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通信协议:OSI、TCP、UDP、Socket、HTTP、HTTPS、TLS、SSL、WebSocket、Stomp

 

1      各层的位置

1.1      OSI七层模型全景图

 

 

OSI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的缩写,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

 

1.2      五层网络协议

在七层的基础上,删除了说不清楚的会话层和表示层,合并到了应用层。

 

 

 

1.3      TCP/IP四层参考模型

不关心底层,在五层的基础上,去掉了物理层。然后去掉了其他层与TCP/IP无关的部分

 

 

1.4      常用协议所属层

如上图所示:

应用层:用用程序协议

TCP类:HTTP,FTP,SMTP,TELNET,POP3…

TCP+UDP类:SOCKS,SLP,DNS,MSN,NFS

       UDP:NTP,SNMP,

表示层:语法语义。如加解密,翻译,(解)压缩。

会话层:会话管理。

       TCP类:SSL,TLS,DAP,LDAP

UDP+UDP类:RPC

------------以上在五层协议里统称会话层。

 

传输层:TCP UDP

网络层:IP ICMP 以及路由相关协议

链路层:交换机协议 ARP RARP

 

 

2      TCP

2.1      TCP简介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由IETF的RFC 793定义。

2.2      TCP特征

提供的是面向连接、可靠的字节流服务。

当客户和服务器彼此交换数据前,必须先在双方之间建立一个TCP连接,之后才能传输数据。TCP提供超时重发,丢弃重复数据,检验数据,流量控制等功能,保证数据能从一端传到另一端。

 

2.3      优缺点

优点:安全、传输数据无大小限制、准确可靠,先发先至

缺点:效率低,不能做离线任务、连接有耗时

2.4      TCP三次握手过程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尝试连接服务器,向服务器发送syn包(同步序列编号Synchronize Sequence Numbers), syn=j,客户端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接收客户端syn包并确认(ack=j+1),同时向客户端发送一个SYN包(syn=k),即SYN+ACK包, 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 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2.5      TCP四次挥手过程

第一次挥手:Client发送一个FIN,用来关闭Client到Server的数据传送,Client进入FIN_WAIT_1状态。

 

第二次挥手:Server收到FIN后,发送一个ACK给Client,确认序号为收到序号+1(与SYN相同,一个FIN占用一个序号),Server进入CLOSE_WAIT状态。

 

第三次挥手:Server发送一个FIN,用来关闭Server到Client的数据传送,Server进入LAST_ACK状态。

 

第四次挥手:Client收到FIN后,Client进入TIME_WAIT状态,接着发送一个ACK给Server,确认序号为收到序号+1, Server进入CLOSED状态,完成四次挥手。

 

3      UDP

3.1      UDP简介

UDP 是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简称, 中文名是用户数据报协议,是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系统互联) 参考模型中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送服务,IETF RFC 768是UDP的正式规范。UDP在IP报文的协议号是17。

 

3.2      UDP特征

(1)    UDP是一个无连接协议,传输数据之前源端和终端不建立连接,当它想传送时就简单地去抓取来自应用程序的数据,并尽可能快地把它扔到网络上。在发送端,UDP传送数据的速度仅仅是受应用程序生成数据的速度、计算机的能力和传输带宽的限制;在接收端,UDP把每个消息段放在队列中,应用程序每次从队列中读一个消息段。

(2)       由于传输数据不建立连接,因此也就不需要维护连接状态,包括收发状态等,因此一台服务机可同时向多个客户机传输相同的消息。

(3)       不可靠传输协议。

(4)       吞吐量不受拥挤控制算法的调节,只受应用软件生成数据的速率、传输带宽、源端和终端主机性能的限制。

(5)       UDP使用尽最大努力交付,即不保证可靠交付,因此主机不需要维持复杂的链接状态表(这里面有许多参数)。

(6)       UDP是面向报文的。发送方的UDP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在添加首部后就向下交付给IP层。既不拆分,也不合并,而是保留这些报文的边界,因此,应用程序需要选择合适的报文大小。

3.3      优缺点

优点:可以传输大文件,速度快,效率高

缺点:不安全,容易丢包(数据)、先发未必先至

3.4      适合场景

当一个消息丢失后,不久就会有一个新消息替代他的场景。

 

4      Socket

4.1      Socket解决的问题

TCP/IP只是个协议,这个协议最终要通过一个抽象接口实现,这个接口,就是Socket。

 

在设计模式中,Socket接口其实就是一个门面模式,它把复杂的TCP/IP协议族隐藏在Socket接口后面,对用户来说,一组简单的接口就是全部,让Socket接口去组织数据,以符合指定的协议。

 

Socket接口用于创建并唯一标识一个网络通信链路。

 

