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熬中的二代基因测序

提到基因测序,绝大多数人第一印象就是二代测序。的确,一代Sanger测序弊端太多,三代单分子测序和四代纳米孔测序(生物纳米孔和固态纳米孔)刚刚崭露头角,且有一些问题仍待解决(比如微电流信号精准捕捉、1-3nm原子级纳米孔开孔等)。综合来看,一代Sanger如英雄迟暮、三四代仍然孩童,二代测序正值壮男。

二代基因测序未能全面发展,自然有诸多测序上游原料厂家不愿公开承认的原因,如测序仪故障率高运行时间长、算法软件不够精准导致测序质量难以言表、试剂匹配度差效期短、flowcell表面修饰密度低效期短不牢固,甚至flowcell本身无法实现量产......

在此主要讲一下flowcell量产问题。Flowcell加工工艺包括但不限于双面胶粘接、胶水粘接、多重胶水粘接、工装压紧、热压键和、超声波键合、Plasma活化键合、阳极键合、激光辅助检核、玻璃-玻璃直接激光键合、化学直接键合等。











目前市面上主流工艺是UV视觉点胶,真正制约其量产的原因包括:

1、需CCD视觉辅助点胶,需要百级洁净间,盖板需要刻蚀流道,不对称键合(盖板要薄)

2、单片施胶,生产效率低

3、有变形、溢胶、胶水污染流道风险,厚度难控制、稳定性差、良率低

4、液态保存有风险,即使粘接强度最好的胶水长时间浸泡也发白漏液(已验证)

5、点胶工艺对基板表面状态(亲疏水接触角)有要求,扩散程度随修饰类型、WCA、胶类型、粘度、施胶量改变

既然有这么多问题,为什么还采用?

很简单,暂时没有替代路线,只能迎着头皮硬上。毕竟,测序赛道这么拥挤,先上车再调整坐姿(先分一杯羹)。

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真正量产工艺,来提高测序芯片质量(本征质量、表面修饰质量、测序质量),降低测序成本,真正实现100美元测序的梦想。

文章来源

网络、新闻采访、专利等公开信息,仅用于学习

文章由芯晨微纳(河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搜集整理

posted @ 2025-02-28 11:01  芯晨微纳(河南)  阅读(56)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