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科学方法概论》第五章读后感

本章作为最后一章,主要讲了自组织系统理论的历史发展、耗散结构理论简介、协同学简介、突变论简介以及自组织系统方法概述。由于机械化大生产的推动,19世纪中期,热力学和分子物理发展起来了,其主要成就是发现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19世纪热力学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哲学理论意义、科学方法论意义和生产实践意义。但是,当一些学者力图把热力学的成果推广到物质世界一切领域时,问题就出来了。克劳修斯提出的一个“宇宙热寂”的假说与事实并不符合,于是引出了热力学与生物学的矛盾。接着,科学家们开始对这一矛盾进行解决,尝试从系统内部分子热运动的角度以及生命运动的角度去解释有序性形成机制。随后又从生命系统与物理系统的本质差别上去解决问题,贝塔朗菲的解释、维那的说明、布里渊的总结与发挥等,慢慢诞生了由科学家普利高津总结的自组织系统理论。普利高津根据系统与环境的关系,把系统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三类。耗散结构具有动态性、有序性、宏观性等几个特征,其形成条件为:系统处于远离平衡态、系统的开放性、系统内不同要素之间存在非线性机制。协同学是由赫尔曼·哈肯提出的一种学说,其创立是继耗散结构理论之后对自组织系统理论的又一重大发展。系统内的协同运动是自组织过程的内在根据,系统内各序参量之间的协同合作是系统组织性产生的直接根源。在临界过程中,涨落是形成系统有序结构的推动力量。突变论是建立在稳定控理论的基础之上的,突变论认为,突变的过程是系统由一种稳定态经过不稳定态向新的稳定态跃迁的过程。突变有多稳态性、中间非稳态性、突变点是一个范围、突变结果带有随机性等基本特征。自组织系统方法有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协同、涨落、突变等原则。随着自组织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及其原理和方法的进一步普及,自组织理论必将在现代管理实践中发挥出愈来愈大的作用。

posted @ 2024-02-28 17:54  Y-Y0131  阅读(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