Socket接口创建出来的东西就是socket,然后进程可以利用socket进行通信。

 

所以,一个Sokcet需要包含五元组信息:连接使用的协议,本地主机的IP地址,本地进程的协议端口,远地主机的IP地址,远地进程的协议端口。

 

 

 

 

4.2      通信流程

 

 

 

4.3      支持的传输协议

TCP传输协议、UDP传输协议、STCP传输协议、TIPC传输协议。

 

 

5      HTTP

5.1      HTTP简介

HTTP协议是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的缩写,是用于从万维网(WWW:World Wide Web )服务器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的传送协议。

 

HTTP是一个基于TCP/IP通信协议来传递数据

 

5.2      HTTP的主要特点

1、  简单快速:客户向服务器请求服务时,只需传送请求方法和路径。由于HTTP协议简单,使得HTTP服务器的程序规模小,因而通信速度很快。

2、  灵活:HTTP允许传输任意类型的数据对象。正在传输的类型由Content-Type加以标记。

3、  无连接:无连接的含义是限制每次连接只处理一个请求。服务器处理完客户的请求,并收到客户的应答后,即断开连接。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节省传输时间。

4、  无状态:HTTP协议是无状态协议。无状态是指协议对于事务处理没有记忆能力。缺少状态意味着如果后续处理需要前面的信息,则它必须重传,这样可能导致每次连接传送的数据量增大。另一方面,在服务器不需要先前信息时它的应答就较快。

5、  支持B/S及C/S模式。

 

5.2.1        无连接、无状态的理解

TCP协议对应于传输层,而HTTP协议对应于应用层,从本质上来说,二者没有可比性。Http协议是建立在TCP协议基础之上的,当浏览器需要从服务器获取网页数据的时候,会发出一次Http请求。Http会通过TCP建立起一个到服务器的连接通道,当本次请求的数据完毕后,Http会立即将TCP连接断开,这个过程是很短的。所以Http连接是一种短连接,是一种无状态的连接。所谓的无状态,是指浏览器每次向服务器发起请求的时候,不是通过一个连接,而是每次都建立一个新的连接。如果是一个连接的话,服务器进程中就能保持住这个连接并且在内存中记住一些信息状态。而每次请求结束后,连接就关闭,相关的内容就释放了,所以记不住任何状态,成为无状态连接。

 

 

5.2.2        KeepAlive机制

HTTP 对 TCP 连接的使用,分为两种方式:俗称“短连接”和“长连接”(“长连接”又称“持久连接”,洋文叫做“Keep-Alive”或“Persistent Connection”)

 

假设有一个网页,里面包含好多图片,还包含好多【外部的】CSS 文件和 JS 文件。在“短连接”的模式下,浏览器会先发起一个 TCP 连接,拿到该网页的 HTML 源代码(拿到 HTML 之后,这个 TCP 连接就关闭了)。然后,浏览器开始分析这个网页的源码,知道这个页面包含很多外部资源(图片、CSS、JS)。然后针对【每一个】外部资源,再分别发起一个个 TCP 连接,把这些文件获取到本地(同样的,每抓取一个外部资源后,相应的 TCP 就断开)

相反,如果是“长连接”的方式,浏览器也会先发起一个 TCP 连接去抓取页面。但是抓取页面之后,该 TCP 连接并不会立即关闭,而是暂时先保持着(所谓的“Keep-Alive”)。然后浏览器分析 HTML 源码之后,发现有很多外部资源,就用刚才那个 TCP 连接去抓取此页面的外部资源。

 

在 HTTP 1.0 版本,【默认】使用的是“短连接”(那时候是 Web 诞生初期,网页相对简单,“短连接”的问题不大);

到了1995年底开始制定 HTTP 1.1 草案的时候,网页已经开始变得复杂(网页内的图片、脚本越来越多了)。这时候再用短连接的方式,效率太低下了(因为建立 TCP 连接是有“时间成本”和“CPU 成本”滴)。所以,在 HTTP 1.1 中,【默认】采用的是“Keep-Alive”的方式。

 

5.2.3        HTTP为啥不选择UDP

主要原因是要保证可靠传输。

 

5.3      HTTP的请求方法

HTTP1.0定义了三种请求方法: GET, POST 和 HEAD方法。

HTTP1.1新增了五种请求方法:OPTIONS, PUT, DELETE, TRACE 和 CONNECT 方法。

 

