做出这样决定的原因是多方面分析的结果。首先注意到华人在美国由于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他们往往在工业界很难走的很远,甚至经历惨淡,而学术界很少有这样的问题,加上母亲是大学教授的影响,作者决定将来以教授为职业。虽然在经历的六年的Ph.D Grind ...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8-22 22:34 Msra-Ustc-灰太狼 阅读(274) 评论(0) 推荐(0)
摘要: 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Philip Guo的一个挫折回忆录。一个在MIT读了本科和Master的大牛与他的”grind”用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确实给了我一个关于PhD的鲜活感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博士仅仅是像正常的学习一样,按时报到按时毕业就能拿到学位了,但实际上远非如此。大家不妨看一下本文最后附上的一张图,上面有部分CMU在读PhD学生的信息,注意是“在读“。从他们的PhD年限你就可以看出这张文凭的难拿程度,如果说 Philip Guo这六年是在grinding的话,那么下面这些学生可以说是在 relentlessly grinding了。当然不能一叶障目的认为PhD这个学位有多么的可怕,我想说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8-16 16:14 Msra-Ustc-灰太狼 阅读(229) 评论(0) 推荐(0)
摘要: 由于担心太多人都看去年的博客,所以我选择了一个2010年的ASE课程的blog,这个blog的小组有六个人,//Dyingforyourlove//--CodingCrazy_Teamif(CodingCrazy_Team>Zhouxiao+Xiao+Xuyong+Binxing+Guangxin+Hao+Xiaobin){ We_are_happy();}else{ We_are_dying();}上面这句代码表示了这六人,同时,他们还有一个另外的博客,我看到当时的老师(邹欣),还在上面给他们留言。主要看了2篇。 第一篇讲述他们的创始的文章。《如果你是一个项目经理,有一个12人左右的队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8-10 15:51 Msra-Ustc-灰太狼 阅读(321) 评论(0) 推荐(0)
摘要: 传说中的ASE课程正式开始了。为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浏览了Roosting队的博客,以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更好的完成我自己的课程。Roosting队伍的project是学术家族树,这一项目现已在微软学术搜索正式上线。从这个项目中,我既学到了成功的经验,也体会到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PRO:#Roosting队的项目是建立在前一年的队伍的项目之上的,成功的将一个prototype转化成了真正上线使用的产品。作为软件工程课的作业而实现的project通常在结课后都会沉睡在某个文件夹中无人问津。但学术家族树最终可以变成被广大用户使用的产品,实属成功的典范。#Roosting队在立项时做了充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8-10 14:36 Msra-Ustc-灰太狼 阅读(203) 评论(0) 推荐(0)
摘要: 课程的第一个任务是阅读师兄师姐们从前的项目经历,并从中吸取经验。我选择的是OMG!团队,不仅是因为对Dongliang和Haifeng师兄的熟悉,更是由于他们充满激情的队名吸引了我。在他们的博客中,对于当时project内容的brainstorm非常有参考价值,尤其是对我这种没有项目经验的人来说弥足珍贵。他们的ideas有个非常大的侧重点,就是着眼于手机应用。在这个安卓,苹果,wp争相抢占市场的时代,我觉得他们的眼光是非常准确的。从以聊天社交为主要内容的微社区应和“呆呆Mobile”到Academic Search电子书架,都很好的把握了手机这种小型终端的特性。而且我对他们的“高校申请指南”这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8-10 14:22 Msra-Ustc-灰太狼 阅读(360) 评论(1) 推荐(0)
摘要: 来到MSRA已经差不多一个月了,基本上对这里的生活有了大概的了解,现在我们也终于迎来了软件工程这门大课。 作为微软创新学院的一员,这门课是我们的一个重头戏,同时这也是对我们的一个挑战和机遇吧。 这课的首先一个任务就是让我们去采访一下以前的师兄和浏览下他们的博客,让我们对这们课从一开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本来以为这只是一个枯燥的任务,可是当自已真的开始去向师兄了解情况,去他们的博客上浏览点点滴滴,我发现这也是一件意义非凡之事,不仅让自己对这样的一门课有了新的认识,同样的也对自己对软件编程这项工作有了具体的理解。感受 这里的感受指的是问以前的师兄他们对于这课的一些感受。从他们那里了解到,软件...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8-10 12:57 Msra-Ustc-灰太狼 阅读(280) 评论(0)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