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记录(56)AMBA APB

信号线

相比于AHB信号简单了很多,信号线只有8个。并以P开头。

系统信号

时钟、复位

主机控制信号

APB系统中,APB桥是唯一的主机,同时也是AHB或者ASB的从机。

地址、选择、选通、传输方向、写数据

从机控制信号

读数据

 

特点

总体特点

低功耗、接口简单、锁存地址和控制、适合多种外设

状态图控制

实际控制过程,主机控制两个信号,实现三种状态的转换。图中显示出了,除了IDLE状态,其它状态只能显示出一个周期,不存在自己指向自己。

发送数据的过程需要先SETUP,然后ENABLE。

 

 

基本读写过程

读写过程

下图中,APB桥控制进行的写过程,经历了三种状态的转换。和AHB一样,写过程中需要一直保持写信号的数据和地址。写完数据以后就不变,形成低功耗状态。

 

读过程有相同的状态变化

 

AHB读取APB桥

 控制器控制HREADY信号,然后发出读信号,需要延时一个周期,APB才能经历对应的两个状态(SETUP和ENABLE),将数据放到PRDATA,实现读传输。

APB总线一共8个,这里列出了5个,另外三个是时钟、复位、以及PWDATA。

在突发读取过程中,同样需要遵守APB两个周期才能完成的读操作过程。但是APB桥不经过IDLE的过程了。

AHB写数据到APB桥

 写传输的过程,第一个传输不需要HREADY的延时而是直接写入,但是APB桥同样是需要经历对应的状态转换。主机(AHB)快而从机(APB桥)慢。

实际上写过程APB速度就会慢了,在T5以后才算写完成,而读是在T4就将数据发到总线上了。

在突发过程中,控制器同样是第一拍直接不等待就写入,后续仍然需要两个节拍,维持APB桥的状态转换过程。其实APB桥中有两个地址寄存器,这样在T1到T3时候,有两个地址被存入,而到T5,又更新了这两个地址寄存器。

 

背靠背传输

是写、读、写、读的一个过程。

写不用等待时钟,读需要,最终需要三个等待时钟(HREADY到T6),APB到T7才完毕处理,同时又接收了下一次读信号。

在基于处理器的设计中一个写传输后跟随着一个读传输并不经常发生 因为处理器将在两个传输之间执行指令预取并且指令存储器不太可能挂接在APB总线上

三态传输

将读和写可以变成一条线(APB总线),因为读和写的过程不会同时发生。这节约了一根线。PDATA在中间算是高阻态。

 

 

posted @ 2022-02-14 21:32  大浪淘沙、  阅读(140)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