GET     请求指定的页面信息,并返回实体主体。

HEAD     类似于get请求,只不过返回的响应中没有具体的内容,用于获取报头

POST     向指定资源提交数据进行处理请求(例如提交表单或者上传文件)。数据被包含在请求体中。POST请求可能会导致新的资源的建立和/或已有资源的修改。

PUT     从客户端向服务器传送的数据取代指定的文档的内容。

DELETE      请求服务器删除指定的页面。

CONNECT     HTTP/1.1协议中预留给能够将连接改为管道方式的代理服务器。

OPTIONS     允许客户端查看服务器的性能。

TRACE     回显服务器收到的请求,主要用于测试或诊断。

 

5.4      HTTP请求/响应步骤

1、客户端连接到Web服务器

  一个HTTP客户端,通常是浏览器,与Web服务器的HTTP端口(默认为80)建立一个TCP套接字连接。

2、发送HTTP请求

  通过TCP套接字,客户端向Web服务器发送一个文本的请求报文,一个请求报文由请求行、请求头部、空行和请求数据四部分组成。

3、服务器接受请求并返回HTTP响应

  Web服务器解析请求,定位请求资源。服务器将资源复本写到TCP套接字,由客户端读取。一个响应由状态行、响应头部、空行和响应数据4部分组成。

4、释放连接[TCP连接]

  若connection 模式为close,则服务器主动关闭[TCP连接]

  客户端被动关闭连接,释放[TCP连接]若connection 模式为keepalive,则该连接会保持一段时间,在该时间内可以继续接收请求;

5、客户端浏览器解析HTML内容

  客户端浏览器首先解析状态行,查看表明请求是否成功的状态代码。然后解析每一个响应头,响应头告知以下为若干字节的HTML文档和文档的字符集。客户端浏览器读取响应数据HTML,根据HTML的语法对其进行格式化,并在浏览器窗口中显示。

 

 

6      HTTPS、TLS、SSL

6.1      SSL/TLS是啥

SSL 是洋文“Secure Sockets Layer”的缩写,中文叫做“安全套接层”。它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网景公司设计的。(顺便插一句,网景公司不光发明了 SSL,还发明了很多 Web 的基础设施——比如“CSS 样式表”和“JS 脚本”)

为啥要发明 SSL 这个协议捏?因为原先互联网上使用的 HTTP 协议是明文的,存在很多缺点——比如传输内容会被偷窥(嗅探)和篡改。发明 SSL 协议,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到了1999年,SSL 因为应用广泛,已经成为互联网上的事实标准。IETF 就在那年把 SSL 标准化。标准化之后的名称改为 TLS(是“Transport Layer Security”的缩写),中文叫做“传输层安全协议”。

很多相关的文章都把这两者并列称呼(SSL/TLS),因为这两者可以视作同一个东西的不同阶段。

SSL是一个通用协议,不止可以支持HTTPS,还能支持其他各种协议:比如:FTP、SMTP、POP、Telnet

6.2      “HTTPS”是啥意思

HTTPS 协议,说白了就是“HTTP 协议”和“SSL/TLS 协议”的组合。你可以把 HTTPS 大致理解为——“HTTP over SSL”或“HTTP over TLS”(反正 SSL 和 TLS 差不多)。

6.3      HTTPS所拥有的特征

6.3.1        保密性(防泄密)

HTTPS 需要做到足够好的保密性。

说到保密性,首先要能够对抗嗅探(行话叫 Sniffer)。所谓的“嗅探”,通俗而言就是监视你的网络传输流量。如果你使用明文的 HTTP 上网,那么监视者通过嗅探,就知道你在访问哪些网站的哪些页面。

嗅探是最低级的攻击手法。除了嗅探,HTTPS 还需要能对抗其它一些稍微高级的攻击手法——比如“重放攻击”(后面讲协议原理的时候,会再聊)。

6.3.2        完整性(防篡改)

除了“保密性”,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目标是“确保完整性”。关于“完整性”这个概念,在之前的博文《扫盲文件完整性校验——关于散列值和数字签名》中大致提过。健忘的同学再去温习一下。

在发明 HTTPS 之前,由于 HTTP 是明文的,不但容易被嗅探,还容易被篡改。

举个例子:

比如咱们天朝的网络运营商(ISP)都比较流氓,经常有网友抱怨说访问某网站(本来是没有广告的),竟然会跳出很多中国电信的广告。为啥会这样捏?因为你的网络流量需要经过 ISP 的线路才能到达公网。如果你使用的是明文的 HTTP,ISP 很容易就可以在你访问的页面中植入广告。

所以,当初设计 HTTPS 的时候,还有一个需求是“确保 HTTP 协议的内容不被篡改”。

6.3.3        真实性(防假冒)

在谈到 HTTPS 的需求时,“真实性”经常被忽略。其实“真实性”的重要程度不亚于前面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举个例子:

你因为使用网银,需要访问该网银的 Web 站点。那么,你如何确保你访问的网站确实是你想访问的网站?(这话有点绕口令)

有些天真的同学会说:通过看网址里面的域名,来确保。为啥说这样的同学是“天真的”?因为 DNS 系统本身是不可靠的(尤其是在设计 SSL 的那个年代,连 DNSSEC 都还没发明)。由于 DNS 的不可靠(存在“域名欺骗”和“域名劫持”),你看到的网址里面的域名【未必】是真实滴!

