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基础补充】 注解补充(二)
@Scope和@Lazy
@Scope
根据源码中描述,作用域一共有四个。SINGLETON、PROTOTYPE、REQURST、SESSION

目前主要应用的是前两个:
SINGLETON:表明当前bean是单例的,每次获取到的对象都是同一个。
PROTOTYPE:表明当前bean是原型的,每次获取到的对象都不是同一个。
@Scope("prototype")注解也会导致延迟加载
@Lazy
一旦添加当前注解就默认延迟加载。只有在用的时候会初始化。

准备两个实体类,一个添加@Lazy注解,一个不添加@Lazy注解

通过控制台的日志输出可以发现添加@Lazy注解的bean不会在容器初始化的时候进行初始化,只有当我们用到的时候才会初始化:

@Lazy和@Scope
@Lazy注解会延迟加载bean,但当与@Scope注解一起使用的时候,@Lazy注解会失去作用。

@Conditional
这个注解在springboot中的使用还是很多的。判断是否符合条件。
如果自己使用的话,需要实现接口: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Condition
里面就一个返回值为Boolean的方法。
@Value注解
基本使用
1.开启注解读取配置文件

2.读取值

3.查看结果

源码分析
这些东西不看源码也可以的,但是就是想练练手。
先测试User类的set方法

set方法没有被触发,猜测为反射注入,直接进行在无参构造进行debug。

个人思路:既然是通过反射注入的,那必然是先执行无参构造,再对字段进行赋值。
先找Bean的创建方法

定位到自己要查看的bean,继续跟进

发现了两处进去的方法,经测试,一个创建了bean,另一个是处理的一些processor,但是此时addr此时仍没有被赋值。

继续往下跟进:


可以发现,就是在619行进行的数据填充。点进去加断点,继续跟进:
可以发现经过这个AutowiredAnnotationBeanPostProcessor后,数据被填充了进去。打断点,继续进行debug。

点进去也就397行和399行可以进行填充数据:

下一步,397行没有进行数据填充

399行完成了数据的填充,打断点,继续重新debug

继续跟进:


继续

继续对642行深入:
可以看到是在这里处理的表达式

1332行的处理表达式的方法
应该是属于某个类【EmbeddedValueResolverAware这个接口可以处理表达式,估计前面用的这个原理差不多】的方法的。分析到这里吧。练练debug。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