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科学方法概论》第四章读后感

第四章按顺序讲了控制论史、什么是控制和控制系统、控制方式、控制系统的基本属性、控制过程、控制论的研究方法。控制论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慢慢由美国数学家诺伯特·维纳创立了一门综合性学科,并命名为“控制论”,从此,便立于世界科学之林。控制论产生因素有两个:一是生产自动化趋势的要求,其二是计算机技术的促进。具体历史过程分为古代的控制论思想和实践、近代的控制论萌芽和现代控制论的建立和发展三个阶段。控制论发展到现在已形成了工程控制论、生物控制论、社会控制论、人工智能四大分支理论体系。所谓控制,就是指在一定环境中,一个系统通过一定方式驾驭或支配另一个系统做合目的运动的行为及过程。由各种控制要素构成的整体称为控制系统,这些控制因素主要有:施控系统、受控系统、控制手段、控制目的、控制环境等。控制过程的实质是施控系统在受控系统的多种可能运动状态中进行选择的过程。这种选择主要有:状态选择和范围选择两种类型根据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我们可以把控制系统分为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和组合控制系统两类。施控系统利用信息的方式,将其划分为随机控制、记忆控制(经验控制)、共轭控制、反馈控制、程序控制、随动控制六类。控制系统有目的性、振荡性、稳定性、反馈性、趋优性等基本属性,掌握好这些基本属性,有利于我们实施有效控制。学习控制论知识,根本目的是要以其为指导去控制各种事物,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而把握控制过程的基本步骤是非常重要的。其基本步骤为:了解受控对象的多种可能运动状态、确定控制目标、制定控制方案、实施控制、收集并处理反馈信息、调整控制状态。控制论不仅是人类控制世界的一种方法,而且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这种认识方法的手段是功能模拟,而认识对象则是黑箱、灰箱和白箱。所谓模拟即指根据原型来制造或组织模型,使模型与原型之间具有相似特征的过程。

posted @ 2024-02-28 16:55  Y-Y0131  阅读(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