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
1、计算机发展历程
1.1、什么是计算机系统











1.2、硬件的发展






1.3、各个硬件的工作原理












1.4、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




1.5、计算机性能指标










2、数据的表示和运算
2.1、进位计数制 & BCD码 & 无符号整数的表示和运算 & 带符号的整数的表示和运算




























2.2、原、反、补码的特性对比

2.3、移码





2.4、定点小数









2.5、奇偶校验码


2.6、算数逻辑单元











2.7、补码加减运算器





2.8、加减运算和溢出判断







2.9、标志位生成


2.10、移位运算











2.11、原码的乘法运算



2.12、补码的乘法运算




2.13、原码的除法运算








2.14、补码的除法运算


2.15、C 语言类型转换

2.16、数据的存储和排列


2.17、浮点数的表示






2.18、浮点数标准 IEEE 754






2.19、浮点数的运算





3、存储系统
3.1、存储系统基本概念








3.2、主存储器的基本组成







3.3、SRAM 和 DRAM











3.4、只读存储器 ROM



3.5、双端口 RAM & 多模块存储器







3.6、主存储器与 CPU 的连接










3.7、磁盘存储器











3.8、固态硬盘 SSD



3.9、Cache 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10、Cache 替换算法








3.11、Cache 写策略






3.12、页式存储器






3.13、虚拟存储器







4、指令系统
4.1、指令格式











4.2、扩展操作码指令格式





4.3、指令寻址




4.4、数据寻址






























4.5、高级语言和机器级代码之间的对应







4.6、常用的 x86 汇编指令





4.7、AT&T格式 与 Intel格式


4.8、选择语句的机器级表示








4.9、循环语句的机器级表示


4.10、函数调用的机器级表示





















4.11、CISC 和 RISC


5、中央处理器

5.1、CPU 的功能和基本结构




















5.2、数据通路 - 单总线结构







5.3、数据通路 - 专用通路结构








5.4、硬布线控制器的设计

















5.5、微程序控制器





5.6、微指令的设计











5.7、微程序控制单元的设计






5.8、指令流水线的基本概念








5.9、指令流水线影响因素分类











5.10、五段式指令流水线







5.11、多处理器的基本概念










5.12、硬件多线程的基本概念



6、总线

6.1、总线概述










6.2、总线的性能指标






6.3、总线仲裁






6.4、总线的操作和定时









6.5、总线标准



















7、输入/输出系统
7.1、输入/输出系统 & IO控制方式












7.2、外部设备











7.3、IO 接口










7.4、程序查询方式




7.5、程序中断方式












7.6、多重中断








7.7、程序中断方式



7.8、DMA 方式








----------------------------------------------------------------------------------------------------------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