(不了解“域名欺骗”和“域名劫持”的同学,可以参见俺之前写的《扫盲 DNS 原理,兼谈“域名劫持”和“域名欺骗/域名污染”》)

所以,HTTPS 协议必须有某种机制来确保“真实性”的需求(至于如何确保,后面会细聊)。

6.4      HTTPS建链流程

 

 

1、  客户端发起一个https的请求,把自身支持的一系列Cipher Suite(密钥算法套件,简称Cipher)发送给服务端 ClientHello

2、  服务端接收到客户端所有的Cipher后与自身支持的对比,如果不支持则连接断开,反之则会从中选出一种加密算法和HASH算法,以证书的形式返回给客户端。ServerHello Certificate ServerHelloDone

3、  客户端收到服务端响应的证书后. client_key_exchange+change_cipher_spec+encrypted_handshake_message

  • 第一步、校验证书的是否有效。关于客户端校验证书的是否有效已经做了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赘述了。
  • 第二步、生成随机密码。如果证书验证通过,或者用户接受了不授信的证书,此时浏览器会生成一串随机密码,然后用证书中的公钥加密。
  • 第三步、用最开始约定好的HASH方式,把握手消息取HASH值,把用 随机数密码加密 “握手消息+握手消息HASH值(签名)”和用公钥加密的随机密码 一起发送给服务端。把握手消息做一个签名,用于验证握手消息在传输过程中没有被篡改过。

4、服务端拿到客户端传来的密文,用自己的私钥来解密,获取随机密码,再用随机数密码 解密 握手消息与HASH值,并与传过来的HASH值做对比确认是否一致。然后用随机密码加密一段握手消息(握手消息+握手消息的HASH值 )给客户端。(此时服务器端已经获取到了客户端生成的随机密码了) 服务端用随机密码解密并计算握手消息的HASH,如果与客户端发来的HASH一致,此时握手过程结束。
change_cipher_spec+encrypted_handshake_message


 

7      WebSocket

7.1      来龙去脉

WebSocket出现之前,Web端为了实现即时通讯,所用的技术都是Ajax轮询(polling)。轮询是在特定的的时间间隔(如每1秒),由浏览器对服务器发出HTTP request,然后由服务器返回最新的数据给客服端的浏览器。这种传统的HTTP request 的模式带来很明显的缺点 – 浏览器需要不断的向服务器发出请求,然而HTTP request 的header是非常长的,里面包含的数据可能只是一个很小的值,这样会占用很多的带宽。

 

从特征来看,webSocket摒弃了HTTP的如下特征:无状态、无连接、单向。

变成了一个双向全双工的长连接。

 

7.2      技术本质

Websocket分两部分:

1、  会话初始协议:采用的是HTTP协议,并添加了一些新的头域。

2、  会话交互协议:这也是一个新的名为Websocket的应用层协议。

a)      WS的连接不能通过中间人来转发,它必须是一个直接连接;

b)     WS连接建立之后,通信双方都可以在任何时刻向另一方发送数据;

c)      WS连接建立之后,数据的传输使用帧来传递,不再需要Request消息;

d)     WS的数据帧有序。

 

7.3      与socket对比

Websocket是一个新的应用层协议,而socket的一个对传输层协议TCP/UDP等的接口封装。

所以,WebSokcet和Socket不是一个可以水平对比的东西。

WebSocket的底层实现,可以采用socket接口。

 

7.4      加密

wss 建立在HTTPS 的基础上,在握手的时候使用HTTS 建立连接。

以上是建链消息加密

传输内容加密,网上没找到具体的资料,应该也是基于tls的socket加密,而tls的证书交换,前面HTTPS链接的时候,已经完成。

8      后WebSocket协议

8.1      STOMP

STOMP是WebSocket的子协议(更高层),WebSocket定义了两种消息类型,text和binary,但是没有定义消息内容。STOMP为客户端和服务端定义了一种机制,包括两者分别可以发送消息的类型,消息格式和消息内容等。

 

 

 

9      参考

OSI七层模型详解

https://blog.csdn.net/u014082714/article/details/44994719

聊聊HTTPS和SSL/TLS协议

http://www.techug.com/post/https-ssl-tls.html

 

 

posted @ 2019-03-20 11:00  傲衣华少  阅读(777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