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语言中,比如java或C#,有内部作用域(inner scope)的概念。在内部作用域可以看到外部作用域(outer scope)中的变量。但ruby中没有这种嵌套式作用域的概念,它的作用域是截然分开的,一旦进入一个新的作用域,原先的绑定就会被替代为一组新的绑定。

在ruby中,程序会在三个地方关闭前一个作用域,同时打开一个新的作用域:类定义、模块定义、方法。

只要程序进入类、模块或者方法的定义,就会发生作用域切换。这三个边界分别用class,module和def关键字作为标志,每一个关键字都充当了一个作用域门(scope gate)。

怎样让绑定穿越一个作用域门呢?比如下面的代码:

my_var = “hello”
class MyClass
         #你希望在这里能打印my_var
         def my_method
                   #...还有这里
         end
end

在进入另一个作用域时,局部变量会立刻失效。如果把class关键字替换为某个非作用域门的东西,比如方法,就能在一个闭包中获得my_var的值,并把这个闭包传递给该方法。代码如下:

my_var = “hello”
MyClass = Class.new do
         puts “#{my_var} in the class definition”
         def my_method
                   #...这里怎样打印出来呢?
         end
end

用Module#define_method()方法可以替代def,代码如下:

my_var = “hello”
MyClass = Class.new do
         puts “#{my_var} in the class definition”
         define_method :my_method do
                   puts “#{my_var} in the method”
         end
end

 
MyClass.new.my_method

hello in the class definition

hello in the method

使用方法来替代作用域门,可以让一个作用域看到另一个作用域中的变量,这种技术可以称之为“扁平作用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