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作业1——团队展示&选题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班级的链接
这个作业要求在哪里 作业要求的链接
这个作业的目标 完成组队明确选题并展示

Github仓库地址:https://github.com/Yaolqn/file-uploader

一、团队展示

队名:东拼西凑

队员

姓名 角色
杨梓城(组长) 后端开发
邹泓昊 后端开发
朱一凡 后端开发
曾添伟 前端开发
黄炳城 前端开发
王彤德 测试

团队项目描述

云档集成管理平台 :一款集文件选择、断点续传、上传状态反馈及后续文件预览、下载、删除于一体的数字化传输与管理系统。

队员风采

我们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认真阅读了《构建之法》中关于MSF(Microsoft Solution Framework)的章节,并将其原则融入我们的协作理念中。

  • 杨梓城

    • 风格:沉稳细致,乐于沟通,是团队的“粘合剂”。
    • 擅长:Spring Boot后端开发,熟悉项目管理流程,能够清晰地拆解任务和规划蓝图。
    • 兴趣:热衷于研究各类软件的架构设计,思考如何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用户。
    • 软工角色:后端开发。
    • 宣言“为共同的远景而工作”,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我会确保我们的航船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 邹泓昊 (后端开发)

    • 风格:逻辑严谨,代码强迫症,是团队的“架构师”。
    • 擅长:Java后端,对数据库设计和API规范有深入理解。
    • 兴趣:喜欢研究如何优化性能,让代码跑得更快、更稳。
    • 软工角色:后端开发。
    • 宣言“各司其职,为项目共同负责”,后端是产品的基石,我会用最坚固的代码筑起这座大厦。
  • 朱一凡 (后端开发)

    • 风格:热衷于挑战技术难题,是团队的“攻坚手”。
    • 擅长:并发编程与算法,对分片上传、秒传等高级功能充满兴趣。
    • 兴趣:研究开源项目源码,学习其中的精妙设计。
    • 软工角色:后端开发。
    • 宣言“鼓励开放的沟通”,没有解决不了的Bug,只有沟通不到位的团队。再硬的骨头我们也能啃下来!
  • 曾添伟 (前端开发)

    • 风格:追求像素级还原,对用户体验有敏锐的直觉,是团队的“魔法师”。
    • 擅长:Vue 3全家桶,Element Plus,能够将原型图变为现实。
    • 兴趣:探索各种酷炫的前端交互和动画效果。
    • 软工角色:前端开发。
    • 宣言“保持敏捷,预期变化”,用户的需求就是我的追求,我会让我们的产品在视觉和体验上都令人惊艳。
  • 黄炳城 (前端开发)

    • 风格:细心耐心,注重细节,是团队的“艺术家”。
    • 擅长:CSS样式,组件化开发,确保UI的一致性和美观性。
    • 兴趣:让界面在不同设备上都能完美呈现。
    • 软工角色:前端开发。
    • 宣言“质量是设计出来的,不是测出来的”,我会从每一个像素开始,保证产品的视觉质量。
  • 王彤德 (测试)

    • 风格:一丝不苟,善于从刁钻的角度发现问题,是团队的“守护者”。
    • 擅长:测试用例设计,黑盒测试。
    • 兴趣:用各种“骚操作”把系统搞垮,然后帮助大家修复它。
    • 软工角色:测试 。
    • 宣言“对交付价值的专注”,我的职责就是确保我们交付给用户的,是一个稳定、可靠、有价值的产品。

团队首次合照

屏幕截图 2025-11-02 164652

团队特色描述

我们是一支扎根文件管理全链路的 “技术工匠 + 用户翻译官” 团队 —— 既懂代码里的字节逻辑,也通场景里的真实痛点。


二、 选题要求

我们要做的系统

我们要做的是一个云档集成管理平台。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文件上传工具,更是一个允许用户通过文件夹管理文件、进行在线预览、生成分享链接,并拥有秒传、断点续传等高级功能的完整云存储解决方案。

