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
书名:《从0到1》
作者:彼得·蒂尔(Peter Thiel)
笔记内容:
第一章:《未来的挑战》
两种进步:从1到n,水平进步,在宏观上用“全球化”这个词概括;
从0到1,垂直进步,用“科技”这个词概括。
本章主要观点:
大部分人认为世界的未来由全球化决定,但事实是———科技更有影响力。
本章最后提出,初创公司是新科技的诞生地,这本书带给人们的是一场思维运动:质疑现有观念,从0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从事的业务。
第二章:《像1999年那样狂欢》
四件事:
(1)20世纪90年代末~1998年9月之前的背景(美国经济陷入低迷,硅谷一片萧条),表明旧经济无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互联网新经济是唯一可以前进的道路。
(2)1998年9月~2000年3月,互联网热潮(初创公司竞相开办)。
(3)作者的PayPal公司(开发电子邮件支付系统,成功)。
(4)2000年3月后,网络泡沫破灭。
经验教训:
科技发展中存在泡沫现象,90年代末人们狂妄自大,相信自己可以实现从0到1的跨越。如今,我们仍需要新科技,甚至需要用1999年的那种狂热去寻求新科技,但我们需要在潮流中不丢弃独立思考。
第三章:《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不同的》
经济学两个简单模型:完全竞争、垄断。
(1)垄断者的谎言:夸大竞争、躲开注意力,省去麻烦。通过把他们的市场描述成若干大市场的并集来伪装他们的垄断性。(比如谷歌,不是说自己是搜索引擎公司,而说自己是多元科技公司)
(2)非垄断者的谎言:对市场竞争轻描淡写。通过把他们的市场定义为各种更小的市场的交集来夸大自己的独特性。
冷酷无情的市场:钱就是一切(或很重要)。垄断者除了想着赚钱还有余力想其他事情,而非垄断者就不行。在完全竞争中,企业着眼于短期利益,不可能对未来进行长期规划。要想将企业从每日的生存竞赛中解脱出来,唯一的方法就是:获取垄断利润。
垄断资本主义:垄断企业推动社会进步,因为垄断利润是有力的创新动机。
结论:每个垄断企业都是靠解决一个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垄断地位;而企业失败的原因却相同:它们都无法逃脱竞争。
第四章:《竞争意识》
本章讲解了很多竞争的缺点:使人出现“幻觉”,徒劳去抓并不存在的“机会”;让人分心 等。
提出如果你不能把对手打败,那就和对手联合。
最后指出,如果你不能看出竞争带来价值的提升,而是充满破坏力,那你就比大多数人要理智。
第五章:《后发优势》
主题:如何以清醒的头脑去打造垄断的事业。
观点:不能把短期增长看成重中之重,需要考虑长远问题。
垄断企业的特征:专利技术、网络效应、规模经济、品牌优势。
(1)专利技术:在某些方面必须比它最相近的替代品好上10倍才能拥有真正的垄断优势。要做出10倍的改进,最明确的方法是创造全新的事物。或者你可以彻底改进一种已经存在的事物:如果你能做到10倍好,就可以避开竞争。
(2)网络效应作用很大,但是除非你的产品在网络群组规模尚小时对初期用户已经具有价值,否则无法收到网络效应。(享有网络效应的企业必须从非常小的市场做起)。
(3)一个好的初创企业在刚开始设计时就应该考虑到之后的大规模发展潜能。
(4)一家公司最显而易见的垄断是对自己品牌的垄断,因此打造一个强势品牌是形成垄断的有力方式。
建立垄断企业的方法:品牌、规模、网络效应和科技的组合。
(1)占领小市场:一个初创企业完美的目标市场是特定的一小群人,而且几乎没有其他竞争者与你竞争。
(2)扩大规模:最成功的公司会先在一个特定的利基市场里占据主导,然后扩展到相近市场。(由核心事业向外扩展)
(3)破坏性创新:如果你准备扩张到相邻市场,不要“破坏”,要尽可能地躲开竞争。
(4)后来居上:经商就像下棋。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先主导一个小的利基市场,在这个基础上扩大,直到达到你预想的长远目标。
第六章:《成功不是中彩票》
观点:与其努力成为一个各方面都一知半解的庸才,还美其名曰“全能人才”,一个目标明确的人往往会选择一件最该做的事,并专心去做好这一件事。
看待未来的4种方式:对未来明确的悲观主义、对未来明确的乐观主义、对未来不明确的悲观主义、对未来不明确的乐观主义。
其中,只有对未来明确的乐观主义可以是你创造出你想要的未来。
观点:长期规划仍然是最重要的。
第七章:《向钱看》
“帕累托法则”:80-20法则。(比如Founders Fund公司2005年投资的公司里,Facebook的回报比其他所投资公司加起来还要多)(幂次法则)
