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3] 个人作业:结课总结

项目 内容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2025春季软件工程
这个作业的要求在哪里 [I.3] 个人作业:结课总结
我在这个课程的目标是 掌握软件工程相关知识,与团队一起经历完整开发过程,开发出一款完善的软件
这个作业在哪个具体方面帮助我实现目标 提问回顾与个人总结

提问博客链接

[I.1] 个人作业:阅读和提问

对之前提问的解答

结对编程中“驾驶员”与“领航员”角色的效率如何保证?

我的回答

  • 明确任务目标以及任务划分
  • 一小时交接轮换,避免精力下降引起更多编程问题

我通过与结对同伴在结对作业中对结对的流程进行讨论与实践,总结出了这个问题的解答。

人与ai的结对编程会成为可能吗?

我的回答

会,ai编程日益成为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特别是近期 agent 的兴起,让与 ai 结对的实现更进一步

我通过在小组软工开发的流程中对 ai 工具的使用,体会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维护阶段的“用户反馈”如何高效转化为需求?

我的回答

  • 反馈-需求-任务达成闭环
  • 明确开发任务的优先级,对开发进程影响大的任务(反馈)优先处理
  • 小的改动尽量短时间内完成,较大改动先进行一定的测试再提交

我在小组软工任务的开发与测试过程中体会到了这一点。

用户体验优化如何避免“过度设计?

我的回答

  • MVP(最简可用产品)原则
    • 每个功能先定义 Core Flow:只包含最关键的交互步骤
    • 先上线最简单版本,再根据测试和用户使用决定是否拓展

我在小组软工开发对于管理员系统前端页面的优化设计中体会到了这个问题的解答。

项目经理(PM)的专业能力要求?

我的回答

  • 对开发过程中大部分技术有所了解
  • 能根据团队容量制定合理的里程碑,并及时调整
  • 提前评估技术难点、人员可用性、外部依赖
  • 灵活运用文档、会议、即时通讯工具确保信息对称

我在软工小组的例会与队友间沟通中体会到了这一点。

阶段中学到的知识点

需求阶段

通过将需求拆解为“用户故事”并为每条故事定义清晰的“验收标准”,确保开发目标可度量、可验证。

设计阶段

先在设计文档/UML 中定义好各模块之间的接口格式(输入、输出、错误码等),再进行内部实现,最大化模块解耦与并行开发效率。

实现阶段

使用 Git 分支管理,每完成一项子任务就发起 Pull Request,由组员交叉评审,保证代码质量与可维护性。

测试阶段

在 CI 流水线中引入测试框架,并设定最低覆盖率门槛,确保关键逻辑在修改后依旧可靠。

发布阶段

使用 Docker 打包服务镜像,降低环境不一致风险。

维护阶段

对线上异常(错误率、响应时长)做实时监控,并配置告警通知。

理解与心得

在结对编程中,我体会到 Driver 与 Navigator 间即时反馈和规范化流程带来的高效与知识共享;在团队项目中,我懂得了基于工具链与可视化管理的流程驱动、多角色分工与协作的重要性。两种实践相互补充,不仅让我具备了钻研技术细节的深度,也锻炼了统筹全局、推动进度的广度。通过“写+说+做”的持续复盘,我将每次迭代的收获与遗留问题沉淀为可复用的知识点;而“需求—实现—测试—反馈”闭环的快速迭代思维,使我始终以开放心态拥抱变化与反馈,在有限时间内不断修正和完善,从而交付更高质量的产品。

posted @ 2025-06-13 19:00  Aron00123  阅读(48)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