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条管理学定律

彼德原理

《彼得原理》劳伦斯·彼得的著作。为我们清楚地描绘了职业晋升的瓶颈问题,他指出,每个人在层级组织里都会得到晋升,直到不能胜任为止。换句话说,一个人,无论你有多大的聪明才智,也无论你如何努力进取,总会有一个你胜任不了的职位在等待着你,并且你一定会达到那个位置。这就是著名的彼得原理。

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却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人在某个岗位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本人的奖励,反而使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摘自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D%BC%E5%BE%B7%E5%8E%9F%E7%90%86

 

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它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这种爱屋及乌的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晕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一心理效应为光环效应。和光环效应相反的是恶魔效应。即对人的某一品质,或对物品的某一特性有坏的印象,会使人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一物品的其他特性的评价偏低。

名人效应是一种典型的光环效应。不难发现,拍广告片的多数是那些有名的歌星、影星,而很少见到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因为明星推出的商品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一个作家一旦出名,以前压在箱子底的稿件全然不愁发表,所有著作都不愁销售,这都是光环效应的作用。企业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产品为大众了解并接受?一条捷径就是让企业的形象或产品与名人相粘连,让名人为公司做宣传。这样,就能借助名人的“名气”帮助企业聚集更旺的人气。要做到人们一想起公司的产品就想到与之相连的名人。

摘自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5%89%E7%8E%AF%E6%95%88%E5%BA%94/1447225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是由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的。墨菲定律根本内容是: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墨菲定律的内容并不复杂,道理也不深奥,关键在于它揭示了在安全管理中人们为什么不能忽视小概率事件的科学道理。

主要内容:
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墨菲定律的原句是这样的: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摘自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2%A8%E8%8F%B2%E5%AE%9A%E5%BE%8B

 

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是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也可称之为“官场病”、“组织麻痹病”或者“大企业病”,源于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书的标题。

帕金森定律常常被人们转载传诵,用来解释官场的形形色色。帕金森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帕金森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摘自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8%95%E9%87%91%E6%A3%AE%E5%AE%9A%E5%BE%8B

 

布鲁克斯定律

布鲁克斯法则是指投入更多的人来开发一个紧急的项目只会让进度更慢。更多并不意味着更好,有些事最好是一个人来干。布鲁克斯是上世纪60年代IBM System/360的操作系统OS/360的开发负责人,这之后基于当时的经验写了人月神话一书。

这是描述大规模软件开发难度的一本划时代的书。看下面的示例。有这样一个项目需要12个人月,那么3个人4个月就能完成该任务。然后,在每个月设定观测点A/B/C/D。但是一个月就需要结束的A结果花了两个月完成。这相比于预估时已经是两个月之后了。怎么办?管理者有下面的对策:

  1. 虽然当初的估算是对的,仅仅是最初的工程弄错了。也就是说推断剩下9人月。因为有9人月的工作,两个月完成的话需要9/2=4.5人。追加两个人到这3人团队中。当初的估算弄错了,不是12人月而是需要24人月。因为已经花了6人月的时间了剩下需要18人月。2个月完成的话,需要18/2=9人。追加6人到当初的3人团队。
  2. 重新安排任务。追加充足的时间到新的计划了。
  3. 调整工作目标。减少工作。

那么,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呢。最开始的二个方法,不修改工作目标和工作进度表的话最初4个月完成目标的期望就破灭了。假如追加2个人,这两人的培训成本,3人完成的工作用5个来做,就需要重新安排工作,这些成本没有被追加到估算中,结果的话最终期限无法完成。追加6个人的情况,这种成本加的更多。这就是布鲁克斯法则:追加人员到延迟的项目更会影响项目的进度。如布鲁克斯所写的那样,无法按进度完成工作的话,只能降低工作目标作业。

摘自MBA智库:http://wiki.mbalib.com/wiki/%E5%B8%83%E9%B2%81%E5%85%8B%E6%96%AF%E6%B3%95%E5%88%99

 

手表定律

手表定律是指拥有两块以上的手表并不能帮人更准确的判断时间,反而会制造混乱,让看表的人失去对时间的判断。

手表定律带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

  • 对于任何一件事情,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无所适从;
  • 对于一个人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他的行为将陷于混乱;
  • 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以上的人来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人无所适从;而对于一个企业,更是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无法发展 。

摘自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9%8B%E8%A1%A8%E5%AE%9A%E5%BE%8B

 

KISS原则

KISS原则(Keep It Simple,Stupid,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把事情弄得越简单、越傻瓜化越好。

在IT界,人们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总是会遵循一个最基本的KISS原则——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简单地理解这句话,就是要把一个系统做得连白痴都会用。这才是用户体验的最高境界。因此,这条原则也被称为“懒人原则”。当然这个原则还有好听的解释,就是在设计当中以简约、简单为标准,因为简约、简单,才易于开发,易于维护,更易于操作,因而销售更会多,市场占有率更大,赢利更会一步一层天。因为简单就是美。

摘自MBA智库:http://wiki.mbalib.com/wiki/KISS%E5%8E%9F%E5%88%99

 

posted @ 2020-11-20 15:21  AugustusS  阅读(29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