风险投资规则:只投资给获利可达整个投资基金总值的有潜力公司。
观点:你应该将全部注意力放在你擅长的事情上,而且在这之前要先仔细想一想未来这件事情是否会变得很有价值。
谨记幂次法则,把公司运营好:一个市场可能会胜过其他所有的市场;时机和决策也要遵循幂次法则,某些时刻远比其他时刻重要。
第八章:《秘密》
如果世界上还有很多秘密,那就还可能出现很多有望改变世界的企业。本章帮助你思考秘密,发现秘密。
相信秘密:不探索是发现不了秘密的。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只有坚持不懈的探索者才能发现它们。(比如Uber、Facebook 刚开始的商业想法总是被人低估)
如何发现秘密:探索秘密的最佳处所就是无人关注的地方。
最后提出,发现秘密时,保守秘密,不管你必须要对谁说,都不要多讲。
第九章:《基础决定命运》
“蒂尔定律”:基础没有打好的初创企业是无法挽救的。早先的错误决定一旦做出(比如选错合伙人、挑错员工),之后就很难改正。
(1)初创时的“联姻”:和谁一起做,选择合伙人,创始人在共同创业前应有深厚的交情,否则就是在碰运气。
(2)所有权:谁在法律上拥有公司的资产(创始人、员工、投资者)
经营权:谁在实际上管理公司日常事务(公司的管理人员和员工)
控制权:谁在形式上管理公司事务(董事会,通常由创始人和投资者组成)
建议:
(1)初创公司的矛盾大多出现在所有权和控制权之间,即董事会的创始人和投资者之间。建议:董事会,人越少越好,公司上市之前,董事会不要超过5人。
(2)要么上车,要么下车:一般而言,你雇用的员工应该是全职的。没有认股权或不是企业正式员工的人,会倾向于短期收益,会从根本上与你产生分歧。
(3)现金红利比现金薪酬要好,它至少取决于工作完成的好坏(任何用现金支付的薪资都关乎现在,而非着眼未来)。
(4)股票报酬才能让员工全力以赴。(由于分配所有权时很难达到绝对的公平,创始人需做好细节保密工作)
(5)让创业延续:只要公司创新,创业就还没结束。你甚至可以使公司无限延续下去。
第十章:《打造帮派文化》
(1)提供不可替代的工作机会:公司使命(不是解释工作的重要性,而是解释为什么你在做别人从未想过要做的重要事情);团队(对将来可能成为员工的应聘者,解释为什么你的公司适合他)总之,不要打福利待遇战。
(2)内部和谐是初创公司存活的关键。
第十一章:《顾客不会自动上门》
技术精英 vs 销售人员:销售是重要的。
销售是隐形的:销售人员都是演员,他们的第一要务是说服,而不是真诚。和演戏一样,不露声色的销售最为有效。
如何销售产品:不同推广方法(按销售额从大到小区分)有:复杂销售、人员销售、市场营销和广告、病毒式销售。
其中,如果产品的核心功能可以鼓励用户邀请其他朋友成为用户,那么这个产品才能进行病毒式营销。
销售的幂次法则:找最有效的销售渠道。
你就是销售员:每个人都有产品需要销售。
第十二章:《人类和机器》
人类与计算机的互补不仅仅是宏观事实,而且是创立伟大事业的途径。
第十三章:《绿色能源与特斯拉》
7个问题是每个公司都必须回答的:
(1)工程问题:你的技术具有突破性,而不仅仅是稍有改进吗?
(2)时机问题:现在开创事业,时机合适吗?
(3)垄断问题:开创之初,是在一个小市场抢占大份额吗?
(4)人员问题:你有合适的团队吗?
(5)销售问题:除了创造产品,你有没有办法销售产品?
(6)持久问题:未来10年或20年,你能保住自己的市场地位吗?
(7)秘密问题:你有没有找到一个其他人没有发现的独特机会?
特斯拉很好的回答了上面7个问题,自然取得成功。
第十四章:《创始人的悖论》
本章讨论为何由特立独行的人领导公司比普通的经理领导公司更为有力,同时也更为危险。
独树一帜的创始人能做出权威决策,激发员工强烈的忠诚度,提前做出未来几十年的规划。对于创始人自己,不要高估自己的个人能力,更不要沉迷于自己的声望和他人对自己的追捧,需要小心行事。对于公司,最大的危险却是不再相信创始人的神话,错把不信神话当作一种智慧。
结语:《停滞不前,还是临近奇点》
未来的四种模式:未来将兴衰交替、未来将稳定发展、未来人类会灭绝、未来加速腾飞。
第四种模式“未来加速腾飞”,我们创造新技术,打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此结果最为戏剧化的版本被称为“奇点”,这是尝试设想有个强大到超越我们理解范畴的新技术。
美好的未来不是自动发生的,需要今天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我们是否在整个宇宙范围实现“奇点”或许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能抓住独一无二的机会,在日常工作中创新。最为重要的是--独特,最重要的第一步是独立思考。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