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中代码块的使用、属性赋值顺序(补充)
1、类中代码块结构的使用:
(1)代码块的作用:用来初始化类、对象;
(2)代码块若使用修饰符,只能是static;
(3)代码块的分类:静态代码块 与 非静态代码块。
(4)静态代码块:
① 内部可以有输出语句;
② 随着类的加载而执行,而且只执行一次;
③ 作用:初始化类的信息;
④ 如果一个类中定义了多个静态代码块,则按照声明的先后顺序执行;
⑤ 静态代码块的执行要优先于非静态代码块的执行;
⑥ 静态代码块内只能调用静态的属性、方法,不能调用非静态的结构。
(5)非静态代码块:
① 内部可以有输出语句;
② 随着对象的创建而执行,每创建一个对象,就执行一次非静态代码块;
③ 作用:可以在创建对象时,对该对象的属性等进行初始化;
④ 如果一个类中定义了多个非静态代码块,则按照声明的先后顺序执行;
⑤ 非静态代码块内可以调用静态的属性、方法,或非静态的属性、方法。
2、属性赋值的先后顺序(完结):
对属性可以赋值的位置:
① 默认初始化
② 显示初始化 / ⑤ 在代码块中赋值
③ 构造器中初始化
④ 创建对象后,通过“对象.属性” 或 “对象.方法” 的方式,进行赋值
以上执行的先后顺序是: ① - ②/⑤ - ③ - ④
本文来自博客园,作者:萧若風,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XiaoRuoFeng/p/16402159.html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