  • 预期用户量:作为课程设计,初期用户量为个位数(团队成员和目标测试用户)。但我们的架构设计将考虑未来扩展的可能性,理论上可以支持中小规模(百人级)的用户使用。

围绕“真实、可用、有价值”的阐述

  • 真实 (Real)

    • 真实的需求:每个人都有文件存储、备份和分享的需求,这是一个永恒的痛点。
  • 可用 (Usable)

    • 我们最终交付的将是一个可以直接在本地运行的完整应用。用户下载后,只需简单配置即可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功能齐全的云盘。
  • 有价值 (Valuable)

    • 对我们自己:通过这个项目,团队成员能深入实践前后端分离开发、数据库设计、高级功能实现等企业级开发流程,收获宝贵的实战经验。
    • 对用户:在数据隐私日益重要的今天,提供一个可以私有化部署、自己掌控数据的云盘方案,本身就具有独特的价值。

三、 团队计划

我们团队已快速阅览《构建之法》第8至15章,并参考软件开发完整生命周期,制定了初步的团队任务计划。

周次 计划与任务 主要产出物
第9周 1. 团队组建与角色分配
2. 确定选题与项目目标
3. 发布团队博客
4. 制定团队计划与贡献分规则
1. 团队博客
2. Git仓库建立
3. 贡献分初步规则
第10周 1. 需求分析:深入分析原始项目,确定改造点
2. 原型设计:使用Figma/Axure绘制核心界面
3. 技术预研:学习H2数据库、分片上传等关键技术
4. 环境搭建:统一开发环境,搭建前后端分离项目骨架
1. 《需求规格说明书》V1.0
2. 低保真原型
3. 《编码规范》文档
4. 基础项目骨架代码
第11周 1. 原型改进:向小范围用户展示原型,收集反馈
2. 架构设计:设计数据库表结构、核心API接口
3. WBS制定:分解所有任务,团队成员使用PERT公式估算时间
4. 测试计划:制定Alpha阶段的测试策略和范围
1. 高保真原型
2. 《架构设计文档》V1.0
3. WBS任务列表及工时估算
4. 《测试计划》V1.0
第12、13周 1. Alpha冲刺启动:召开冲刺计划会,分配任务
2. 敏捷开发:连续7天进行Alpha冲刺,每日站会
3. 持续集成:每日提交代码,确保主分支稳定
4. 博客记录:每日发布Scrum Meeting博客
1. Alpha版本核心功能代码
2. 7篇Scrum Meeting博客
3. 持续的代码提交记录
第14周 1. Alpha版本发布与测试:内部发布,根据测试计划进行测试
2. 用户反馈收集:邀请用户试用并收集反馈
3. 总结与报告:撰写Alpha阶段的个人总结和团队报告
1. Alpha版本发布说明
2. 《测试报告》V1.0
3. 个人总结博客
4. 团队Alpha展示博客
第15周 1. 事后分析会 (Retrospective):总结Alpha阶段的得与失
2. 项目优化:根据反馈和测试结果,修复关键Bug
3. 文档归档:整理所有项目文档
1. 团队事后分析博客
2. 优化的Alpha版本代码
3. 完整的项目文档库

四、团队绩效评估方法

1. 绩效公式
成员绩效 = 团队分 + 个人贡献分

2. 贡献分规则

  • 总分池:120分 (20分 * 6人)。
  • 原则:按贡献分配,分数各不相同。

3. 评定维度

  • 任务完成 (40%): 按时保质完成任务,超额有奖。
  • 团队协作 (30%): 积极沟通,主动帮助队友解决问题。
  • 技术贡献 (20%): 攻克核心难题,引入创新方案。
  • 文档规范 (10%): 贡献高质量文档与知识分享。

4. 分配流程

  1. 个人总结,团队互评。
  2. PM根据评价制定初步方案。
  3. 团队讨论并最终确认。
posted @ 2025-11-02 16:49  angelie  阅读(33)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