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了解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目前已开展到第八届,属于国家A类赛事,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大赛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中国大陆参赛项目设金奖50个、银奖100个、铜奖450个,另设最佳带动就业奖、最佳创意奖、最具商业价值奖、最具人气奖各1个;设高校集体奖20个、省市优秀组织奖10个(与职教赛道合并计算)和优秀创新创业导师若干名。校级初赛由各高校负责组织,省级复赛由各省(区、市)负责组织,全国总决赛由各省(区、市)按照大赛组委会确定的配额择优遴选推荐项目。校级初赛时间由各个学校自己拟定,省级复赛安排于6月~8月,全国总决赛则安排于10月下旬。

  大赛要求以创业计划团队形式参赛。项目要求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养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品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

  在已完成的七届赛事中,获奖项目涵盖了各个领域,第一届的冠军项目“点触云安全系统”便是与软件工程相关的项目。在最新一届已经结束的赛事,也就是第七届中,“医腐科技——全球首创的腐蚀在线监测与智能诊断大数据平台”“伯牙智能作曲音乐平台——全民音乐时代开创者”“海燕——船舶能源心脏智能诊断系统”等等一系列金赛作品,都与软件息息相关。

  大赛侧重于将我们所学习到的知识与社会经济市场所结合,让大学生能够在校园中提前与社会工作相接轨,为以后学生的就业或创业都有着帮助。我们要在满足关键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开展一系列的规划,制订相关的进入策略和市场开发策略,并说明其专利权、著作权,并且需要获取政府批文,鉴定材料等,并且分析市场环境,适当分析其他行业内主要的竞争对手,使自己占据优势。让我们提前了解到未来创业中所需要经历的过程,为以后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需要多方位的考虑、分析背景、产品、市场、管理、财务、风险等条件,才能够写出一份能够提交的创业计划书,创新性、可实现性、专业性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侧重点。

posted on 2022-02-28 20:29  YteeE  阅读(844)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