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设计模式

这里介绍软考中考的比较多的几种。

 

 

1.观察者模式(行为型模式)

一个观察目标+多个观察者。

当观察目标改变状态时,它的所有观察者都会收到通知并且自动更新。

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和删除观察者,使得系统更易于扩展。

 

 2.访问者模式(行为型模式)

封装一些操作,操作可以修改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元素,接受这个操作的数据结构可以保持不变(比较稳定)。

 

 3.策略模式(行为型模式)

定义一系列算法,把他们封装起来,并且使它们可以相互替换。用户来选择使用哪种,也可以添加新的算法。

 

 4.桥接模式(结构型模式)

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隔离开来,使得他们能够独立变化

 

 5.责任链模式(行为型模式)

它将对象组成一条链,发送者将请求发给链的第一个接收者,并且沿着这条链传递,直到有一个对象来处理它或者直到最后也没有对象处理而留在链末尾端。

实现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解耦。

 

 

6.命令模式(行为型模式)

发送者与接受者完全解耦,在程序运行中指定具体的请求接收者即可。

 

 7.适配器模式(结构型模式)

所谓适配器模式就是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期望的另一个接口。它可以让原本两个不兼容的接口能够无缝完成对接。

作为中间件的适配器将目标类和适配者解耦,增加了类的透明性和可复用性。

 

posted @ 2021-11-03 20:03  菅兮徽音  阅读(7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