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文字来自维基百科和pconline
要说Windows发展历史必然要先了解一下微软(Microsoft),微软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提供商,总部设在华盛顿州的雷德蒙市(Redmond,大西雅图的市郊)。公司于1975年由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成立。公司最初以“Micro-soft”的名称(意思为“微型软件”)发展和销售BASIC解释器。最初的总部是新墨西哥州的阿尔伯克基。史蒂夫·巴尔默(Steve Ballmer)是现在的首席执行官
Microsoft Windows是一个为个人电脑和服务器用户设计的操作系统,它有时也被称为“视窗操作系统”。它的第一个版本由微软公司发行于1985年,并最终获得了世界个人电脑操作系统软件的垄断地位。所有最近的Windows都是完全独立的操作系统。
MS-DOS Microsoft在Windows之前制造的操作系统
1975年4月4日 Microsoft 成立
1979年1月1日 Microsoft 从北墨西哥州Albuquerque迁移至华盛顿州Bellevue市
1981年6月25日 Microsoft 正式登记公司
1981年8月12日,IBM推出内含Microsoft的16位元作业系统 MS-DOS 1.0的个人电脑。
MS-DOS是Microsoft Disk Operating System的简称,意即由美国微软公司(Microsoft)提供的磁盘操作系统。在Windows 95以前,DOS是PC兼容电脑的最基本配备,而MS-DOS则是最普遍使用的PC兼容DOS。
最基本的MS-DOS系统由一个基于MBR的BOOT引导程序和三个文件模块组成。这三个模块是输入输出模块(IO.SYS)、文件管理模块(MSDOS.SYS)及命令解释模块(COMMAND.COM)。除此之外,微软还在零售的MS-DOS系统包中加入了若干标准的外部程序(即外部命令),这才与内部命令(即由COMMAND.COM解释执行的命令)一同构建起一个在磁盘操作时代相对完备的人机交互环境。有关MS-DOS的各种命令,请参见MS-DOS命令列表。
MS-DOS一般使用命令行界面来接受用户的指令,不过在后期的MS-DOS版本中,DOS程序也可以通过调用相应的DOS中断来进入图形模式,即DOS下的图形界面程序。
1981年,微软开始了“界面管理器”(Interface Manager)的开发,它就是后来的Windows。虽然是Windows的前身,“界面管理器”中却没有一个“Window”,而是纯粹用字符堆砌起来的。尽管简陋之极,但是微软想让计算机“更易用”的理念已现雏形。
Windows 1.0
1985年11月,Microsoft Windows 1.0发布,最初售价为100美圆;当时被人所青睐的GUI电脑平台是GEM及Desqview/X,因此用户对Windows 1.0的评价并不高。
Microsoft Windows 1.0是微软第一次对个人电脑操作平台进行用户图形界面的尝试。Windows 1.0本质上宣告了MS-DOS操作系统的终结。
Microsoft Windows 1.0是Windows系列的第一个产品,于1985年开始发行。
当时很多人认为Microsoft Windows 1.0只是一个低劣的产品。当时最好的GUI电脑平台是GEM。另外一个选择是Desqview/X
“界面管理器”并不是真正的Windows 1.0,1983年,微软宣布将开始设计Windows,Windows1.0 的设计工作花费了55个开发人员整整一年的时间,直到1985年11月20日才正式发布,它基于MS-DOS2.0,界面已经比“界面管理器”大有改观。
Windows 1.0中鼠标作用得到特别的重视,用户可以通过点击鼠标完成大部分的操作。Windows 1.0 自带了一些简单的应用程序,包括日历、记事本、计算器等等。总之,现在看那时的Windows 1.0,总会让人感到它像是一个PDA,甚至可能功能还赶不上现在的PDA,不过这在当时已经相当吸引人了。Windows 1.0的另外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允许用户同时执行多个程序,并在各个程序之间进行切换,这对于DOS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Windows 1.0 可以显示256种颜色,窗口可以任意缩放,当窗口最小化的时候桌面上会有专门的空间防止这些窗口(其实就是现在的任务栏)。
在Windows 1.x中另外一个重要的程序是控制面板(Control Panel),不过功能非常有限。



Windows 2.0
1987年12月9日,Windows 2.0发布,最初售价为100美圆;这个版本的windows图形界面,有不少地方借鉴了同期的Mac OS 中的一些设计理念,但这个版本依然没有获得用户认同。之后又推出了windows 386和windows 286版本,有所改进,并为之后的Windows 3.0的成功作好了技术铺垫。
Windows 2.0相比Windows 1.0 只作了部分的改进,它可以充分发挥当时的286的性能。Windows 2.0开始支持VGA显示标准,这为Windows的广泛应用打开了大门。
在Windows2.0中,用户不但可以缩放窗口,而且可以在桌面上同时显示多个窗口(也就是现在的层叠模式),而在Windows 1.0中屏幕上不能同时显示多个窗口,打开一个窗口时其他窗口必须最小化。
Windows 2.0的另外一个重大突破是在1987年的年底,微软为Windows2.0增加了386扩展模式支持,Windows第一次跳出了640K基地址内存的束缚,更多的内存可以充分发挥Windows的优势。同时,这个小小的动作也预示着Windows升级和硬件升级之间难解难分、饱受垢病的暧昧关系的开始。当把目光重新投向现在时,我们不难发现,已闻楼梯响的Longhorn横空出世的时候,必将是新一轮硬件升级狂潮的开始。到时候我们一点也不必感慨,因为同样的事情10多年前早已悄然上演



Windows 3.0
1990年5月22日,Windows 3.0正式发布,由于在界面/人性化/内存管理多方面的巨大改进,终于获得用户的认同。之后微软公司趁热打铁,于1991年10月发布了windows 3.0的多语版本,为windows在非英语母语国家的推广起到了重大作用。1992年4月,windows 3.1发布,在最初发布的2个月内,销售量就超过了一百万份,至此,微软公司的资本积累/研究开发进入良性循环。
这个系统既包含了对用户界面的重要改善也包含了对80286和80386对内存管理技术的改进。为命令行式操作系统编写的MS-DOS下的程序可以在窗口中运行,使得程序可以在多任务基础上可以使用,虽然这个版本只是为家庭用户设计的,很多游戏和娱乐程序仍然要求DOS存取。
Windows 3.x系列是Windows在桌面PC市场开疆扩土的头号功臣,20世纪90年代微软的飞黄腾达完全仰仗Windows 3.x的汗马功劳。
Windows 3.0比起Windows2.0有很多改善,不过仍然缺乏多媒体功能和网络功能,推出后不久就被接踵而至的Windows3.1取代。
Windows 3.x具备了模拟32位操作系统的功能,图片显示效果大有长进,对当时最先进的386处理器有良好的支持。这个系统还提供了对虚拟设备驱动(VxDs)的支持,极大改善了系统的可扩展性,计算机用户再不必在购买Windows3.x时煞费苦心地查证自己的硬件是否可以被系统支持了,因为他完全可以另外安装一个驱动程序。
为了帮助硬件厂商开发驱动程序,同时方便其他软件公司设计Windows中的应用程序,微软发布了Software Development Kit (SDK),这个惯例一直延续至今。在这方面,微软想必深谙“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道理,与苹果公司特立独行的风格形成鲜明对照。
Windows 3.x使用了一组新的图标,这让他的面貌得到很大改观,再也不是一幅灰头土脸的样子了。不过这并不是微软的独创,而是模仿了苹果公司Macintosh的设计。直到今天苹果电脑(OS X)的图标设计仍然是计算机中的上上之品,不过苹果在个人电脑市场中的地位已经今非昔比。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