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1.以太网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2.CSMA/CD—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

以太网采用CSMA/CD避免信号的冲突

原理:

3.以太网MAC地址

  1>.以太网地址用来识别一个以太网上的某个单独的设备或一组设备;

  2>.MAC地址长度48位(6个字节),前24位代表厂商,后24位代表网卡编号;

  3>.MAC 地址的第8位为0时表示该MAC地址为单播地址,为1时表示组播地址。48位都为1表示广播地址;

  4>.Ipconfig  /all查看MAC地址;

注:一块物理网卡的地址一定是一个单播地址,也就是第8位一定为0

4.以太网的帧格式

  1>.以太网帧数据的长度46-1500

  2>.以太网帧的长度64-1518

  3>.帧校验序列(FCS):从目的地址开始到数据结束这部分的校验和。

  4>.类型/长度:用来标识上层协议的类型或后续数据的字节长度。

5.数据链路层分为两个子层:

1>.MAC介质访问控制:

  A.将上层交下来的数据封装成帧进行发送;

  B.实现和维护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C.比特差错检测;

  D.MAC帧的寻址

2>.LLC逻辑链路控制:

  A.建立和释放数据链路层的逻辑连接

  B.提供与上层的接口

  C.给帧加上序号

6.以太网命名方法

  N-信号-物理介质

  N:以兆位为单位的数据速率,如10、100、1000

  信号:Base表示基带传输

  物理介质:标识介质类型(TX  2对五类UTP)

posted @ 2019-05-17 00:34  小码蚁儿  阅读(35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