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园logo
  • 会员
  • 众包
  • 新闻
  • 博问
  • 闪存
  • 赞助商
  • HarmonyOS
  • Chat2DB
    • 搜索
      所有博客
    • 搜索
      当前博客
  • 写随笔 我的博客 短消息 简洁模式
    用户头像
    我的博客 我的园子 账号设置 会员中心 简洁模式 ...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子目枫林
博客园    首页    新随笔    联系   管理    订阅  订阅

Socket之listen() receive()

socket.listen([backlog])  

 

相比listen方法,它俩就好理解多了,一个是Client用于连接Server的方法,一个是Server用于接收Client的连接申请的方法。 
  但事实上accept方法一次只能接收一个Client的连接申请,而Client则是多个的,这样Socket会设计一个队列来存储Client的连接申请则是理所当然的。于是accept便从这个队列里提取首位成员处理即可。以下是示意图:1

  如此便很清晰了,backlog参数的含义便是这个队列的最大值,也就是同时受理连接申请的最大值。关于backlog该设置为多少,从Skynet得到的参考为32。如果满了便需要Client重新connect。以上listen方法之谜便解开了。

 

 

send和receive函数都可以接受一个类型为SocketFlag的参数,此参数有如下6种取值:
-------------------------------------------------------------------
DontRout            不用内部路由表发送数据
MaxIOVectorLength   给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WSABUF结构提供一个标准值
None                对这次调用不使用标志
OutOfBand           处理带外的(out-of-band)数据
Partial             部分地发出或接收消息
Peek                只对进入的消息取数

posted @ 2018-09-13 10:40  子目枫林  阅读(375)  评论(0)    收藏  举报
刷新页面返回顶部
博客园  ©  2004-2025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浙ICP备20210404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