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传输层级&协议数据单元的认识
| 层次 | PDU | 常见协议 | 
| 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 | Message(消息) | HTTP; SSH; FTP; SMTP/POP3/IMAP; DNS | 
| Transport Layer(传输层) | Segment | TCP; UDP | 
| Network Layer(网络层) | Packet(有连接的数据包)或Datagram(无连接的数据报) | IPv4; IPv6 | 
| Link Layer(链路层) | Frame(帧) | |
| Physical Layer(物理层) | Bit(比特流) | 
以下是网络传输的示意图

HTTP协议是面向应用的(如浏览器与 Web 服务器),比如你现在通过浏览器应用,访问网址https://www.cnblogs.com/ashet/p/18689283来获取我的这篇blog内容(不妨称之为Message)来阅读。
其底层则是由TCP协议实现,也就是说应用发起了HTTP请求后,网络边缘(Edge Network)的操作系统会调用 TCP 协议栈来完成数据的封装、传输、确认等一系列操作。
应用层
生成Message:应用层产生要传输的数据。
传输层
    可靠传输:例如,TCP 确保数据不丢失、不重复,并按顺序传输。
    数据分段:将大块数据分割成较小的 segment ,便于网络传输。
    三次握手:TCP 使用三次握手建立和维护连接的可靠性。
    流量控制:TCP 通过滑动窗口等机制进行流量控制。
    错误检测:传输层头部包含校验和,用于检测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网络层
    路由:确定数据包 Packet 从源到目的地的最佳路径。
    寻址:为数据包 Packet  添加源和目的 IP 地址。
    分片和重组:如果数据包大小超过 MTU ,网络层会进行分片,并在接收端重组。
链路层
    封装成帧:将网络层的数据包封装成帧 Frame,并为帧添加头部和尾部信息。
    存储转发:网络设备(如交换机和路由器)存储接收完整的帧 Frame,检查无误后,再转发到下一个节点。
物理层
信号转换:链路层传递下来的帧被转换成比特流。这些比特通过信号转换器(如网络接口卡 NIC )转换成电信号、光信号或无线信号。
信号传输:转换后的信号通过物理传输介质(如双绞线、光纤、无线电波等)传输。
信号接收:在接收端,物理层设备(如 NIC )接收到信号后,将其转换回比特流。
信号检测:物理层还会检测信号的质量,以确保比特流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受到过多的干扰或损坏。
比特流传递:一旦信号被转换回比特流,并且通过了质量检测,物理层就会将这些比特流传递给链路层,以便进一步处理。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