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主文化

救世主文化
“救世主”在中西方文化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比如,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的“感谢上苍”“皇天在上”等便是一种对“救世主”的期盼;西方基督教则宣扬上帝创世说,是上帝创造了世间万物。虽然存在于中西方文化中的救世主文化存在形式上的差异,但它们无不是根植于人类思想中的一个共同要素——期待救主,也就是当人们每每遭遇险境时,总是期盼一种凌驾于自然之上,抑或超出人类本身的外部力量以让自身脱离险境。这一文化的本源是过去人类对大自然、对鬼神等的崇拜,但这同时也是受人类早期社会生产力不足、思想观念落后等因素影响,人类对大自然强大力量所形成的一种敬畏之心,并表现出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

而千百年来,绝大多数人都是无神论者,并且在各类典籍中,都难以找到有关于“救世主”救世的记录。在《遥远的救世主》中,在几个音响发烧友听到丁元英关于组建音响公司,帮助王庙村致富的计划后,叶晓明信誓旦旦地说道:“丁哥一来,我们哥儿几个的前途就有救了。”丁元英不以为然,说道:“有了这种想法,就已经没救了。”在丁元英看来,救世主根本就不存在,倘若要讨论救世主这一话题,则反映客观规律的文化即为救世主。对应到小说中的形势,救世主就是看清市场,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受别人受不了的罪。人必先自救,而后救人。丁元英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救不了贫困的农户,自己所能为王庙村做的,就是帮助他们认清市场经济的生存之道,并且只能是他们自己救自己。小说的最后也是果不其然,完全将丁元英奉为救世主的几个人物都没有落得好的结局,而王庙村贫困农户凭借自己的艰苦、奋斗,最终在脱贫致富道路上获得了成功。《遥远的救世主》也试图通过此让读者知道,世上并没有救世主,人只有靠自己,或者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的“救世主”。

posted @ 2025-09-01 19:17  大浪淘沙、  阅读(28)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