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1年IBM 推出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电脑以前,计算机都是商用或者工业使用的,随着IBM 5150的诞生,个人电脑真正走进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同时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PC(Personal Computer )时代的开始。

  在此之后的三十年,伴随这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个人计算机向着更加智能、更加便携、同时也更加易用的方向发展。相继诞生的便携性的笔记本电脑、能放在口袋里随时随地使用的PDA以及目前炙手可热的智能手机,后PC时代正式来临。

  后PC时代,亦为称为移动互联网时代。

  由于将近30年的发展,个人电脑市场已经趋于一种稳定的趋势,由几家大鳄控制着整个市场,新兴厂商很难从中分到一杯羹。整个PC市场更多地被人们认为是微软和英特尔一手打造的垄断王国,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几乎占驻了所有的市场份额,而芯片市场则以英特尔的X86架构为主。

  微软和英特尔无形中达成一个紧密的战略联合,微软不断的升级其windows操作系统,而新的操作系统由需要由更强的芯片来驱动。在这场联盟中,微软和英特尔不断获得利益同时也是这个垄断王国点的越来越大越来越可怕。同时由于成本的限制,PC市场的入行门槛很高,使得整个PC市场在由微软和英特尔组成的大型垄断王国下形成能够一个由强势PC生产厂商组成的小型垄断集团。

  惠普、戴尔这类的一线厂商几乎占驻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剩下的市场则有几十家二、三线厂家蚕食。即便这样PC厂商获得的利润也是相当有限的,微软的windows给厂家的授权费大概在50美元左右,而英特尔的芯片价格也在70~80美元左右,这样一台PC还没造出来成本就在120美元以上了,再加上其他的配件,显示器,人力成本等等,我们可以想象即使是像惠普、戴尔这样占驻市场近70%份额的一线厂商其利润也是相当有限的,更别谈那些二三线厂商了。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个人终端向着更加智能、便携的方式发展。变化最明显的便是手机。科技给手机赋予了更多的意义,电话和短信仅仅只是手机作为一个通讯工具所具备的功能,而做为一个移动互联网终端,我们要求手机能够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能够根据需求扩展不同的应用。

  就终端上讲,这便是SmartPhone时代,SmartPhone时代的到来彻底终结了微软和英特尔的垄断统治,昔日的PC行业大佬微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只能跟着苹果和谷歌亦步亦趋,后PC时代的智能终端也许不能埋葬PC,但是智能终端具有比PC更广的空间和更强的生命力。虽然微软在移动互联网到来之际抓住末班车推出了windows phone7,却只能被当成ios和android的可耻的抄袭者。

  由于嵌入式技术的长期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只能终端已经彻底摆脱了微软和英特尔的统治,无论是芯片还是市场都空前繁荣,芯片上不仅有像TI、三星、英伟达这样的国际大厂,也有来自中国的MTK、瑞芯微等企业,而且价格能够成功的控制在15美元左右,而在os上,谷歌android作为开源的移动操作系统免费给厂家提供了一个优秀的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厂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市场目标进行定制修改,同时又有来之谷歌强大的技术支持,这无疑大幅降低了厂商的入行门槛,使得整个智能终端市场空前繁荣。

  虽然PC作为市场统治的地位不会轻易改变,但是smartphone的出现将人们的目光越来越多的从pc屏幕转移到手机屏幕上,这才是smartphone真正的价值呀!

  后续更精彩,尽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